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新民洋码头景观设计 | 荷兰NITA设计集团
-
项目名称:荷兰NITA(尼塔)设计集团
-
项目地点:上海市浦东新区
从上海浦东新华-民生-洋泾码头地块城市设计谈公园城市
随着习主席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强调“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 ,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公园城市”被明确为下一阶段城市建设与城市更新的重要目标,是开辟城市转型升级新路径,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的重要步骤。而对于上海这座拥有超过24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如何将“公园城市”的理念融入到城市规划与建设中,是摆在每一个设计参与者面前的“难题”。
上海浦东新区新华码头地块城市设计的项目的落成,标志着上海市实施 “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规划”的顺利启动,并借助上海世博会的契机,在2017年全面贯通黄浦江中心区段(杨浦大桥至徐浦大桥两侧约45km岸线)的滨水公共空间。
一、延伸和连续的滨水绿地空间
新华-民生-洋泾码头地块作为上海原有历史悠久的工业遗存,现场保留着筒仓、厂房、码头、塔吊等近现代工业元素。荷兰NITA(尼塔)希望对该地块在用现代的理念进行设计打造的同时,不仅能够保留这些有着历史文化的建筑,对其进行现代化的改造,使之能够和周边的新造的现代化建筑相融合,还希望能够将沿岸绿地向城市内部渗透,打破高建筑密度区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南北延伸的绿地开放空间将更多绿色带给了市民,更多的街区拥有的绿色经济价值也得到提升。东西延续的滨水绿地空间让市民更便捷的欣赏黄浦江美景,通过连续的人流带来了更多的活力。
二、创造丰富多彩的市民休闲空间
通过对上海世博会总体景观的打造,荷兰NITA(尼塔)对城市空间与城市居民之间的关系,如何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和经验。在“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规划”的上位规划的基础上,荷兰NITA(尼塔)提出“空间与功能的耦合关系”,即在沿江有限的空间环境中,将不同的功能维度与生态维度两者之间相互交错融合,这样有效的规避的因洋泾港与民生码头对场地所造成的割裂,用多样化的空间变化将开放空间组织成一个统一的景观游憩系统,满足游人休闲滨水的游览需要,为市民置入多样活动休闲空间;而且设计地块与周边用地有机衔接,满足了人们对交通、休闲、集散、演艺等多种使用功能的需要成为市民享受美好生活的区域,让场地更具活力带动商业活力。
三、历史遗存的保护与利用
在设计时,荷兰NITA(尼塔)根据上位规划的要求,对地块上原有工业建筑进行了梳理与改造,保留建筑上海派文化特征的元素,摒弃或改造与现代上海及周边环境不匹配的元素,使每栋建筑的功能与周边户外环节相匹配。例如将原有八万吨筒仓建筑进行改造设计,打破原有单调重复的建筑观感,对原有圆形筒仓进行通透化处理,使其更具有细节,极大地提升了该处历史建筑的环境价值和美学价值。
场地上现有的工业历史遗迹改造成为可利用的商业服务空间,丰富活动及增加场地的商业回报。在现状的高桩码头区域选择性的保留了塔吊、集装箱、铁轨、柱墩、高杆灯等设施,暗示基地作为集装箱码头的历史成为承载工业历史的区域。重新利用并改造了码头的经典元素-集装箱,将其演变为服务信息亭,休憩亭,餐饮亭等,为游人提供了新颖的休憩与社交的空间。
四、连通行人的同时更需要连通生态
荷兰NITA(尼塔)认为保护生态是公园城市最重要的一部分。洋泾浜横跨整个地块,将地块分割为2部分,虽然可以通过形形色色的桥梁连接两个地块的行人,但是两个地块的生态链始终是断裂的。作为荷兰设计机构,荷兰NITA(尼塔)对生态的连接有着丰富的经验。在荷兰的高速路上,不时的可以看到横跨高速路的生态桥梁,这些桥梁并不是给过往的行人所用,而是连接被高速道路所割开的生态环境,生态可以通过这类的桥梁连接。尼塔也将这样的理念运用到了设计中。
五、滨水绿地在公园城市中的作用
上海河湖众多,水网密布,境内水域面积697平方公里,相当于全市总面积的11%,因此上海在打造沿江、沿海公园城市更具有代表性。滨水城市设计也成为了类似于上海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打造公园城市的重要环节。荷兰NITA(尼塔)认为,最关键的是要处理好生态与地域文化之间的融合点。通过公园城市的国际化表达,体现绿色与城市之间的耦合关系。
▽ 现场照片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投稿邮箱:contact@landscape.cn
项目咨询:18510568018(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