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上海提出都市农业是“有生命的基础设施”

admin 2006-12-19 来源:景观中国网
  “现代农业是天然的都市生态屏障”,“水稻田是季节性湿地”。上海将农业功能从单纯的生产向生态和服务拓展,视都市农业为“有生命的基础设施”。   上海市农委主任袁以
  “现代农业是天然的都市生态屏障”,“水稻田是季节性湿地”。上海将农业功能从单纯的生产向生态和服务拓展,视都市农业为“有生命的基础设施”。 

  上海市农委主任袁以星新近表示,农业在上海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虽然不高,但其功能无可替代。都市农业是城市“有生命的基础设施”,不仅具有保障城市农产品供应安全的功能,而且还是城市的生态工程,并且可以通过种源、技术和市场服务全国农业。 

  上海市农委人士说,过去提起城市的生态建设,想得较多的是植树造林,其实都市农业是城市重要的生态工程,“水稻田是城市的季节性湿地”,具有调节生态的作用。 

  上海目前已在崇明、黄浦江沿岸和杭州湾北岸规划布设了各具特点的都市农业发展区域,严格保护近400万亩耕地,集聚国家级的奶牛育种中心和动物医学研究中心等种源及农业科技平台。同时在上海郊区环线布设环城楔形农业带,以期形成农业生态走廊。 

  上海正在加大力度投资都市农业这个"有生命的城市基础设施"。据统计,在最近的5年内,上海市级财政向农业的投资已从每年不到5亿元迅速提升至20亿元。农业投资结构和方向也在不断调整,重点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市场平台、科技和服务体系建设。上海将建设100万亩设施化的高标准粮田和30万亩设施化菜田;在西郊建立大型的国际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形成农产品质量检测、种源培育等全过程服务体系。 

  上海已明确表示耕地保护的原则是总量不少、质量不降、用途不变,并将在城市规划中落实保护措施,并制成"电子版图"予以明确。为了突出都市农业的生态特征,上海加紧治理农业污染,“十五”期间市级财政共投入2亿多元关闭、搬迁了千家畜禽场,建立5个有机肥处理中心和30家有机肥加工厂,鼓励农家采用生态型的肥料。 

  在强化农业的生态和服务功能的同时,上海也没有动摇都市农业的保障供应作用。上海市农委主任袁以星说,虽然上海农产品市场已实现了“全国大流通”,但在暴雨、大雪等灾害性天气和其它特殊情况下,都市农业的“本地供应能力”却是不可替代的。都市农业的特色产品在市场竞争中也有自己的地位。(完)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