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设计震惊世界
在英国的媒体中,对于这次展览中展出的中国的设计项目异口同声地表示惊讶和不可思议。在他们的眼中,中国人仍然是穿着整齐划一的中山装,使用着最简陋的电器,坐在条件恶劣的工厂中埋头生产玩具和廉价衣服。但是现在在博物馆展出的,是壮丽而前卫的建筑风格,灵活多样的生活创意,以及充满街头风格的服装。
发展中国家里,中国是第一个踏进英国伦敦的V&A(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的英文简称)大门的。为此,展览策划人张弘星和他的同事整整筹备了四年。
此次参加展出的中国设计项目琳琅满目,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强烈的时代感。张弘星告诉本报记者:“这个展览就是想打开一扇窗口,让世界看看中国的设计究竟是什么样的。以前世界对中国的设计发展没有概念,他们的了解非常有局限性,看见的都是超市里的低价中国制造,总是以为中国没有设计。”
V&A所展出的,都是英国试图想要了解的东西。只有当今世界上最新锐,最时尚的设计潮流,才能进入这家博物馆,供英国各界上下来进行学习。
1851年,英国政府在伦敦海德公园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140天的展期,参观的人数多达630多万人次。展览结束后的第二年,作为举办方的英国艺术与科学部决定利用门票收入建一个国立博物院,并且由当时的部长亨利•柯尔(Henry Cole)兼任院长。这便是英国伦敦的V&A的雏形。
2008年3月15日,北京土人设计研究院的俞孔坚教授带着他的设计来到了V&A,参加这个名为“创意中国——当代中国设计展”中,他要向世界展出一个令人惊讶的设计。与他同时参展的,还包括建国几十年以来,中国在建筑、平面、服装等方面的惊人设计产品。这里面有著名的鸟巢体育馆、央视大楼、首都机场,同时也有上海“逸飞”设计的时尚服装,和深圳的“光明新城规划”,以及展示中国人现代生活方方面面的卓越设计。
俞孔坚带来的展品是河北省秦皇岛的汤河公园景观设计。在这个方案中,近500米的红色玻璃钢飘带(坐椅)穿越整个公园,看上去有些另类。但这个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装饰,它有着重要的生态目标,为了尽可能地保留整个绿地景观资源,这道“红飘带”一样的坐椅代替了以往修建公园需要建设的围墙等设施,它不但有效的将景观分隔,并且可供游人随时坐下来休息。“红飘带”沿着往年的湿地水位线设计,即便是洪水漫过来,把整个地方都淹没,它也不会受到影响。
此前,方案的最后完善让设计师们绞尽了脑汁,印刷了一遍又一遍的图纸满地都是,“红飘带”是宽还是窄,采用什么原料,到底应该在什么地方弯曲,精确到个位数的预算怎么分配,每个细节都会引来一阵剧烈的讨论。在这个时候,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设计师们把这种争论叫做“头脑风暴”。“几乎所有的项目都要在这种风暴中度过。”俞孔坚教授的助手温涛说道。“但这保证了我们的设计尽可能少出现偏差。”
在英国的媒体中,对于这次展览中展出的中国的设计项目异口同声地表示惊讶和不可思议。在他们的眼中,中国人仍然是穿着整齐划一的中山装,使用着最简陋的电器,坐在条件恶劣的工厂中埋头生产玩具和廉价衣服。但是现在在博物馆展出的,是壮丽而前卫的建筑风格,灵活多样的生活创意,以及充满街头风格的服装。
“想要彻头彻尾与众不同的产品,能够引导消费潮流。我们做设计的,甚至要考虑到这个产品将来报废了,如何回收的问题。
上海吉品堂的熊猫玩具,被当做了这次展览的标志性物品,表情丰富的个性熊猫,几乎引发了所有参观人们的购买欲望。“这个玩具开幕时就订出去好几百个,我们简直可以靠卖它来赚钱。”张弘星用轻松的语气说道。
手持棒棒糖、怀抱火箭的“男熊猫”,身着上世纪60年代复古花纹的“女熊猫”……吉品堂的熊猫颠覆了熊猫可爱憨厚的传统形象,个个有着深黑的眼圈,和另类个性的眼神。而一款“原子熊猫”,最初只是设计者吉吉的一个绘画作品,后来做成概念雕塑,在法国里昂设计展展出后引起了轰动,随后这个熊猫又印在了T恤上,在日本和欧洲销售,所到之处,受到了人们热烈的欢迎。做成了玩具之后,另类熊猫更是展现了它惊人的魅力。
“几乎所有人都想拥有一个,这种喜爱不分国界。”张弘星表示。吉吉这样解释熊猫的诞生:“我们这代人都很喜欢熊猫,很多人也都设计熊猫,但是在很多年轻人眼中,熊猫不再是温柔和憨态可掬的,熊猫也可以很锐利,很坏。这些熊猫的表情,代表了我对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城市年轻人的理解——空洞、脆弱、有一点儿邪恶,极端。我出生成长在一个简单、直接的年代,那时候整个中国都在接受新事物。我也没有例外。我把自己的童年经验融入了这款产品中。”
在创作的过程中,吉吉不停从各种经典的时代符号上寻找灵感,他将古老的熊猫形象和现代表情的“混搭”,顿时成为跨越年代的经典创意。“它们不代表什么特别深奥的思想,熊猫对事不对人。”吉吉说,熊猫作为时代的符号被赋予了太多的意义,就像设计的新生一样,他认为“单纯、纯粹的特质”才应该是时下年轻人应该创造的东西。
在展览商店里,设计师王一扬和张达的服装也非常好卖,它们的设计品质和做工与国际高档服装的水准不相上下,而在价格上却平易近人:“来自国外的订单充分说明,我们的设计品质绝对不输外国人,我们应该有这个自信心。”张弘星表示说。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理事长朱焘总会给媒体记者讲这样的一个故事:据说,上个世纪70年代,北京生产的一种收音机因为音色极好,是工业品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一次,一位外商表示,北京产的这种收音机出口很受欢迎,但如果把外型改得漂亮一些,他可以出两倍到三倍的价钱来收购。这让当时的国人非常惊讶,事后很多人才注意到设计的重要。
“一样是手机,不都是打电话用吗?为什么你会选择IPHONE?一样是听音乐的MP3,为什么你会选择IPOD?”洛可可工业设计公司总监贾伟告诉记者,“因为苹果公司的产品它让你觉得你用它,你与其他人不同:这就是设计在其中起到的神奇作用。在未来,设计满足的是人们的精神需求,让人们在使用之外,有一种息息相关的依赖感。这就从实到了虚,从物质到了精神。设计师要把自己的喜悦和感动,通过设计来传达给消费者,感染消费者,这才是发展的方向。”
他也给记者将了讲了一个小故事,说明设计并不只是为了花哨和好玩,设计甚至可以改变所有人的生活态度,起到比道德训教更为有效的作用。“在德国的时候,我们看到超市外面的手推车很多,但是没有人摆放它们,却依然很整齐。开始我们所有人都以为这是德国人普遍素质高,但后来发现不是这样的,那些购物车采取了一种设计,使用前必须往里面扔一枚硬币,而你只有在用完了将车归还摆好后,那枚硬币才会自动吐出来。久而久之,所有人都变得很自觉。”
张弘星对此深有同感:“因此,在选择展品时,我没有选择那些传统的手工艺制品来展示,所有参展的作品无一例外,都强烈体现了现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我们要告诉世界,中国人没有停留在过去,我们一刻不停地都在进步。”
此次展览中,最让人难忘的,是中国设计史的变迁。布展者非常巧妙地设计了展示中国人生活方式的项目——“四大件”的演变。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口中的“四大件”是“三转一响”,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和收音机,而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四大件”则变成了电视、冰箱、洗衣机和空调等白色家电;进入21世纪后,则让位于别墅、汽车、电脑和手机。这种对比使得来参观的英国人印象极为深刻。
与“创意中国”几乎同时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是德国的红点设计大赛,它是设计界顶尖的大赛之一,在德国,可能有人不知道工业设计,但是却没有人不知道红点大赛。在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红点都是指引工业设计潮流方向的先锋。只要是发展成熟的工业设计,都会设法在红点谋得一席之地。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人在红点大赛上频频获奖。2007年的获奖名录中,就包括海尔、联想、TCL这样的品牌,也同时包括来自浙大等高等学府,和各个设计公司的个别产品。
德国红点大奖评委会主席朗•纳巴罗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中国的工业设计很快就要焕然一新了。中国已具备了创意工业产业链的条件,但相对来说还不成熟,而在红点大赛这个平台上,无论是中国创意设计,还是中国设计师,他们有了这个机会,就一定会把握好,因为中国人的勤劳会带给他们成功。
在德国红点设计大赛中获奖的贾伟对记者说:“我们不可能不进步。我们的动力不仅仅来自于自身,客户的需求在逼我们前进。在2001年我们的设计团队刚成立的时候,客户只是要求我们给产品设计一个漂亮的外形就可以了,而到了现在,客户想要我们做的是一整套市场的类比研究,他们想要彻头彻尾与众不同的产品,能够引导消费潮流。我们做设计的,甚至要考虑到这个产品将来报废了,如何回收的问题。”
“中国人对设计的需求正在迅猛增长,而生活也正在被设计改变。”张弘星告诉记者。事实上,设计正在渗透中国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现代的中国人在消费过程中,不再仅限于“这个商品能用,好用”,而是向“我喜欢用,我想用”的方向发展着。“你如何让消费者买你的东西而不是其他的?设计的高低在里面起了很大的作用。”贾伟说道,洛可可在2008德国红点大赛上获奖的是一个精巧非常的牙签盒。他告诉记者说,就这样一枚小小的牙签盒,他们想了很多,在其中融入了北京独有的天坛建筑风格,让这个小东西变成了令人爱不释手的馈赠佳品。 “这个牙签盒是为饭店设计的,如果你是一名外国游客,你想带回什么样的纪念品?这样一个漂亮的牙签盒会是非常好的选择。”见微知著,这也正是设计的魅力所在。
随着时代的发展,设计理念正在中国人的心中扎根。在建筑设计上,人们要求建筑可以更环保,更优美。新建的小区再也不是从前呆板的平板楼,而是要错落有致,正在建设中的央视大楼和已经落成的鸟巢,都是现代最新设计理念的体现;在景观设计上,人们要求因地制宜,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公园不再简单地用围墙包围,而一花一木都要与当地的环境协调;在平面设计上,从书籍海报到招贴画,越来越多的个性与独特的想法都得到了表现;而在服装设计上,体现世界流行潮流,同时又符合中国人气质的衣服每天都在以惊人的数量被设计出来;作为设计的重头戏,工业设计虽然与上面几个方面相比,还有一定的滞后性,但是仍然以迅猛的速度发展前进。
“目前来看,我们与其他国家比起来,在平面设计和服装设计以及建筑设计这几方面,是毫不逊色的。特别是平面设计这一块,足以媲美世界一流水准。我们有很多高质量的作品。”张弘星告诉记者。“而表现在服装设计上,青少年们喜欢的前卫另类风格,我们本土设计师更是表现出色,在世界上很有竞争力。像王一扬、张达、马可这些人,他们的品不但能够充分体现风靡欧美的街头感,还能融入中国特有的一些元素,进入国际市场非常容易。他们制作的茶缸、拖鞋这些具体的小东西,也极其受欢迎,很多来自国外的采购者一来就看中了。”
我们有优势,劣势也很明显。”张弘星说道,我们的工业设计仍然在世界上处于下风,从这次“创意中国”中展出的为数不多的工业展品来看,只有联想的一些概念电脑和一些新式手机而已。
“我们仍然处在婴儿期。”贾伟则使用了这样的比喻。“很多东西我们落后的太远了,要学的又太多。设计这个概念还远没有足够深入人心。
张弘星寄希望于“创意中国”和其他一系列的国际设计大赛,都能为年轻的设计师们提供理想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他们大有可为。虽然现在我们的设计师还缺乏一种长远的眼光,很少有人站在一个世界的高度上看待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但我们中国人从来不缺乏才智,在世界设计史中,我们的四大发明全都是最重要的历史阶段性标志,我们有信心能够带给这个世界一个新的思考模式与生活方式,向其他各族人民展现我们的特色,告诉他们,我们有另外的路可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