厦门:集美学城规划设计方案昨通过评审
admin
2003-05-11
来源:景观中国网
凭着“开放式理念、社会化思路”这一中心主题,由同济大学编制的《厦门市集美学城规划设计方案》在昨日召开的评审会上得到多数专家的推崇,为即将全面展开的集美学城建设奠
凭着“开放式理念、社会化思路”这一中心主题,由同济大学编制的《厦门市集美学城规划设计方案》在昨日召开的评审会上得到多数专家的推崇,为即将全面展开的集美学城建设奠定了基调。
今年初,规划部门以竞赛方式向国内外发出厦门市集美学城规划设计方案征询后,引起众多规划机构的关注,华南理工大学和同济大学两家单位最终领走编制任务。
从规划思路看,两个方案各有所长,华南理工大学的特点是突出学城内部肌理的组织,而同济大学则更加注重学城与周边地区的对接。评审结束前,参评的7位专家中有4位将选票投给同济大学,另有3位建议将两个方案进行综合。
这实际上意味着,从同济大学编制的方案中,我们已经可以感受到集美学城建设的发展走向。
总体规划:环湾组团型
同济大学提出的集美学城总体规划首选方案是“环湾组团型”———将整个学城分成4个组团,布置在中心城区四周。每个组团都有学生公寓贴邻布置,方便学生生活,也便于学生分组团管理。
其特点有三个:一是有利于资源共享的分级安排,使分散建设更加便于实施。二是有利于中心城区形象的塑造。三是将现有的道路、高压走廊自然结合到新的城区骨架中,在保持城区的个性与完整性的同时,充分注意现状基础设施的利用,有利于经济有效的城区发展。
规划原则:整合教育资源
同济大学的方案认为,集美学城并不等同于将若干高校相对集中布置在一起的高教区,应突现新的品质和新的功能,前提条件是应在城市范围内对于教育资源进行重新组合与开发利用。无论是以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为主的硬资源,还是以技能、知识、氛围为主的软资源,如果既被资源所在地的学校利用,也能被大学群体共享,同时也可以为城市所利用,显然其利用效率就可以大为提高。
功能布局:突出资源共享
同济大学的方案提出两大策略:“教学———生活组合化”,即将学生公寓区从各校区中分离,就近成组设置,避免过于分散,以利于后勤社会化;也避免过于集中,以利平时管理;“内圈外链组合化”,即将文化,娱乐,商业等功能置于中心区,形成内圈区布局,与区间交通紧密结合。将校区置于外围,各区间相对独立,又与中心区便捷相连。
在资源共享方面,随着学校的集聚,越来越多的硬资源(各种大型教学设施)将进入邻近的空间领域,为资源的共享和高效利用创造了条件。如中心图书馆、综合体育中心、会展中心、大型开放空间等等,不但可以为大学群体共享,也可以为城市所共享,节省系统组建的成本。
旅游景观:适度开发
集美学城规划区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同济大学的方案建议在保持本区域内生态平衡的前提下,适度、合理开发湾区内的旅游资源。将新开发的旅游景点与集美区现有的旅游景点整合成景观旅游带,形成既具有人文特色又具有自然景观的新型风景名胜。
在重要节点形态的设计上,同济大学规划了中心区标志性空间,包括中心区风格独特的网状街区,位于中轴线上作为主要建筑景观的中心图书馆,位于湾区中央岛上的表演艺术中心,以及专家接待中心、购物中心、现代美术馆等造型突出的构筑物。
实施计划:分三个阶段建设
第一阶段:构建基础骨架和重点项目。具体工作是:设计与建造道路网;设计与建造中心地区的公共广场,步行系统;设计全面的湾区蓄洪系统,促进湖水循环,以及污水处理等;建造行政办公中心、中心图书馆、车站、码头、购物中心等中心区主体建筑;一期进入学城的四所学校也分别在这个阶段进行设计与建设。
第二阶段:巩固关键性建设,主要集中于中洲岛及延伸地区。包括设计水体管理系统,中心区城市混用地块的建设,建设美术馆、展览馆等沿湖公共建筑和表演艺术中心、体育岛校区等。
第三阶段:城市辐射阶段。在已建成区所产生的辐射效应基础上,完善校区组团建设,以及实训基地、艺术家之村、会议中心等。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