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上海市杨浦区积极探索旧城区改造新路

admin 2011-04-22 来源:景观中国网
杨浦区位于上海东北部,作为上海老城区、老工业区之一,城区改造、环境建设欠账多,棚户简屋多,旧房改造压力大。近年来,杨浦区委、区政府结合本区实际,多渠道全面加快城区建设、加大旧区改造力度,结合旧住房综合改造改善居住条件、优化居住环境、提升城区功能
  杨浦区位于上海东北部,作为上海老城区、老工业区之一,城区改造、环境建设欠账多,棚户简屋多,旧房改造压力大。近年来,杨浦区委、区政府结合本区实际,多渠道全面加快城区建设、加大旧区改造力度,结合旧住房综合改造改善居住条件、优化居住环境、提升城区功能。其中,有一些居住环境差、设施不配套、人均居住面积小的零星不成套住房,既难以修缮和成套改造,也难以整体动拆迁开发改造。面对这些居住在旧住房中的困难群众对改善住房的强烈期盼,杨浦区高度重视,把加快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与上海市房管局联手,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在佳木斯路163弄试点探索旧住房原地拆除重建新机制,走出了老城区旧住房改造的一条新路。

  房屋旧貌:现代都市的民生困扰

  
佳木斯路163弄位于杨浦区的东北角,南沿河、北沿路、东邻区属企业的工业用地,原为两幢三层砖混结构楼房,建筑面积1788平方米,居民78户,户籍人口202人,全部是公房租赁户,户均建筑面积23平方米。这处建于上世纪50年代初的房屋厨房两、三户合用,没有卫生设施,居民共用离住所较远的公共厕所,居住面积小、公共空间少、卫生环境极差;消防达不到标准要求,尤其是公用部位的木质结构不符合消防要求;房屋墙面严重风化剥落,钢筋外露,室内走道、楼梯损坏严重;上下水管锈蚀严重,不仅渗漏还经常堵塞,地下排污管堵塞;水电煤气和电视通信设施陈旧老化,严重影响居民使用;小区原有道路坑洼不平、严重积水,没有绿化,公共配套设施极不完善,居民乱搭建现象严重。

  居住在这里的居民大多是退休工人和体弱多病的困难群体,无力自行解决居住困难问题,如果动迁到偏远地区,又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在旧区改造实际推进中,本区动迁配套房源缺乏,难以安置这部分困难群体。

  原地重建:破解难题的主动出击

  
当前,旧区改造面临瓶颈,如何破解动迁难、动迁方式单一等难题是对各级党委和政府执政能力的检验。杨浦区和上海市房管局决定联手破解难题,试点拆除重建方式。通过试点希望达到两个目的:一是主要是解决厨卫合用问题,原地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解决低洼积水问题,优化居住环境;利用高科技技术和材料,解决节能环保问题。二是希望拆除重建能为旧区改造提供一种新的模式,同时还能为住房保障提供部分房源。

  实施方案:居民欢迎的创新模式

  
佳木斯路163弄拆除重建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针对相关问题找准根源、破解难题,改造思路重点体现“政府主导、封闭运作、就近安置、阳光操作”。运作机制上确立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格局;建立市区联手、条块结合的协调机制,市建交委、市房管局、市高院、市法制办等相关部门和区政府联动开展工作;搭建社区工作平台进行运作,社区公信平台也同时参与。操作流程全过程向居民公示,司法公证贯穿全程,做到全公开、全透明;居民安置坚持因地制宜、拆一还一、对应安置的原则;在工作过程中突出群众参与,依托社区平台,实行二次征询、二次签约,并坚持居民互动,制定整体签约配合奖励制度,形成居民支持改造的良好氛围,提高整体签约率。

  新旧对比:令人惊喜的突出效果

  
2007年10月,佳木斯路163弄拆除重建试点在全市率先启动。改造将原来的三层楼拆除,重新规划建设1幢六层楼和1幢五层楼,建成后房屋112套,所有住户原地回搬。增量房屋34套,作为区内旧住房改造安置房使用。2010年4月15日居民正式回搬入住。

  改建后的房屋达到“三加一”的标准:“三”是“档次不高质量高”,符合新建住宅的质量标准,同时采用节能环保科技,建筑节能达到65%;“房型不大功能全”,房型与住房保障标准衔接,让每户居民都有独立的厨房、卫生间和阳台;“占地不多环境美”,抬高小区地面标高,彻底消除积水现象,周边道路整治翻新,增加小区绿化,增设地下自行车停车库、公共活动场所等配套设施。“一”是“提高容积率”,在不影响周边居民日照采光等必备条件下,因地制宜地提高容积率,集约使用土地,向空中要资源、向空中要空间。

  改造前后房屋的房型、质量和环境都有令人惊喜的变化,从目前来看,佳木斯路163弄拆除重建试点在旧区改造上体现了以下成效:一是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条件;二是缓解了动拆迁难;三是解决了旧区土地资源利用率问题;四是解决了旧区改造成本过高问题;五是解决了旧区环境整体改善问题。

  社会反响:和谐社会的惠民之举

  
创新的改造新路得到了市、区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在实施期间,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两次率市有关部门和各区(县)领导来调研和视察佳木斯路拆除重建试点工作,推动了拆除重建工作的顺利展开。当得知房屋交付使用后,俞正声又一次率市房管局和各区(县)房管局负责人视察佳木斯路基地改建成果,并对拆除重建工作予以了高度的评价。

  旧住房拆除重建的过程是解决居民群众实际困难的过程,也是与居民群众面对面做工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在改造前,居民群众对改造方案提出宝贵意见,热心为改造出谋划策;在改造中,居民群众不但克服外出过渡的困难,而且还监督施工的质量、关心施工的进度;尤其是改造后,居民群众对住进新房由衷地高兴、对身边的环境由衷地赞叹、对政府给予的实惠由衷地感谢,居民动情地表示:“我们拎了几十年的马桶,期盼旧区改造多少年了,终于能够用上抽水马桶,舒舒服服洗上热水澡,党的惠民政策好啊!”居民的房屋改造后升值了好几倍;邻里之间矛盾和纠纷少了,左邻右舍和谐和睦、互相关心,居民的心态也平和了。

  像佳木斯路163弄这样的房屋在上海还有数百万平方米,佳木斯路163弄拆除重建的成功试点为旧住房改造创造了一个新的模式,为进一步改善居民生活、构建和谐社区提供了良好的范例,成为“居民、住房、小区”和谐共处的示范。与佳木斯路163弄相邻的165弄、191弄作为项目二期目前正在建设,上海的闸北区、宝山区、闵行区等也在进行拆除重建的试点。杨浦区将在佳木斯路拆除重建基地试点的基础上继续完善旧住房拆除重建模式,为旧区改造提供一条新途径。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