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访谈  /  正文

周保华:行云流水的“城市舞蹈”设计师

admin 2014-07-28 来源:景观中国网
周保华先生主持过许多“城市公共空间设计”项目,聊到城市这个话题,他谈了自己对城市的感触:“在一个城市里面呆一段时间,你会对它产生感情,会爱上它,虽然你也会看到一些无聊的,不舒服的东西在,但你总是能够发现一些美好的东西,美好的事情,而那些不尽如人意的,我们要学会宽容,我认为我们的城市,我们的社会需要时间来进步。”

记者手记:

与周保华先生交流,感触最深的就是他和随性的生活态度。我的眼前浮现出电影《阿甘正传》里多次出现的那片羽毛,生命就像那片空中的羽毛,一路随风飘扬,看似不经意,浮起飘落间却有着永不停息的执着。   

周保华的人生就是这样,看似随风自在飘,却是一路向前,无为而为, 实现着一个又一个别人眼中的梦想,像是一场精彩异常的旅行。大概是因为澄净而简单,没有太多的负担与顾虑,羽毛飘过喧闹的城市,它可以飞上云霄,与蓝天白云为伴。

周保华之初印象

太太戏称他为"urban  hiker",五岁的儿子唤他"place  explorer",在城市设计行业里有这么一位被雅称为;城市舞蹈;的设计师周保华。 

眼前的这个男人,有着孩童般的纯粹和真挚,文人的儒雅,侠者的坦荡,隐士的淡泊和平和,艺术家的敏感和浪漫。我几乎无法把这样一个没有被世俗的尘嚣所沾染,被贪婪的物欲所羁绊的人与前美国易道公司(EDAW)董事及亚洲区创意总监”,“哈佛大学设计学院景观系最佳设计硕士毕业生;周保华设计工作室创始人”这些功名头衔联系在一起。惊奇之余,感叹他长期生活在他乡异国,却;出世;和;入世的关系处理的如此之好,正是佛家所讲的;用出世的态度或精神,来做入世的;,或许这就是他口中的善于平;吧。 
     
这次的访谈颇为不同,交谈的主题打破了专业领域的局限,这位散发着诗人气质的设计师,用他特有的语言方式与我们分享了他的人生经历与所思所想。 

踏入艺术的河流前行,选择景观是偶然

家庭的熏陶和影响是周保华后来选择艺术与景观之路的“培养皿”。父亲对他的影响最深,他父亲是做珠宝生意的,家里有很多书,关于古董的珠宝的等等,父亲本人没有受过专业的教育,就是感兴趣,写字毛笔也好,画画也好,设计也好,都是自学的。“每个星期天的早上,爸爸总是整理家里的小花园,种种花,养养草,这时候我总是陪着他,边聊天边帮忙。我猜想也许是这两点在后来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吧。”周保华先生小时候的理想是长大做一名医生。“我喜欢把东西解剖,看里面的东西。仔细想来这和做景观设计,城市设计很相似,只是研究对象一个是身体,一个是城市。”

因为小的时候练习过毛笔字,所以他的工笔很好。后来他们举家移民到了多伦多,在寄宿学校,周保华跟着一位艺术老师学习油画,主要是古典的意大利派。大凡热爱艺术,学习艺术的人都有些浪漫特质,“我算是一个比较浪漫的人,但是不同的人对这个词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觉得烛光晚餐非常浪漫,有些人觉得一个人孤单的看海是浪漫,我属于第二种人。”周保华说“其实我只是感觉到自己很想往艺术的方向走,但具体是什么我不知道,后来选择景观也是偶然的。我觉得人生很多很多事情真的都不是计划出来的,你只是顺着这条河流前行,它怎么走你就怎么走。”

谈起母校,他觉得对他影响比较深刻的是罗得岛设计学院,而不是名气更大的哈佛。因为罗得岛设计学院非常鼓励多元化思考,这在他到哈佛念硕士时令他受益良多。因为研究生阶段其实不是单纯地掌握知识,而是在研究自己喜欢的东西,应该多思考,多感悟,尽量多了解事情。“我觉得人的一生,在能够尽量控制在一定的情况之下,应该在某种程度上去做一些冒险。对我来讲,做设计就是冒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在哈佛的时候,一次学院让我们设计费城一条河两岸的公园项目,我在做完现场分析后,觉得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去思考,这个地区首先应该建一条隧道,来建立起两岸的社会和经济联系,连成一个邻里的中心。最后我设计了一条隧道。”坚持做自己,让周先生成了一名比较有争议性的学生,但同时也使他在哈佛获得了诸多奖项,成为了哈佛大学设计学院景观系最佳设计硕士毕业生。

踏入艺术的河流前行,选择景观是偶然

毕业之后,周保华先生没有像大多数人一样有些盲目地迅速投入到特定的工作当中,反而在这段时间给自己机会去追寻本真的自我,发现自己真正钟爱的职业和人生。他说,“人首先要对自己负责,才能慢慢学会对工作、他人和社会负责。”“其实我猜想大部分人都不了解自己,我们需要花多一点时间给自己去思考,到底自己想做什么。我给我自己从毕业之后到30岁之间的这段时间,去尝试,看看自己到底想做什么,适合做什么,用五年的时间去找我可以专心去做的一份工作。”周先生说,我们出生在这样一个大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浮躁的时代,大家都非常忙,都非常拼命,在不停地做项目。大家在忙碌之外,应该多一些开放性的思考,比如自己究竟喜欢什么,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无论是对工作还是对生活应该有个人的分析能力和批判能力,这也是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具备的条件。  

在确定真的要做城市设计、景观设计之后,周保华先生便执着在工作的专业领域中,到现在已经整整十五年了。“虽然在这个行业做了十多年,但说实话我觉得我的职业生命才刚开始,前面只是累积经验,这里所谓的经验不仅仅是专业层面的,我觉得设计必须跟生活拉上关系,尤其是我们做景观的也好,做城市设计的也好,这个专业是跟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周先生认为单是从设计这个层面去看设计,做设计是不行的。起码要干过十年,二十年的人,才配得上“大师”的头衔。你累积到足够的经验,实地考察才知道要看什么,才能看得透。“所以我希望学设计的学生能够了解到完成一个设计项目,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不仅要花上很多心思做设计,还要到现场拼命去沟通等等,到最后出来的那个成品,或许是你设计的50%,但这已经相当不错了,所以不要不假思索轻易去评价一个作品。” 

周先生说,作为一名设计师,要非常认真地去对待每一个项目。每一个项目,思考的过程和处理的手法都会不一样,从中得到的经验和收获也会不同。“关键看态度,比如是不是认真地去走每一个场地?去看场地的时候,你不只是在做记录,其实你会在对现场的直观认识中萌生最初的设计思路。我觉得最影响人的是你的态度,而不是说你的设计有多好。”“有了认真的态度之后,”周保华进一步说,“等专业成长,业务学习和经验积累到了一定程度,你必须要问自己,你的专长在哪里?这一点非常重要。”周保华在易道做了多年的创意总监,他用自己的工作来举例,“我要面对创意和设计两个层面,设计是比较具体的项目层面的东西,但是创意涉及到企业发展、文化、人事等方方面面,要取很多很多东西的平衡,而将很多不是我的专长的散点平衡地融合在一起,让事物各得其所,这是我的专长。就像每一个项目它必然有主元素和次元素。从我的观点主、次是一条线,它不是分开的,你要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让它有一个平衡;处理好相关要素的关系,我认为这是设计很重要的一方面。” 

聊到理想与工作的话题时,周保华的回答非常独特,也许是因为他在选择职业时曾经慎重的思考,将自己的理想与工作充分的融合,也许是得益于他优秀的“平衡”能力吧,总之,他没有其他人那么多关于理想与工作的冲突,矛盾的烦恼。“我越来越理想化,这一点非常奇怪。我以为我那些理想、梦、那一大堆很不实在的东西,会随着工作的时间长了而消失,很奇怪的是,我发现有了梦想,才会有空间, 才不会感到窒息……有一些东西是必须要坚持的,不坚持下去,反而更难受,因为你面前的是太现实的东西,如果没有一点比较抽象的理想的东西支撑着你,反而很难生存下去。”  

城市设计要避免趋同性,最初要对城市基因进行研究

周保华先生主持过许多“城市公共空间设计;项目,聊到城市这个话题,他谈了自己对城市的感触:“在一个城市里面呆一段时间,你会对它产生感情,会爱上它,虽然你也会看到一些无聊的,不舒服的东西在,但你总是能够发现一些美好的东西,美好的事情,而那些不尽如人意的,我们要学会宽容,我认为我们的城市,我们的社会需要时间来进步。” 

周先生谈到,城市设计的过程中各方面的专家都在参与,颜色专家,桥梁专家,建筑专家等等,这些专家设计出城市的不同部分,这些部分结合在一起应该有一种整体感,有这座城市的风貌。现在,很多城市的规划设计都具有趋同性,这种现象应该尽量避免,另外整个城市的设计,整体应该是协调的。“从城市设计或者景观设计的角度,好的景观、建筑与它周围的公共领域,与城市居民,应该形成一种对话。” 

这就需要在最初的时候,把方方面面的东西串连起来做一下研究,就是说在一个城市没有开始去做具体设计规划的时候,给未来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引导框架,要做一个城市整体的设计规划导则,主要是做关系到设计规划的城市方方面的背景研究,;我暂时把这项工作叫做城市基因的研究。我想可以找了解这个城市历史的、考古的、社会的、文学的各方面专家一起研究,可以联系一些当地专业的大学等等共同来做,然后用设计的语汇把它展示出来。”这样做一份很好很全面的背景研究,这样其他方方面面的设计,不管是城市色彩还是城市设计,都在这个背景研究定好的大框架里面来做,就像一个大沙盘。“我希望做完之后,发放给城市的每一个设计单位,这样大家在做具体设计时有一个共同的大方向,既能使设计出来的城市整体风格更协调,又能提高设计的效率。”

做设计的人需要有爱心和社会责任心

“我要求公司员工做项目,不管它是盈利的还是非盈利的,都要诚心诚意地去做好,尤其是公共性质的项目,更要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周先生觉得做设计的人需要有爱心和很强的社会责任心。“我愿意去多做一些对他人有好的影响的事情,能够帮助他人的事情,社会公益方面的活动我都很想参加。不管具体做什么,是要我建一座桥,还是要我去幼儿园教小孩子画画,我都可以的,真的可以。” 

周保华不想只是用作品来影响大家,令他更感兴趣的是怎么去影响一些人的思考或者态度,特别是对设计的思考。他说“现在这个社会,大家往往更多关注的是看得到的东西,其实那些看不见的东西,精神上的东西,更值得关注。”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相关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