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看设计   /  景观  /  正文

荒野之息 :青海木里矿区“再野化”生态修复 | 郭甜芳、兰帅妮、王月、潘宇奇、李子恒

全国高校景观设计毕业作品展 2022-11-29
原创
  • 项目名称:
    荒野之息 BREATH OF THE WILDERNESS——青海木里矿区“再野化”生态修复
  • 项目地点:
    青海
图片
图片


优秀作品信息

作品题目:荒野之息 BREATH OF THE WILDERNESS——青海木里矿区“再野化”生态修复

参赛作者:郭甜芳  兰帅妮  王月  潘宇奇  李子恒

指导教师:王琼

毕业院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安工程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摘 要


“再野化”( rewilding) 是指特定区域中荒野程度的提升过程,尤其强调提升生态系统韧性和维持生物多样性。场地选取于青海省天峻县木里镇和刚察县吉尔孟乡,是黄河上游重要支流大通河的发源地,也是祁连山区域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地位极为重要。

设计特色如下:1.遵循“生命共同体”理念;2.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3.按照“因地制宜、分区管控﹑消除隐患﹑贴近自然”的生态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思路;4.引入关键物种,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提升。



选题背景


人类世背景下工业革命以来的一定程度上人类不知收敛、竭泽而渔的无序发展引发了一系列危机从政治文化经济,到意识形态,生态环境,各个领域接连受到波及,并在恶性循环下引发了更严重的危机。

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属青 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以高原冰缘地貌类型为主。矿区植被类型分为高寒沼泽类和高寒草甸类,具有较明显的高寒地区形态特征,植物群落结构简单,植被稀疏,对人类活动的抗干扰力较弱。该场地为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属于祁连山高寒山地多年冻土区。


LAF357_Z01.jpg
▲选题背景


场地信息


平面图以等高线和卫星底图作为基础,红色区域为矿坑所在区域,分为两个主要区域。红色圆点代表各矿井之间的位置关系;方形代表场地旁位于木里镇;黄色区域代表渣山的位置;黑色点状区域代表矿区的边界。矿区植被类型分为高寒沼泽类和高寒草甸类,具有较明显的高寒地区形态特征。矿井之间关系紧密,基础的底图能看到海拔高,山顶有冰川融水,周边山系环绕,自然资源丰富。


LAF357_Z02.jpg▲场地信息


数据调研


1.问题焦点

通过前期相关分析,将矿区问题归纳为自然景观破坏、生态服务功能降低、生态系统退化、地表水源破坏、地质环境风险及环境污染六大类,并进一步细化为“露天开采挖损草场、表土资源缺乏、水源涵养功能受损、地山沉陷、边坡失稳、井巷安全隐患、生物栖息地范围缩小......”等12项具体问题。同时参照前人相关研究结果,比对非法采矿前后木里地区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土壤有机质含量等相关数据,厘清问题源头,思考修复之道。木里矿区的现实境况使我们深刻意识到当前阶段对其进行生态修复的急迫性与必要性。

图片
▲问题聚焦


2.产业数据化

青海的野生植物约有2000多种,其中经济类植物1000余种;药用植物680余种,名贵药材50多种。矿区总体规划范围内现有资源储量35.4亿吨,是青海省最大的煤矿区,其煤炭资源储量占全省总资源储量的8%。矿区划分8个井田6个勘查区,建设规模810万吨每年。其中雪莲、夏草、贝母、当归、发菜、枸等,深受国内外人士的欢迎,具有良好的销售市场,其开发前景广阔,经济效益显著增加。


图片
▲产业+数据化人群分析


3.非法采煤历史与政策

非法采矿给木里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直至近年来媒体披露方才停止。露天非法开采历经多次不仅给这片原生态的高寒草原地带留下了巨大的创伤,也让黄河上游源头、青海湖和祁连山/水源涵养地局部生态面临破坏。“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希望我们能够以史为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警钟长鸣。


图片
▲非法采煤历史与政策


设计思路


图片
▲设计思路图



剖面分析


图片
▲剖面分析图



策略


图片
▲地形策略


1.宏观地形 

木里矿区在多年非法盗采的损毁下,地质环境受损情况十分复杂,安全隐患大。恢复与修复木里矿区整体地形地貌,以避免修复过程中对脆弱生态系统所造成的二次伤害,是所有修复工作中的首要环节。通过相关研究案例分析与木里矿区修复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渣山削坡整形、消除滑坡与地表下沉等地质灾害隐患、采坑回填缓坡、岩壁坡面整治及保护井巷安全等修复作业手段,宏观整体调控地形,最大限度保护可用于复绿的天然土壤,使重塑后的地形地貌接近自然﹐坡度满足植被复绿条件,为后续土壤修复、微地形调控与植物复绿等策略提供支持保障。


2.土质修复 

采用“松翻─覆肥一掺混”的3步改土措施。

  1. 采用以旋耕机为主、人工为辅的方式,对表 层土进行松翻。 

  2. 按照平地区域的有机肥料施用量,将肥料均匀平铺到翻耕后的待治理原位土区域。

  3. 以旋耕机为主、人工为辅的方式,对10cm表层土进行充分松翻,确保肥料与表土混合均匀,进而为复绿种子萌发、生长创造适宜条件。


剥离土混合提升技术;

覆土前采用腐熟羊板粪、商品有机肥掺混的方式进行改良提升,采用专用设备对播施肥料的地块进行耕翻并耙平,提高肥料的入土率和均勾度。


人工土综合复配技术;

在剥离土不足的情况下 ,人工土在覆土前需要采用腐熟羊板粪、 商品有机肥等进行人工土综合复配。


3.地形策略分析

微地形的变化则是塑造植物生境的关键,通过对于微地形的塑造,进而影响微气候的生态变化,从而对植物群落的格局和生态过程产生深刻影响。凹凸地形及其组合通过制造地表的微小起伏缓冲或拦截水流,以获取水传播的植物繁殖体,从而建立自身植被群落。浅洼地与沟槽等浅凹地行可保持较高的土壤水分,池、塘渠等深凹地形能够拦截并蓄滞地表径流,是形成湿地的地形要素,有利于构建湿地植物群落并为周边的生境提供良好的水源,降低环境湿度。小丘等地行能够形成遮荫,为喜阴植物提供适宜生长的环境,同时,也可形成抵抗冷风的屏障。



植物+动物策略


1.植物策略

选择4种植物按照等比例进行混播,基于荒野群落的形成机制进行拟自然设计是合理调控再野化野花草的演替过程、形成稳定群落结构的关键。植物被引入新地块时,往往依种子的散布而随机分布。设计应建立“留白-种植”空间的复合嵌套格局,不仅有利于群落自我设计,也可限制迁入物种的生长空间,促进自生植物形成集群格局。


2.动物多样性分析

引入本土关键动物藏羊、牦牛、岩羊、藏狐、旱獭、鹿、麝、雪鸡、猞猁、雪豹、野驴、岩羊、黄羊、羚羊、熊、盘羊等。


图片
▲植物+动物策略图



长期监测方案分析


政府及企业实时环境监测体系及信息公示,以确保不会再出现企业私自开采这类对于自然环境有害的行为。通过信息化技术,建立app或网站等,使得信息对民众可视化、公开化、透明化,在完成分阶段的生态重建,原生高原草甸逐步转化为原生高原松林的过程中,进行长久的探索监测,每隔一段时间进行综合评估,针对其生态恢复的效应,开展合理的管理政策,确保生态系统已经达到可自我运行的标准,最终达到了荒野化的自然修复目的。


图片
▲长期监测方案



效果图展望


在实施再野化策略的未来十几年后,动物与本土植物在场地内扩散并不断繁殖,生物种类丰富性不断增加,群落生态结构趋向稳定。再野化的方案使得自然环境有了更丰富的观赏效果,自然产业链也得到了良性发展,当地畜牧业及农牧经济也充分进步,人与自然的耦合程度也在不断提升,自然界生物与人类的生存环境质量也得到了更好的升华,践行了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的国家生态文明战略。


▲效果图展望


心得体会


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是我国重要的战略目标之一。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因为过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对自然资源、自然环境造成了许多破坏。

本次项目聚焦于青海木里矿区非法采矿这一社会热点事件。以再野化为核心设计策略,团队聚集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院校背景的成员,从多角度、多领域、多学科交叉融合等不同视角出发,小组通过文献阅读、会议讨论,探索高原高寒地区再野化生态修复策略,并尝试在实践中进一步落实再野化的中国方案。

通过本次实践,小组成员都得到了成长与进步,也使我们更加坚信,只有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才能真正达到天人合一、复魅自然的美好境地。


作者

郭甜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兰帅妮: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王月:西安工程大学

潘宇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李子恒: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勿以景观中国编辑版本转载。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投稿邮箱:info@landscape.cn

项目咨询:18510568018(微信同号)

0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