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环境是现代人居环境不可或缺的一环,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自1988年部无障碍设计规范颁布执行以来,经多年努力,国内各大城市无障碍设施普及率已经达到一定,设施点位建成情况和覆盖率、达标率等统计数据也十分亮眼,无障碍建设已开始向乡村。同时,越来越多的人逐步意识到,无障碍环境不是于服务残障人士,也括年长者、年幼者、病弱者甚括拖运行李者等各类有需要人群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方便。无障碍设计与研究也有长步,源于国外的通用设计容性设计和全民设计等理念也被更多推广接受。可以说,无障碍环境建设已经步入一个新的阶段:从有没有,到好不好——不但要好用,更要好看。《无障碍与设计融合》一书,正是为此而撰写编著的。
本书所谓的融合,有三个层面的内涵。首先是指环境融合,无障碍设施应当从生硬地植入环境走向融入环境,使无障碍成为人居环境的有机整体;其次也是方法的融合,从通用设计出发一步,无障碍设计应当通用思想,树立融合目标,通过精巧而精心的设计,让无障碍设计中的特殊性成为设计的亮点和特点;后还是社会融合,如果说,通用设计是面向弱势群体有尊严的设计,融合设计则旨在为弱势群体寻找自我实现的价值归依。本书的融合,以《礼记·礼运》天下为公,“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理想为归依。通用设计对应的是西方的普同理念,融合设计则可以说是中国文化传统中大同理念的当代诠释,融合设计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是中国模式的无障碍设计。
中残联吕世明倾力关注无障碍环境建设。在他推动下,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成立了无障碍设计,并被吸纳为无障碍环境建设智库全国五十家入库单位之一。成立之初,吕世明就给我们定了“融合”这个目标,对无障碍设计给予了高度的期许。围绕融合这个目标,无障碍设计,做出了自己的尝试,取得了一系列初步成果。《国家无障碍战略研究与应用丛书》(第二辑)编写工作是一个契机,根据此前的成果,针对“无障碍与设计融合”这个主题,草拟成书。
本书章简要综述了国内外无障碍建设的历史,围绕融合设计这个主题,从无障碍设计面向使用者的人文关怀这个角度,对环境设括产品设计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思行回顾,并指出融合设计思想的萌芽古已有之。第二章介绍了无障碍理念的发展过程,并在理解我国传统大同思想的基础上,定义了以大同理念为出发点、以当今社会为语境的融合设计思想。第三章,将融合设计与通用设行了系统性比较,明确了融合设计概念,从设计方的角度,对指导思想、设计原则和融合模行结归纳。第四章介绍了契合融合设计思想的几个跨学科工具,对其思想方法、应用领域和相关案行了梳理。第五章介绍了无障碍设计以融合设计理念为指导,在无障碍实践、全人群实践两方面的诸多案例,阐述了设计团队对于和而不同、对于以人为本、对于美美与共的感悟,以及在践行这些感悟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和克服阻碍的执着之心。后一章,对融合设计方法在环境设计、产品设计、虚拟设计和跨领域融合四个方面的应用前行了展望。
本书以数百个涉及景观、建筑、室内、产品、艺术、科技等不同领域的案例,以图文相间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对融合设计的理念、方行深入浅出的梳理,拓宽了无障碍设计的视野。部分案例看和无障碍主题无关,但细细想来却无不“融合”。正如书中所言,融合设计讲究手法的透明,看不见但感受得到的无障碍才是真正的无障碍。本书所有关于定义和理论的信息,均引用自文献资料,如核心期刊、专著、机构的官方网站等;考虑到设计和技术的日新月异,故在操作层面,也从当下活跃的自媒体等来源收集了大量案例,以增加内容的趣味性、时代性和多元性。书中跨越科学与艺术、与草根、传统与现代,无意中,也贯彻了我们所秉承的融合思想,此可谓意外之喜。
撰写之时,恰逢杭州迎接2022年亚(残)运会的时间节点。谨将此文献给所有参与无障碍建设的工作者。如果能在记录他们付出的艰辛努力的同时,对他们今后的工作有所启发,是本书作者大的荣幸。在此,感谢浙江大衡建筑研究中心给予本书的支持。
本书引用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已在脚注与参考文献部分一一列出。如有错漏之处,请予以指出,以便补充更正。在此一并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