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普贝思雨水花园景观设计 | 阿普贝思景观设计
-
项目名称:阿普贝思雨水花园
-
项目地点:北京市海淀区
-
项目规模:136㎡
-
设计公司:阿普贝思景观设计 
-
建成时间:2015年
-
图片来源:童景星、林章义等
一、项目概况
阿普贝思雨水花园位于北京海淀区768创意园区,是阿普贝思公司的入口花园。768园区前身为始建于1950年代的大华电子仪器厂,是现存为数不多的老工业旧址之一,2009年改造为以知识创新、科研研发、设计创意为特色的办公企业聚集地。
雨水花园秋季实景
2014-2015年春,从雨水花园的概念迸发到施工完成历时半载。设计经过8轮方案修改、5轮施工图调整,无数次北京波特兰的连线沟通、探讨,跨越太平洋及12.5小时时差,是历经108次修炼最终形成的智慧结晶,更是阿普贝思精神最集中的体现。这个实现了海绵城市细胞体从“0”到“1”的创新探索经过八年的洗礼,伴随四时更迭,历久弥新。
建设前雨水冲蚀严重、无景观性的场地
初建成时期雨后的雨水花园
二、设计理念
团队挖掘场地的特质,在设计过程中深度研究造价、维护与环境策略,打造低影响、低维护的低碳景观。建设期间,下沉花园与上层台地土方平衡,未发生外运成本;同时,运用景观化处理手段,使植物与材料成为花园主角,让雨水设施焕发生机与活力。秉持“基于源头控制、延缓冲击负荷”的设计理念,设计力图营建一个与场地条件相适应的雨水调蓄空间,实现雨水资源化管理,打造充满艺术气息的“雨水银行”。
总平面图
三、项目亮点
在雨水花园中,设计打造了一套完整的径流管理系统。屋顶雨水经落水管进入弃流池初步沉淀后,一部分进入循环水景,另一部分通过层层台地滞留、净化、下渗,雨水径流以最长线的行走距离,汇入中心下沉花园;道路雨水从开口道牙经过台地净化,最终也一并汇入下沉区域。当雨水量超过设计容量时,多余雨水通过溢流设置排入地下贮水池,在雨后随泵运送至第二层台地循环净化,或用于浇灌、洗车等,使场地内部雨水自行消解。
雨水管理分析图
在硬景方面,运用生态石笼、钢板、水泥等与园区氛围相契合的材料;在软景方面,保留现场两棵白蜡树,配植耐水湿和耐干旱的低维护地被。在雨水花园初建成的8个月里,没有主动浇灌,经历北京7、8月份的暴雨期,园中地下贮水池只收集到少量雨水,验证了在大多数情况下,具有高渗透率的下垫面可实现花园内雨水的自然渗透和零排放。
雨水花园中材料的应用
雨水花园的四季
雨水花园建成后,分别收取不同位置的雨水,包括弃流缓冲池、景观水槽、下沉花园和蓄水池,结合当日降雨量及雨型进行长期记录和综合分析,以观察雨水花园的净化渗透表现。虽然是低维护花园,也需要定期对植物和雨水系统进行维护,以有效长久地发挥其净化、收集作用。结合景观台地蓄水经验、有机新材料及低维护植物的运用与更新,形成雨水路径、台地、植物、节能型材料和色彩5大特征相结合的雨水花园微创新。
水质监测实验
在城市快节奏常态下,多彩的故事片段在这方小小的雨水花园中持续点亮。
设计师将其作为一个“试验基地”,每年尝试新种植品类,观测记录不同植物在其间的生长状态,从学术研究到大众园艺喜好,不断发掘和推广适宜雨水花园生境的植物材料;花园里伫立的艺术雕塑,是北京交通大学的老师利用废旧衣料再创作的作品,呼应“可持续”设计主旨;此外,花园作为多所高等院校风景园林、环境艺术等专业的教学实践场域,迎来一届又一届师生的参访、调研和现场体验。
雨水花园是768园区的友好邻里驻留地。让低影响设计走入日常,成为遇见、交流和文化传播的精微平台。她不仅承载着花草树木的四季生息,更是酝酿出一个个有趣有味的生活场景,成为一片自建共创、情感相连的亲自然乐土。
雨水花园中的互动
雨水花园中的多元生活场景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阿普贝思雨水花园
设计单位:阿普贝思(北京)建筑景观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建成时间:2015
项目规模:136㎡
项目地点:北京市海淀区
项目类别:雨水花园
摄影师:童景星 林章义 等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勿以景观中国编辑版本转载。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投稿邮箱:info@landscape.cn
项目咨询:18510568018(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