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问题浅析
1 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问题
1.1 生态观念与景观观念相冲突
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在亲手创造并欣赏这些美景的时候,自身活动的影响也使得水域的生态特征渐渐消失,即自然景观被人工化[2]。江河湖堤岸由自然土变成 了混凝土包裹,植物和动物失去了快乐的家园,沿河开山修筑游览大道,边坡岩石裸露,自然植 被破坏,把原本漂亮的自然河流掩埋,而把水道变成暗渠,原有空间变成了道路和建筑,再加上过量的污水排放,使得我国的许多城市河道景观失去了其应有价值,自然形态的河流被裁弯取直,被填埋、切割、覆盖,被裹上水泥外衣,致使城市水体不再有生态功能。
1.2 规划体系的欠缺
我国景观规划一般分以下几个阶段:综合调查、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施工图。在综合调查阶段是对用地现状、基础设施、交通条件、人文历史等客观因素进行统计总结,但是忽视了人的心理因素和行为因素,忽视了大众的需求。再者,作为景观规划设计体系,我们缺少对案例的最终完成后的后期评价,总结过去是对将来有知道意义的,这一点,我们的近邻日本做的非常好,日本的景观体系把后期评价作为非常重要的环节,设计的好坏,不能仅凭设计者一人,日本几乎所有的设计对其作品均进行长期跟踪调查,已达到更进一步贴近公众。
2 用景观生态学模式对滨水区进行规划
景观生态规划强调运用生态系统整体优化的观点,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的手段辩识、模拟和设计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内的各种生态系统、确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持的生态适宜度,探讨改善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生态建设对策,促进人与环境关系持续协调发展的一种规划方法。景观生态规划的目标是改善城市景观结构,提高城市结构功能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促进城市景观的持续发展。
2.1 整体优化原则
景观生态规划坚持整体优化原则,追求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整体最佳效益,努力创造一个社会文明、经济高效、生态和谐的城市生态系统。
2.2 多样性、协调共生原则
多样性是稳定性的前提,城市生态系统具有多元、多介质、多层次、生态位分化的特点,子系统之间和各生态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仅影响到区域大系统的稳定性,而且直接关系到系统的结构和整体功能的发挥。生态规划方法能充分体现人为调控生态的能动性,具有明确的整体性、协调性、区域性层次性和动态性等特点,并有明确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建设目标[4]。
2.3 可持续发展原则
滨水区规划应既满足现代人的需要,同时又不损害后代人发展需求的能力,做到生态环境与经济相协调。尊重滨水区特有的自然规律,以开发滨水区景观为主导,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核心,使自然和人的活动达到统一和谐的境界,构架城市生态系统,实现景观的可持续、有序健康发展。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雨水处理系统注重了生态效益,以往的雨水是通过道路地漏直接排到湖泊中,这样会有大量的泥沙和垃圾排到湖水中,而金鸡湖的雨水处理是先导入市政管网,进行过滤后,与市政废水一同排入金鸡湖,保护了金鸡湖水质的长期质量,对维持湖周围长期生态平衡。
3 更新景观观念
什么是景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城市尤其是南方的中小城镇迅速崛起,这些城市的规划者和设计师开始把目光转移到改变城市面貌上来,引进了大量的外来景观。景观应该结合乡土特色,保护其生态系统,事实上,我们身边的例子不少,例如土人景观的俞孔坚教授设计的沈阳市建筑工程大学,获2005 年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设计荣誉奖,这是一个用水稻作物和当地野草、用最经济的途径来营造一个校园环境的案例,景观中应用了大量的水稻和庄稼,并通过旧材料的再利用,试图对庄稼、野草和校园做一个重新的认识。其设计特点:①大量使用乡土作物、野生植物(如水稻、蓼、杨树)为景观的基底,突显地域特色。收获的稻米———“建大金米”目前以被作为学校的礼品,赠送给到访者。②便捷的路网体系。遵从两点一线的最近距离法则,用直线道路,连接宿舍、食堂、教室和实验室,形成穿越于稻田和绿地及庭院中的便捷的路网。与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曲径通幽形成鲜明对比,是现代园林对古典园林设计理念的突破。③空间定位:重复的九个院落式建筑群,容易造成空间的迷失,景观设计需要解决这一问题。为此,应用自相似的分形原理,进行九个庭院的设计,使每个庭院成为空间定位的参照,使用者可以通过庭院的平面和内容,感知所在的位置。
4 借鉴国外优秀的经验
城市滨水区规划源于美国20 世纪30 ~ 60 年代,大量的第三产业的产生,使城市中滨水水区的环境、景观、情趣的优越性突显出来,于是城市滨水区成为了开发热点。我国的滨水区景观规划开始受到重视是20 世纪90 年代。许多规划设计理念还有待提高,在这方面,让我们借鉴一下国外的经验。现代欧美国家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建设的主要特点有:①体现生态规划的思想:表现为滨水区自然景观的恢复,如在设计中将河滨大片河滩地完整保留下来,以保护河滩湿地生态系统;规划设计的目的是为人们创造一个接近水面,集观景、休闲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滨水开放的空间。如美国南卡洛莱纳州查尔顿半岛水滨公园的规划设计。②建设独具特色的城市滨水区景观,赋予景观历史与地方文化内涵。③体现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滨水区往往成为举办全球盛会场所的选址,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5]。
5 结语
我国也已意识到保护城市环境的重要性,并已着手加强城市水体生态系统的保护工作。国内外成功的做法,都强调水体生态功能与景观建设相结合。上海市在市中心区域建开放式绿地,在水体处理上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给城市生物和湿地植物一个良好的栖息环境。成都市府南河整治过程中,在拓宽河道,搞好护岸同时,新建开放式生态园林景点13 处;北京昆玉河在不破坏环境的基础上兴建的桥梁就很有艺术感。这些工程,它们注意加强水质保护,防止废水污染河流。同时还同步设水、电、气、电力通讯管线以及园林绿化工程,使工程一步到位,避免了重复污染和重复建设。在对城市水景观进行建设时,首先要有一个统一规划,并把生态规划放在首位。对生态、景观,建筑及电气、通讯等设施应统一布局,综合考虑,综合整治,通过截污、治污、雨污分流,还水体自然本色才是城市水景观的必然发展方向,只要我们坚持走城市水景观可持续发展之路,通过大家的努力,一定能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城市水景必然会焕发生态之美、自然之美、景观之美。
参考文献
[1] 王江萍. 基于生态原则的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J] .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4 (4): 181.
[2] 戴启培, 城市水景观应注重生态性[J] . 安徽农业, 2004(11): 83.
[3] 汤晓敏, 王云. 滨水景观的规划设计模式探索[J] . 上海农学院学报, 1999, 17 (3): 185.
[4] 王如松, 周启新. 城市生态调控方法[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0.
[5] 吴文英. 城市滨水区规划的景观生态模式— 以福州闽江沿岸为例[J] . 闽江学院学报, 2004, 2 (2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