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低碳城市如何从“时髦标签”变“碳益”城市

admin 2010-05-12 来源:景观中国网
 “低碳”是上海世博会的一大亮点,5月5日,坐落于世博园最佳城市实践区的零碳馆正式开馆,这一集中体现“低碳”主题的展馆又为本届世博会增加了一大看点。在“低碳、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这三大主题下,上海世博会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树立了新标准。

  “低碳”是上海世博会的一大亮点,5月5日,坐落于世博园最佳城市实践区的零碳馆正式开馆,这一集中体现“低碳”主题的展馆又为本届世博会增加了一大看点。在“低碳、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这三大主题下,上海世博会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树立了新标准。

  目前全国已有贵阳、杭州、德州、珠海、厦门、南昌等100多个城市提出创建低碳城市,低碳城市成为了人人争贴的“时髦标签”。有人不禁要问,低碳城市到底是什么?

  保定经验:“名”“利”双收

  回望中国低碳城市的发展历程,2008年,国家住建部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在中国大陆以上海和保定两市为试点联合推出“低碳城市”后,低碳城市建设在我国正式起步。根据WWF的定义,低碳城市应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的水平。

  在中国以低碳为目标的城市中,保定这一先行者已最早尝到低碳的甜头。如今,熟悉保沧高速的司机们都知道,一抬头见到太阳能电池板的路灯和交通信号灯,就到保定了。

  保定地处京津冀核心地带,原保定市高新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马学禄于2006年建议,鉴于保定曾两度为河北省省会,人才富集,且拥有电力行业的“黄埔军校”——华北电力大学,可以依托高新区现有的新能源设备产业,围绕“电”字做文章,启动中国电谷建设——即建立以风力发电、光伏发电为重点,以输变电及电力自动化设备为基础的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企业群和产业群。  

  当时,《可再生能源法》已于2006年1月1日正式生效。新能源已然起步,但似乎前途未卜。对此,保定提出“三个不为过”,即发展新能源产业怎么重视都不为过,采取什么措施支持都不为过,怎么宣传都不为过。

  保定坚持“以存量换增量”、“把企业变产业”,先后与兵装集团、国电集团、中航集团、国家开行等展开广泛合作,签订战略投资协议近500亿元。此外,保定还聘请了15位院士担任技术顾问,建立了6个国家级、9个省级和25个市级技术研发中心,在一些关键性技术上取得了突破。几年来,保定创下了第一片大功率叶片、第一个完全模拟风场实际状况的全功率风机试验平台、第一台大型风机逆变和控制系统等几十项全国第一。

  作为低碳城市的先行者,保定在低碳城市规划方面也抢占了先机。保定与清华大学研究制定了国内外第一个《低碳城市发展规划》,以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为载体,实施了“太阳能之城”、“蓝天”、“碧水”和“森林固碳”行动等重点工程,带动了新能源应和节能环保工作开展。

  2008年,保定市工业增加值增速和地方一般财政收入增速,第一次双双冲上河北省第一的位置。这一年,保定也成为中国第一个公布二氧化碳减排目标的城市——2020年比2005年单位GDP减排51%。

  据河北省发改委巡视员谢占海介绍,能够依托北京的低碳技术和廊坊的低碳制造业,是保定市坚持不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原因。近三年来,保定新能源产业的增速保持在50%左右。“低碳城市”,这张新名片已为保定赢得世界性声誉,以至于很少有人记得,2006年初,保定曾因为白洋淀污染而令世界舆论哗然。

  多城市争贴“时髦标签”

  然而,并不是每个城市的“低碳标签”都能像保定一样得到认可,保定的中国电谷和太阳能之城也并不能在其他城市完全复制。抢占先机需要城市规划者的远见,规划低碳城市更需要蓝图设计者的高瞻远瞩。

  稍微留意便能发现,除了各个城市打出的低碳牌,各种“低碳示范产业园”、“节能示范产业园”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新能源”、“高新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字眼,成为了这些示范园区的关键词。

  与此同时,一些组织以“低碳城市排行榜”等为名目的各种商业活动正在悄悄兴起,市长们在台上介绍低碳经验和成果,会场下则是各城市招商部门忙碌的身影。“低碳城市贡献奖”、“最佳低碳市长奖”——这些“轻易”捧到的奖杯让人们怀疑这些奖项的含金量,缺乏因地制宜的思考和落到实处的规划使建设低碳城市在喊口号中变了味,成为了立竿见影的“政治盆景”。

  在某媒体的全国首份低碳城市市长的调查问卷中,对于中国上百个城市都在提低碳城市口号的现象,56.52%的市长希望“国家应设定规划,循序渐进”, 26.09%的市长认为这是“未来趋势,越多越好”,只有17.4%认为“一哄而上不好,容易造成重复建设”以及“低碳未来暂时离现实比较远,不应贸然提”。更多城市市长对于建设低碳城市的官员考核指标表现出谨慎选择态度,甚至选弃选择选项。84.22%的市长认为官员考核应该“与市民公开评价挂钩”,应该“以本市经济是否发展为考核”,只有15.78%市长选择应该与“政绩挂钩”。

  许多城市争贴低碳“时髦标签”的现象,是由于一些城市不能完全认识低碳概念,并不了解低碳城市规划的真正含义。许多城市为了赶低碳的时髦,出现了钻国家补贴政策的空子、缺乏全盘思路、为示范而建设示范园区的现象。更有一些城市把低碳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噱头和标榜政绩的“盆景”,或把发展低碳经济简单地等同于发展新能源,在建设低碳示范园时不计成本,造成投资浪费和产能过剩严重。

  除此之外,低碳城市规划队伍质量也令人堪忧。在许多城市标榜低碳的同时,却看不到相应的可行性调研报告。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李迅认为,中国现有的大部分城市规划技术规范已经出版近十年,期间只是简单修订,将低碳城市发展放上议事议程,必须研究适用的低碳生态城市规划技术,并制订相应的技术规范。

  由于中国巨大的地区差异,几乎没有一个城市能将其建设低碳城市的经验放之四海而皆准。低碳城市的规划队伍必须吃透低碳的概念,对城市各方面状况烂熟于心,且具有全球视野和前瞻视野。那些不经调研就打出低碳幌子的城市,其规划的可操作性和权威性很难令人信服。 

  低碳城市亟需规划

  各地要求建设低碳城市的热情已十分高涨,国家的相关工作却落后于这一发展形势,使得许多浑水摸鱼的跟风者夹杂其中。针对目前低碳城市热却存在对低碳城市认识单一模糊、没有统一低碳城市规划标准、规划队伍良莠不齐等混乱局面,专家指出,我国的低碳城市建设具有零散性和尝试性。我国的低碳城市建设和国外相比,其特殊性在于我国没有发达国家明确的减排指标和完善的碳交易市场,也没有严苛的环境惩处措施和配套财税制度,更重要的是,我国必须在踏上低碳之路的同时保证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科学指导国内低碳经济发展的规划和低碳城市建设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对目前低碳城市规划者思考单一的现象,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教授俞孔坚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现在城市规划和管理的思考方式,基本是机械方式,而没有有机的、完整的思考。低碳生态型基础设施建设要将各个部门,比如林业部门、水利部门、环境部门、文化遗产文物部门,整合在一个系统里。”

  清华大学的顾朝林教授也认同低碳城市规划和传统城市有许多不同,“低碳城市规划必须在保障城市基本功能和经济稳定发展的大前提下,探索中国现阶段高速城市发展与低碳目标的协调与契合,而城市总体结构方面的低碳对策无外乎包括减少碳排放对策和增加城市地区自然固碳效果两个方面。可以从城市整体的形态构成、土地利用模式、综合交通体系模式、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固碳措施等几个方面来考虑,并应针对城市中功能相对集中的地区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 

  对于不同城市如何因地制宜规划低碳经济,中国社科院社科院环境与城市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庄贵阳根据社科院等五机构联合发布的全国首个低碳城市标准,提出建设低碳城市要经过“现状评估——情景分析——设定适宜目标——选择合适途径”四个步骤。

  “第一步要依据‘分类分区、自下而上’的原则,根据所在城市的综合能源平衡表及其他社会经济指标,对城市的产业结构、能源消费情况、交通和基础设施布局、社会消费体系、生态环保等现状做一个详细全面的现状评估。”庄贵阳介绍说,“同时,所在城市应根据能源消耗、产业结构等,结合经济核算体系、土地利用分类和作物类型等情况,对碳排放清单进行筛选,选择重点排放部门和活动进行核算,形成既符合国际社会的公认标准,又能体现当地实际的碳排放评估体系。”

  同时,庄贵阳向记者表示对评估过程困难的忧虑:“社科院在调研中发现,许多城市没有能源平衡表或因为涉及敏感信息、减排考核指标等因素,不愿公开可供参考的能源平衡表。”

  “在对城市现状进行全面评估之后,下一步就是在三种排放情景——BAU(基准)情景、政策情景和低碳情景下评估某一目标年其温室气体排放、能源消耗和对GDP的影响。分析情景之后,要针对当地主要经济活动、能源利用、土地利用等,从技术与经济可行性出发,综合各情景下的碳排放指标和GDP损失,制订碳排放分区域标准与目标,选择各个城市合适的低碳目标。”他说。

  据庄贵阳介绍,规划的最后一步是要对这个目标进行分解,通过低碳产出、低碳消费、低碳资源和低碳政策等四个方面制定相应的发展目标,从包括能源结构调整、技术进步、产业低碳化等方面选择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相应的手段,以及相关的宏观发展政策、效益鼓励政策、技术方向、市场机制等。 

  “吉林的低碳城市规划我们做了两年多,发展低碳城市没有捷径可走。”庄贵阳说,“各个城市只有戒掉争试点、要政策、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和做法,切实展开调研和规划,才能真正成为‘碳益’城市。”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