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城市:挣脱“记忆”外壳

admin 2005-11-29 来源:景观中国网
  城市传统与现实的冲突   徐卫国:   谈城市,往往把重点放在城市的传统,看传统的时候又更多把注意力放在物质形态的遗留和遗存上面。其实,除了物质的遗迹之外,一个很重要
  城市传统与现实的冲突

  徐卫国: 

  谈城市,往往把重点放在城市的传统,看传统的时候又更多把注意力放在物质形态的遗留和遗存上面。其实,除了物质的遗迹之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城市的生活,城市人的需求是怎么样的,这个往往被忽略。

  如果观察城市的切片的话,人的层次非常的复杂,每个人群对居住的要求完全不一样。但我们的城市提供给人的住宅基本上是非常一致的,最多的是SOHO,有的是公寓,或者是HOUSE。在西方有临时社会住宅,就是满足低收入人群的需要。但像回龙观的经济适用房,那里的经济适用房的面积是150平方米,那怎么能叫做经济适用房呢?

  尼尔·林奇

  在中国的传统之中,会有许许多多对文化记忆的方式,比如通过他们的仪式,通过他们对历史的认识,从更多的层面表达出来,而不仅仅反映在物质层面上。因此,我认为一个城市的记忆不仅仅是通过建筑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在这里的生活方式表达出来的。

  周榕

  城市是由非常多的利益体构成的,是综合性的共同体,所以每个利益群体都有不同欲望,都有不同的出发点。没有少数人可以决定整个城市的命运,所以我从根本上反对总体规划的独裁性。

  文化的复兴滞后于经济的发展,我想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资本没有经过文化的过滤,必然是野马,必然肆无忌惮。

  我们怎么处理城市生活和我们脑子里所认为城市文化之间的关系。实际上人的生活,或者人的欲望有一个当下性,绝大部分的人只对自己的生活关注,但如果我们放任一个城市的欲望无限扩张,并决定我们的城市几十年上百年的发展命运的话,那是不够严肃的。

  如果把小的参照系和大的放在一起来探讨,这样就会减少一些将来的遗憾。也就是把我们自己的需求放在文化参照系里面来进行思考的话,中国的城市会更有希望。反过来说,就是经常在大参照系来思考,比如我们的政府,比如我们的专家学者,习惯在大的参照系里面考虑很多宏观的问题。反过来应该把自己深入到无数多的小参照系里面,在某些特定的区域、人群中,考察他们的需求是什么样的。只有把这两个参照系不断的换位,不断的出入这个参照系,然后使自己的目标很明确、很清晰,我觉得城市才有希望。

  龚沪生

  先进的发达国家,城市化程度都在70%到80%左右。通过这几年的发展,我们城市化的程度已经提高到了41%。但是,凡事都要有一个度,在自豪我们大城市取得好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其中的问题,最普遍的就是城市负荷太大。

  事实上,我们这么大的国家,将近有40%不毛之地。土地资源并不优越,在土地开发过程当中,用的也不是很好,所以就带来了如果不能够提供很多的居住和生活的基础设施,不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就会演化为社会问题、失业问题,甚至是贫富分化问题。要告别想象的过去也要告别想象中的未来

  徐卫国

  长沙1938年的大火,是在日本人当时快攻陷长沙的时候,国民党政府一把火就把长沙给烧了。对文化遗产来说是非常可惜的,但是对于我们设计师来说,却非常的庆幸,因为这甩掉了一个包袱。在北京要通过规划局的审批设计是不容易的一件事,建筑限高是这样形成的,就是站在太和殿广场上面,然后你的视角不超过15度转一圈,这样就形成了北京市高度的控制。

  实际上中国人对待传统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说要继承文化传统,更多是在继承有形的物质环境,与传统之间的联系,更多建立一种新的东西必须跟传统的东西相似或者是相同。这个结果就是现在长安街上,每个建筑物都戴了一个大帽子。按照这个逻辑,在长沙建筑就应该是岳麓书院一样的建筑。如果整个长沙都是这样的话,那是多么可怕的情景。

  对传统有一种继承的观念,同时体现当今时代精神的一种做法,在建筑理论上,叫做批判的地区主义。这个跟地区主义截然相反,强调的是一种陌生感,他的方法其实是采取了化解的方法,把传统的东西进行了哲学的提炼,然后再用新的哲学方式表现出来。

  我自己比较欣赏的是上海的金茂大厦,它具有时代精神,但它确实跟中国传统的建筑之间又有密切的联系。

  易小迪

  在很多时候,发展商处在被批评的位置。有一个故事,一个著名学者比喻地产商是一群驴子进了城,他是说地产商在破坏城市。实际上,说我们在破坏文化,是把文化“固化”了,没有想到文化在变化,在发展。

  但我同意他所说的城市更重要的是文化,而不是空间形式。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物质崇拜,广东经济很发达的时候,在北京都学习广东话,现在北京经济发达了,广东人都说北京话。今天中国发展之后,我们知道自己变成一个经济强国之后,发现自己的文化有非常好的东西,可能回归到有自我意识的文化。

  任志强

  国外很多人说北京的四合院很好,他们就是想看,但是不住。现在买四合院的都是国外回来的,因为怀旧。而真正原来住四合院的,没有几个人想住四合院。里面不能进暖气,又不能进上下水,又进不了消防车,这有什么好呢?

  从城市里面来说,当人有了自主权,有了公民权利的时候,实际上是自己决定了。如果少数人决定了多数人,那么这个城市就是千篇一律的。道路系统决定了方格网,开发商是没有办法决定棋盘的,而城市建筑主要是由棋盘来决定的。

  至于说城市文化的保护,美国要保护的只是100年的东西。比如北京要保留王府,有几千个,怎么保留呢?北京到现在的四合院是70多平方公里,你算算比巴黎还要大。在其他地区只是保护一小片,看看就可以了,我们现在保护几千年的历史,人就没地方呆了。

  西川:去年4月份在广州参加一个诗歌节的时候,进去以后,在那里面有一个朗诵会,我旁边走着一个巴西的女诗人,他小声的跟英国诗人说,你看这个中国建筑,这就是中国人想象中的西方。

  我们现在的中国文化是处在一个各种想象的交割点上,一方面我们要把中国努力地变成一个现代化的国家,但对于现代化的想象实际上是在借助于对于西方的想象。

  同时我们还处在一个想象当中,就是西方对于中国的想象,在纽约的中国城,你还会看到壁画,在那个上面中国人还是留着辫子的,然后在佛罗伦萨那里也有一个中国人的形象,还是清代的形象。我们现在的中国人他们觉得不是中国人,他很失望,他希望中国跟那样的壁画是不一样的。我们享受西方的异国情调,西方享受我们的异国情调。

  在长沙街头,有很多的头像、雕塑。长沙规划设计者也是在对西方的想象中,完成了这些雕塑。但是这个想象本身出偏差了,他那一组雕塑有屈原、蔡伦、李四光、赖宁、保尔·柯察金。这让人无法容忍,屈原怎么能跟保尔放在一起呢?连高尔基都不热爱保尔。

  我想除了对于西方的想象,汇成当下的文化之外,在眼下,可能还有一个东西是考虑的不太多的东西,就是我们想象自己。

  我们说未来,一般说拥抱未来,什么叫未来呢?所有的未来都是过去的未来,都是过去预设的未来。比如说乌托邦的未来,是过去的,几乎所有的未来都是过去的未来。当我们面向未来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回到过去。实际上我们有没有一个真正的未来,到目前为止。我们需要一个真正的未来,真正的未来是我们必须解放我们的过去,就是说对过去做手脚了,你通过解放过去,可以进入到以前没有展望过的未来。通过解放过去而展望未来,就是我们对于自身的想象。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