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的“北京时间”

据悉,北京时间文化城规划以钟鼓楼为核心,包括钟鼓楼风貌保护区周边约12.5公顷用地,该项目包括地上和地下两个部分。

地上部分通过梳理历史街区,恢复钟鼓楼地区的明清历史风貌,对历史建筑进行保护及再利用。现有钟鼓楼广场北端建设“北京——时间印记纪念广场”,包括圭表、刻漏、沙漏、浑天仪、水运仪象台、新中国建国纪念钟等;东侧设计“北京时间之印”纪念光带,反映北京城市在时间轴上的发展变迁及城市计时技术的演变;南段建设“时间庆典广场”,包括太阳能时钟、24时时光柱和倒计时光带等。

地下部分拟利用加固钟鼓楼基础的契机建设钟鼓楼博物馆,包括钟鼓楼历史博物馆、时间科普厅、历法发展厅、计时工具发展厅、世界著名钟表展示厅等几个主要部分,从多元化角度介绍中国传统计时报时技术的发展演变和钟鼓楼的变迁。

清晰的古都记忆

 钟鼓楼
  单体地标

钟鼓楼是坐落在北京南北中轴线北端的一组古代建筑,两楼前后纵横,气势雄伟、巍峨壮观。


群落地标

是老北京要素最齐全的历史街区:拥有著名的古建筑钟楼、鼓楼和最典型的北京四合院,街区内居民成分纯粹,至今保留着老北京的传统生活方式。

 
 胡 同
       

命名 北京的大小胡同星罗棋布,数目达到7000余条,每条都有一段掌故传说…

 

由来 胡同,这两个字原是蒙古语的译音。《析津志》载称“巷通本方言”…

 

现状 北京的胡同,绝大多数都是正东正西,正南正北,横竖笔直的走向…

 

意义 北京胡同见证了千百年的历史事件,留下了众多历史名人的足迹…

 

文化 北京胡同历经了数百年的风雨苍桑,它是老北京人生活的象征…

一石激起千层浪

北京钟鼓楼街区面临拆迁 胡同格局即将改变

旧有的街区文化气场
尽管晨钟暮鼓不再,钟鼓楼依然象征着悠悠流逝的时间。钟鼓楼作为古代报时器,是文化传承的见证,也是市民在日常生活中最亲近的伙伴。

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
规划中项目占地约12.5公顷,包括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上广场部分将以钟鼓楼为核心,恢复钟鼓楼地区的明清历史风貌,广场北端建设…

另一个前门?
与钟鼓楼一起面对类似局面的中轴线建筑还有前门。只不过,前门地区已经先走一步,建成了大批仿古建筑和街巷,开发了昂贵的商业楼盘,形成了饱受业界质疑的…

“北京时间文化城”项目引发争议

如果“北京时间文化城”的规划项目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并且是件为民谋福祉的好事,为什么还会引起民众误解?有业内人士认为,这里面可能存在沟通不够的问题。民众需要的是透明的信息传递与及时的信息沟通。

新鼓楼逼走老胡同 "时间文化城"引发争议

一个看上去很美的项目
钟鼓楼沉寂了80多年后,一个包含圭表、刻漏、沙漏等古代计时工具的“时间文化城”将拔地而起。

没有了胡同的钟鼓楼街区
钟鼓楼是不会被拆的,但如果周边胡同慢慢消失,钟鼓楼街区就不是一片老街区了,就演变成了新街区加两个老建筑。照此趋势发展下去,故宫还在…

错估的概念?
钟鼓楼的作用绝非单纯的报时,而是国家礼治的象征。钟鼓楼的现象从汉代延续而来,在汉代画像砖上就能看到,每个城市十字街中间的樵楼都有报时功能…

新京报:钟鼓楼地区改造莫开历史倒车

能否在钟鼓楼下制止开古都保护倒车的做法,关系着《总体规划》和《名城条例》的法律威严,关系着八百年古都的文化尊严。每一个热爱民族文化的官员和市民,都有义务保护好北京古城的完整性,保护钟鼓楼———老北京的心脏不被蒙上铜臭。

看名家坐而论道

北京传统城市中轴线九大特质解析

北京的魅力,不仅在于以故宫为代表的建筑群的雄伟与表现力,更在于它所具有的一系列变化无穷的空间,通过空间的表现与转换达到它本身所追求的目的与效果,而7.8km长的城市中轴线的效果,更是城市构图以及城市生活中的纲。

   

北京旧城社区形态构成的量化分析

北京旧城是中国乃至世界城市规划史中的典范。从剖面的视觉角度看,今天北京城的空间组织依然层次分明:由城墙(现为二环路)与城门、大街、湖泊、公园、广场组成的绿地和开敞空间:由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物古迹、四合院落构成的传统空间…

         

专家纵论北京危旧房改造与古都风貌保护

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古都,现存北京旧城为明初永乐年间所建,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大片危旧平房,历经沧桑,又缺乏必要的维护与修缮,已到了非改造不可的地步。因此,历届政府都把危旧改造作为为百姓办实事的重要任务…

   

北京古城“规划性破坏”析

“规划性破坏”针对的是北京古城保护的现状,专家深为仅在古城内划出若干片历史文化保护区,随后便在保护区内大拆大建的情况忧虑,认为文保区“基本都成了孤岛式”,“这就是在没有确定城市的文化个性之前就进行规划的后果”…

         

探讨历史城区保护的科学发展途径与有机秩序

在我国,是“以旧城为中心发展”,还是“发展新区,保护旧城”的问题由来已久,从建国之初即成为每一座历史性城市的战略决策。总结历史性城市保护的历史教训,首先要回顾著名的“梁陈方案”。

   

论城市遗产保护再生的前沿问题

1990年代以来,我国的城市开发建设进入了一个新区大开发和旧城大改造的阶段。与此同时,传统民间、近现代建筑、街巷肌理、天际线、滨水区等历史景观和宜人环境,随城市空间的急剧变化,其连续性与生命力受到了严重威胁与破坏。

他山之石可攻玉

国外城市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研究综述
历史保护街区概念

最早正式提出保护区概念的是1967年的英国的《城市休闲法案》。而城市街区这个概念出现于后现代主义思潮中,Tim Heath等人将之归纳为“具有相对较小尺度、混合功能、良好的步行环境…

  历史街区保护政策研究

国外城市历史街区保护立法较早,可以追溯到1967年的《城市休闲法案》,政府在立法保护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John Pendlebury认为涉及历史地段的政策最早可以追溯到1877年的《莫里斯宣言》。

  保护与开发关系研究

一种是新老结合的思想。采取渐进和插建的开发政策(而不是全面的综合性开发),保护现有历史街区的环境和社区结构;另一种是辨证思想。Rogers认为要正确处理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就不能肆意开发…

 

巴黎历史城区保护的类型与方式

保护区规划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界定需要保护以及需要整治的要素,这种界定提供了在保护区中介人新要素的可能范围。界定的对象不仅仅是建筑,也包括城市空间,包括通道、场地和绿化等。同时,对需要整治的对象必须在规划中界定能够改变的程度,是能够被拆除重建还是整治更新,或者维护修缮…

 

日本的历史城镇和传统街区保护实践

1980年代以后,对历史环境保护问题的关系,不仅反映在保护对象的扩大方面,还反映在对历史环境保护局的物质价值的认识,以及对历史环境在精神、文化方面的价值的理解与评价上,包括如何通过保护给地方城镇带来活力的问题等。而且,在严格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如何改善历史城镇中…

国内古城保护案例
景观中国简介 | About me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会员注册 | 投稿中心 | 建议留言 | 操作帮助|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0 Landscape.cn 京ICP备05068035号
景观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