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专访张唐设计张东:为什么追求美变成了一件负面的、肤浅的事?

景观设计学 2019-12-05 来源:景观中国网
原创
本次采访中,受访人张东首先指出设计具有中国文化识别性的景观应当是中国景观设计师价值体系的一部分。随后,基于将景观设计过程视为“两个客观、一个主观”的总结,张东认为设计师对场地的解读,以及个人的知识储备、价值判断和审美倾向都会影响其从场地中获取信息、做出判断和进行设计。在承认生态效益、公众参与是景观设计的重要议题的同时,他格外强调了设计的核心价值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景观设计师不可忽视空间营造和对美学

本文为采访完整版,不可直接引用。中英文全文经整理缩减后已刊发于《景观设计学》2019年第5期“观察与表达”专刊。

参考引用格式:

参考引用 / Source:Zhang, D. (2019). Participation, Interpretation, and Representation of Landscape Desig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rontiers, 7(5), 90-97. https://doi.org/10.15302/J-LAF-1-030006


本次采访中,受访人张东首先指出设计具有中国文化识别性的景观应当是中国景观设计师价值体系的一部分。随后,基于将景观设计过程视为“两个客观、一个主观”的总结,张东认为设计师对场地的解读,以及个人的知识储备、价值判断和审美倾向都会影响其从场地中获取信息、做出判断和进行设计。在承认生态效益、公众参与是景观设计的重要议题的同时,他格外强调了设计的核心价值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景观设计师不可忽视空间营造和对美学的追求。最后,他介绍了张唐景观目前采用的“全过程参与”工作模式,以及这种模式对设计师观察与表达能力的重要意义。


景观设计的参与、解读与表达 Participation, Interpretation, and Representation of Landscape Design


1212.jpg


LAF :您将景观设计过程总结为“两个客观、一个主观”,“两个客观”即设计过程应当尽量客观地进行场地观察和分析,客观地聆听客户和使用者的需求,“一个主观”是设计师对场地的个性化解读和表达。您如何理解这种观察与表达之间的相互关系?

张东 :首先,我认为设计的目的并不是展示设计师自己的个性,而是要通过解读场地进行创作。“两个客观”是解读的前提。场地虽是景观设计的限制,但也是它的魅力所在。要做出符合场地的独特性设计,不仅有赖于对场地特征的分析和研究,更多的是如何从场地出发寻找设计灵感,最终形成只能发生于该场地上的景观。另外,对设计师而言,明确的使用者信息是保证设计能够满足需求的一大前提,不能通过虚构使用者来推进设计。如若使用者需求不明确,设计师至少应尽可能根据个人职业、生活经验和场地感知来了解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一个主观”是我们更感兴趣的话题。对此,我在最近罗德岛设计学院教授的一门设计课中进行了一些实验性练习。每个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自然现象(海浪、闪电、暴风雨等),然后研究如何将这种自然现象引入城市环境的设计中。这个过程非常有趣,在其中,“主观”包括对场地的解读,也包括对场地相关的自然要素(如阳光、风、雨等)本身的解读,设计师的知识储备、价值判断和审美倾向都会影响其从场地中获取信息、做出判断和进行设计。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设计师对场地的“主观”解读与创作比“客观”地重视自然事物更有意思。


北京万科时代中心——光之广场。由于建筑北侧的广场是消防通道,除了铺装外不能进行绿化,也不能建造任何凸起或下凹结构,但是,巨大的铺装广场需要被激活。通过现场观察,设计师发现这里总是存在建筑投射的阴影,“光”成为场地面临的最大问题。团队采用玻璃材料结合LED互动灯光的水景设计,将“光”引入城市,并借助光线变化记录时间季节变化,使这里成为了一个颇具吸引力的城市场所。 © 张唐景观 / 摄影:张海


LAF :什么是“虚构使用者”?能否具体谈谈设计师如何才能更好地了解使用者需求。

张东 :比如,在很多房地产项目中,开发商会预估房屋潜在使用者,然而最终的业绩却反面证实了他们的错误,这意味着原有的设计会产生重大偏差——北京某著名房地产项目以70后的禅修需求为主题展开设计,但最终却多为80后购买。这种依据猜想热点进行设计的行为即为“虚构使用者”。相较而言,美国的社区,以及一些私人项目、学校或办公场所大多早已存在,使用者很明确,只需进行调研就可确定他们的实际需求,让他们参与设计过程,进而使设计得到较为稳定的发挥。但是中国这类项目很少,或许也跟目前的发展阶段有关,当前中国缺乏社区公共参与,如何判断人们究竟希望拥有什么样的社区景观?所以我才讲设计师要尽量学会体察生活,积累常识与经验以辅助做出更加以人为本的设计。我刚回国那会儿住在一个小区里,平常都是爷爷奶奶等长辈带着小孩儿下楼玩,但我还挺喜欢带孩子出去玩的。可能大多数当下的“爸爸”会觉得时间这么宝贵,怎么能去做这种低效率的事情呢?但事实上,我始终认为:这是你自己的生活,别人无可替代,只有亲力亲为才能对社会有更深层次的体会。

另外,刚搬进新社区的人们往往会对其居住环境抱有很高期望值——会希望它显得很高档、大气或者说是富裕,当设计师只停留于表面的理解时,就会催生出大量所谓的古典欧式景观,或是完全照搬中国古典园林,甚至是将小区设计成度假酒店的模样(这其实正是当时很多设计师的灵感来源),然而这不过是对一种想象的向往。如若设计师实际生活于此,或许就会明白其实人们只是盼望相较从前生活能够获得较大提升,但并非真的知道什么才是更好的生活。因此“一个主观”就愈显重要了,譬如张唐景观的价值观即为努力创造亲切、平等的社区氛围,促进居民彼此的交流,这与依据想象,或者说是通过“虚构使用者”所进行的设计已然有了本质区别。


苏州燕归来。上图为无碍溪互动水景手绘稿,下图为一景多用的艺术地形。其景观设计即基于设计师的一个假想:如果我未来会住在这个社区,我希望它应该是什么样子。在设计一个新的社区时,无论它是什么风格,最终都是需要承载社区日常生活的——孩子们会在这里成长、邻里会在这里认识、人们会在这里逐渐老去,即使无法和社区未来的居民交流,设计师也可以尽量去想象什么才是高品质的居住环境。 © 张唐景观 / 摄影:另存为摄影工作室


LAF :张唐景观的设计项目中大量运用了精雕细琢的人工性设计元素、艺术装置、游乐设施等,而比较少见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营造。这些设计决定是出于哪些考虑?您如何考虑这些装置、设施的地域独特性?

张东 :由于事务所的性质和规模,我们的项目尺度大都比较小,且也多为地产商委托项目。我们的项目会给人以上的感觉,或许是因为这些元素会更加吸引大家的关注。其实,我们每个项目基本上都会对场地的自然条件进行一定梳理,自然生态系统的营造是我们设计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只是这部分工作往往不太容易引起关注。


广州大鱼公园。尝试在满足周边人群日常使用需求的前提下,为场地设计一套自维持的水文循环系统,通过收集场地的降雨,并借由沉水植物湿地系统净化水体,形成公园中重要的湖区景观。 © 张唐景观


另一方面,景观设计中真正独特的东西是有一定限度的,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需要是独特的,也应该考虑这些元素与场地的适配性。设计师需要根据场地条件通盘考虑设计元素的运用,尤其需要考虑项目后期的管理及维护问题。可持续性不仅是生态环境上的,还包括社会和经济层面。


苏州樾园。曲溪采用整石雕刻,在工厂分段制作之后运至现场拼装。在场地安装条件允许和后期维护经费支持的情况下,这一精致的艺术化景观元素表达了设计师对苏州当地园林文化的致敬。 © 张唐景观 / 摄影:张海

640 (1).webp (2).jpg

南京汤山矿坑公园采矿乐园。经过和甲方的多次沟通,明确项目未来的资金投入和社会支持力度后,设计团队将原来的采石场废料堆积场所改造成了一个儿童探索乐园。 © 张唐景观 / 摄影:张海


LAF :云朵乐园里面的曲水流欢模型是经过多轮精密推算的,您认为这种对形式的推敲还是很有必要的是吗?

张东 :我个人觉得挺重要的。其实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好像追求美变成了一件负面的、肤浅的事。当前,国内外的景观设计行业愈发强调生态效益、公众参与等议题,而忽视了对于审美的思考。我认为这种趋势有些矫枉过正,甚至是道德绑架。民国时期,中国没有宗教,蔡元培提出的“以美育代宗教说”,也足以说明审美本身就是一种心灵净化,所以我认为它的意义依然是很大的。

我承认生态效益、公众参与很重要,但空间的营造、美学的追求亦是景观设计的核心。社会变得更加美好是需要全社会共同推进的,我们不能要求每个景观设计项目都去解决社会问题。而且,不同的设计师关注不同的维度,创造不同的价值,才造就了多样化的社会。


曲水流欢模型推敲与设计成果  © 张唐景观


LAF :请您介绍一下张唐景观的“全过程参与”工作模式,以及这种模式是如何训练设计师观察与表达的能力的。

张东 :在传统中国造园中,设计师根据自己对场地条件的观察和对自然的理解,指挥匠人表达、营造一个新的“自然”;而现代景观采用的方式已经将这个由“观察”到“表达”的过程拆分成了许多小的步骤。当前很多设计公司甚至会将设计阶段进一步细分为概念、方案、扩初、施工等阶段,每个阶段都由不同的设计师负责。这样的拆分符合分工需要,但也大大压缩了设计师“观察”的时间和参与“表达”的机会。张唐景观所采用的设计师“全过程参与”的工作流程,不仅仅是参与设计阶段,也会深度参与到施工阶段。我们认为这种做法某种程度上能将“观察”和“表达”更紧密地联系起来。相较于分块设计模式,这样的全过程参与模式的经济回报相对较低,但却有利于设计师个人的全面成长。我们项目的最后建成效果往往要优于设计平面图或施工图,正是因为方案会随着设计过程不断调整、改善,这也是我们不太愿意参加设计竞赛的原因,设计竞赛比拼的通常都是平面方案设计、效果图或是动画水平,而这些并不能突显我们的优势。

当然,分工不是目的,全程参与也不是目的。这一模式是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可能适合张唐景观这种规模的设计事务所,并不适于大型综合设计公司;适合我们做的项目类型,并非适用于所有项目。各个景观设计公司应当探索适合自己的方式,甚至针对不同的项目采用相应的恰当方式,以求更好地“观察”和“表达”,更好地为客户、为使用者服务。


西安创意谷风之亭。在位于4层楼高的屋顶花园之上,设计团队希望利用场地多风的特征,设计一个与风相关的装置,并在设计过程全程中对材料、尺度、模型、空间感受等进行了大量尝试。最终建成效果或许并不完美,但很难想象这类设计构想可以通过常规的设计工作模式产生。 © 张唐景观 / 摄影:张海


LAF :您曾说,“一个人……只生存在某个时代,接受这个时代的价值观,面对这个时代的问题。”对于设计师而言,这个时代的价值观是什么?

张东 :首先,身为中国人,我们都希望随着中国经济增长,中国的文化影响力也能不断提升扩大。所谓“最民族的就是最世界的”,我认为设计具有中国文化识别性的景观应该成为当代中国景观设计师价值体系的一部分。


宁波玖著里中心庭院的设计灵感远借了宁波天一阁的古意,转化为“天一生水,六龙献瑞”的场景叙事,体现出深深的中国文化烙印,而非简单的对景或置石。 © 张唐景观


此外,我们还应看向未来。未来,我们将面临诸多环境问题,因此张唐景观在每个项目中都尝试引入可持续性和韧性提升策略,同时注重与环境教育的结合。例如,我们在项目中营造的洁净水体,人们可以在里面奔跑、触摸,从而帮助人们意识到——自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健康的环境对我们至关重要。


640 (1).webp (1).jpg

景观设计尝试与环境相结合的长沙中航城国际社区山水间公园   © 张唐景观 / 摄影:张海


LAF :那么从地域范围来说,您认为中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景观设计师的价值观有区别吗?这种区别在设计表达中是否有所表现?我们应当如何看待这种区别,并坚守中国的价值体系?

张东 :区别肯定是有的,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体系本身就有较大差异,这也会导致项目推进模式偏向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而且各个国家所面对的主要环境问题也是不同的,所以才会出现各式各样的景观类型。不过我们应当坚信这并无对错,理解并尊重彼此价值观,是交流与学习的基础。而且,作为设计师,我们能够借鉴的其实只是看得见的表达,而非掩盖其下的设计程序,换句话说就是要学习嫁接技术,而非研究土壤。但是,我们必须理解土壤,因为技术产生于土壤。因此,在面对全球的项目时,也就需要设计师考虑各地的价值观,努力在相应体系中寻找最适合的设计方法,真正做到因地制宜。


阿那亚儿童农庄。通过体察中华文化在场地中留下的气息,张唐景观认为场地的灵魂乃是自然和世事变迁,以及人类渺小而顽强的生命力,于是产生了“山海乐园”的设计理念,公园内的各种参与性设施除了常规功能之外,被赋予了一个个具有独特意味的形式,成就了生于斯、长于斯的园区景观。 © 张唐景观


参考文献

[1] Zhang, D., & Tang, Z. (2019). Participatory Landscape (p.4). Shanghai: Tongji University Press.

1111111.jpg

打赏
  • 给Ta打个赏

0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永川Man:  干了一年了,感觉充满机遇,又感觉没有机遇。
2022-09-08 09:37:23
奥沙利文:  向往这种“全过程参与”的工作模式,分工太散让我感觉自己什么都不懂(虽然工作了几年),只能停留在抄袭.借鉴的阶段。
2019-12-11 10:27:5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