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周晨:教学与实践和研究之间的关系(二)

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委会 2021-09-08 来源:景观中国网
原创
CLA邀请了来自长沙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的周晨老师,来探讨行业发展的未来趋势,为行业发展建言献策。

“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这是习总书记对教师的高度评价。在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CLA推出教师节特别专访,为你讲述高校教师们的故事。

本期,CLA邀请了来自长沙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的周晨老师。来探讨行业发展的未来趋势,为行业发展建言献策。


周 晨

长沙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副院长、教授

风景园林专业带头人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委会 委员


CLA:很荣幸您能接受我们的专访。能否请您简短地向CLA的读者们介绍一下自己?

周晨:大家好,我是周晨,长沙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专业老师。1986年进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就读园林专业,90年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大学任教,担任园林、风景园林的专业教师。

风景园林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离开实践谈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教学之余,我也主持了几十个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实践项目,承担了一些企业指导和政府咨询工作,近几年也从事自然教育、乡村振兴等公益活动。

在这些实践工作中,我会不断思考社会、行业对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素质的需求,也不断反思我自己以及风景园林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并尝试去做一些开拓性的改变。2020年长沙理工大学新办风景园林专业需要带头人时,我抱着把自己的思考放在一块处女地上去实践的想法,来到长沙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创办新的风景园林专业。


CLA:我们知道研究和实践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您对于研究与实践这二者的关系是如何把控的?

周晨:大学同时兼顾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因此这个问题中应该还要加上“教学”二字。

大学老师的首要任务还是为社会、为行业培养人才,不能因为实践项目多或者科研任务繁重而视教学为副业。但是我们又不能放弃实践和研究,因为风景园林是应用型的、以解决问题为主要任务的专业,尤其是近几年,随着行业领域的扩大,风景园林面对的问题越来越宽泛,也越来越复杂。

如果大学老师不具备一定的实践和研究能力,没有在实践中培养自己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视野、思维、方法和路径,就很难培养学生成为解决问题的专家,也就不能很好地推动行业的发展。


图1  2008年 湖南农业大学红轴隐形蓄水系统设计


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努力平衡各项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关系。首先是教学与实践和研究之间的关系。在这三个关系中,我一直把教学放在首位。我的职业定位始终很清晰,那就是我是一名大学老师。这样的职业定位驱使我大部分工作的出发点都会围绕学生而展开,因此也就能自动筛选和屏蔽掉一些与此无关的工作或者社会活动,也就不至于顾此失彼,或者弄得自己疲累不堪。

至于实践与研究,我不认为它们是截然分开的两回事。我一直认为风景园林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更多的科学研究应建立在项目、方法论、工程技术、生态和社会问题的基础上,其研究结果也应该能够服务于实践一线,成为指导实践的标准或指南。

因此我的科学研究的立足点,一些对于社会和行业问题的发现和预判,都是在实践中得到的,它们启发了我努力去创新开拓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当然,我做研究不多,所以讲的不一定正确和全面。

近些年风景园林领域的研究较之以往有蓬勃发展,这是好事,但也有些不好的现象。比如为了适应一种评价机制而为课题而课题,为论文而论文。有些年轻博士缺乏对实践的深入了解,盲目追求热点闭门造车,追求数据的高大上,为之付出了大量时间和心血,但研究结果对行业的指导性却不强,这些现象是需要反思的。我要求我自己以及团队的年轻老师都要深入实践,从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图2  2017年 湖南农业大学师生共建娃娃农园


08年我在湖南农业大学时,曾跟随学科领头人龙岳林教授一起针对城市雨水管理问题,用“城市绿地隐形蓄水系统”的理念建造了校园绿地——“红轴”(图1),这是海绵城市的最早实践,比国家提出海绵城市要早6年;17年我也针对青少年自然缺失症的问题,带领团队一起建设和管理了社区花园“娃娃农园”(图2、3),并将娃娃农园的模式作为“教学型景观”推广到小学校园绿地中,将校园营造、自然教育、劳动教育与小学教育改革结合起来(图4、5),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年我们又针对河流建设中广泛运用外来植物的现象,开始了本土河流植被的田野调查,并筛选抗性强、景观效果好的植物,正在尝试运用到乡村水系的生态治理项目中。

所以我认为实践与研究并不矛盾,关键是我们实践的目的是什么?研究的目的又是什么?需要解决怎样的社会和行业问题。


CLA:您认为当代景观教育有什么亟待解决的地方?

周晨:我们正处于一个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迭代的拐点,这个拐点无异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历史时期。当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时,所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精神信仰、审美追求等都随着时代的转变而发生了巨变。

那么今天,当我们处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历史时期,尤其是当人类面临新冠疫情的肆虐、全球气候变化带来一次又一次灾害的时候,人类开始反思自己的发展模式,反思我们对待自然的态度,这必将带来又一次思想领域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大变革,这是历史的必然。

那么在当前这个又一次思想转变的节点上,风景园林作为一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专业,应该具有强烈的超前意识,要率先对生态文明的国家宏观决策做出回应并行动起来,这是风景园林教育当前必须做的事情。


图3 2017年 湖南农业大学娃娃农园


我们过去几十年的园林教育体系是无法胜任当前时代更迭的需求的。因此,我认为当代风景园林教育亟待解决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迅速重构风景园林的教学体系。目前大部分院校尤其是地方院校还基本上沿用园林专业的教学体系,或者略有改变或提升,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过去的培养体系中,主要还是侧重小尺度城市绿地以及以人为本的空间设计,这对于尺度跨度大,内容涉及多,系统性、综合性、交叉性越来越强的风景园林实践领域的需求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对接生态文明时代的行业发展要求,重构风景园林教学体系,改革传统教学内容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第二,改变风景园林的人才培养方式。与内涵与外延不断扩大的行业实践领域相比,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风景园林教师队伍力量是薄弱的,知识体系、实践能力也相对滞后。但受我国高校评价体系和进人体制的制约,具有一线实践经验但学位不够的优秀设计师又很难进入高校教师队伍。因此,风景园林高校应该改变过去的培养方式,用更灵活的办法与优秀企业建立深入的校企合作,把学生送出去或者把老师请进来,邀请优秀的设计师们参与到教学中来。当然,高校又往往因为教学经费紧张而很难做到这一点,因此也呼吁有情怀的企业家和设计师能大力支持风景园林教育,共同为培养新一代风景园林师努力。


图4 2018年 长沙市芙蓉区育才第三小学 娃娃农园



第三,加强价值观的培养。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们的专业教育更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热爱自然、关怀弱者、关心公众利益、倡导公平正义等价值观的培养。当代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应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应加入更多的自然教育、社会调查、社区专业服务等实践活动,自然系统、生态学、环境学及社会学的相关知识也应该成为通识教育的一部分,这些早期价值体系的形成对于风景园林师日后的成长非常重要。

第四,加强学生思维的训练。当代风景园林师除了需要具有较强的空间思维和艺术思维,同时对系统思维、综合思维、问题思维、创造思维都要求较高。因此,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广泛涉猎知识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自我成长的能力等,都是当代风景园林教育需要加强的。


CLA:您怎样看当今及未来设计与其它领域的跨学科融合?如果未来更多的跨界合作产生,您觉得景观设计在这种交流的复杂环境中会是什么角色?

周晨:我们过去的城市园林一般都是在一定的边界内叠山、理水、种植、修筑小型建筑和铺设园路,园林设计师和工程师基本可以凭借自己内部的力量完成。但当代风景园林的边界越来越模糊,表现出越来越强的交叉性和综合性,风景园林师在不同的项目中分别需要与生态、环境工程、城乡规划、建筑、水利、交通、林业、农业、野生动物等方面的专家对话与合作。

因此,当今及未来的风景园林与其它领域的跨学科融合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风景园林师需要大胆跨出去,包容并蓄,谦虚学习,积极友好地融合。

当前,在一些综合型项目中风景园林也逐渐表现出一定的统筹性。比如在我主持的项目中,就遇到过乡村规划中的农业产业问题、农田灌溉问题,河流治理中的水利问题,水环境工程问题、鸟类栖息地保护问题,等等,这时我会主动向农业、水利、生态、鸟类等专家请教,将他们请到规划团队中来,共同探讨立足于规划目标前提下的生态、产业、水利最优方案,努力实现自然结构与人工结构的平衡。


图5 长沙市育才三小  小学生在娃娃农园中播种


实际上,跨界合作的项目在一些大型的设计院已经越来越多,这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风景园林在这种交流的复杂环境中有时需要统筹,有时需要配合,要因项目而异。

我认为不管哪一种角色,都需要风景园林从业者自身不断学习和壮大,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边界,要了解多学科的语言,才能在同一个平台上对话。如果语言不通,对话不畅,就会增加很多阻力,对项目的推进、行业的发展极为不利。

我这几年也在积极地尝试跨界。除了在实践项目中虚心向不同学科的专家请教之外,前几年也一直开展自然教育的公益活动,结识一些动植物、地理和环保的志愿者专业人士,从他们那里学到了不少自然保护方面的知识。


CLA:针对“碳中和”和“碳达峰”任务目标的提出,我们景观行业可以有什么大的贡献?

周晨:“碳中和”、“碳达峰”听起来是一个高大上的词眼,很多人觉得这是科学家的事,或者环保行业的事,与己无关。实际上恰恰相反,它不但不高深莫测,而且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就像李迪华老师前段时间在演讲中谈到的一样,需要人人参与。

回到风景园林行业中来,其实就是如何尽量多地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以及如何在源头减少碳排放的问题。作为一个保护、修复、利用自然并以植物为主要要素的专业,在“碳中和”、“碳达峰”行动中无疑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比如我们首先可以通过保护山林、湿地、荒野、农田,修复棕地,增加林地,增加生物多样性来固碳汇碳;可以加强绿色基础设施来提高其固碳和碳储量的水平;可以提高土壤的呼吸能力;可以就地消纳和利用雨水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和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可以保护和营造鸟类及其它动物的栖息地;可以参与国土空间规划、城乡规划、交通规划、水系规划中共同探讨基于气候变化下的自然结构与人工结构的平衡;可以在园林施工、维护、管理、废弃物处理等过程中推行零碳行动;可以研究更多的可回收利用、环保节能的园林材料;可以开展绿地固碳汇碳的相关研究,等等。

总之,作为一个与国家此项宏观战略密切相关的专业,我们一定要深切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并能够切实贯彻到行动中去。

同时,我认为风景园林不仅仅是从空间规划、设计和建造上为“碳中和”、“碳达峰”做出贡献,同时也可以从人心上、精神上去努力。

比如我们可以走进公众,通过科普宣讲、自然教育,培养人们热爱自然、珍惜自然的情感,推行节约资源、重复利用资源,倡导节约简朴、减少排放的生活方式,等等,在这些方面风景园林师都有专业优势,都有大有可为的空间。


统筹:周明波

采访:周明波、明 卉

编辑:明 卉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勿以景观中国编辑版本转载。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投稿邮箱:info@landscape.cn

项目咨询:18510568018(微信同号)


打赏
  • 给Ta打个赏

0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