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MAD设计重庆地标公园;多国着手建设海绵城市;黄河保护法草案出炉 | 一周资讯(2022年1月第1期)

景观中国 2022-01-04 来源:景观中国网
原创
设计师情报站!

MAD为重庆设计地标城市公园

12月22日,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布了寸滩国际邮轮中心设计竞赛结果,由马岩松带领的MAD建筑事务所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体)提交的方案赢得竞赛,预计将于2027年完工。场地原为重庆货运码头,设计团队以橘红色大型“龙门吊”为场地印象,将六个建筑单体组成的长江观景天街巧妙地抬升,同时景观中轴向码头延伸,创造出属于市民完整的、绿色生态的城市公园。


▼项目鸟瞰  © MAD   

1.jpg


▼建筑“龙门吊”© MAD

2.jpg


这样大跨度的项目使人不禁联想到同样位于重庆的来福士广场,但从一个普通市民的视角看,“龙门吊”的高度可能更亲人和接地气。现如今的城市发展和建设中,涌现出很多超高建筑,他们竞相争取城市“地标”的地位。而“龙门吊”项目的出现,会让城市地标建筑更富有多样性。(张梦斐撰)


▼属于市民的公共公园  © MAD

3.jpg



Snøhetta 和 Hassell 赢得悉尼海港设计国际竞赛

近日,Snøhetta + Hassell赢得了悉尼达令港Harbourside综合体设计国际竞赛,该项目包含购物、酒店、住宅楼及公共海滨等设施。数千年前,该地区曾是原住民的聚居区之一,为了向文化传统和自然景观致敬,方案用天然材料和绿色植物营造出温馨的开放空间,融入当地自然元素如流经砂岩的水景、广阔的梯田和生产性花园等,增强了当地居民的社区感和归属感。


4.jpg

5.jpg

© Courtesy of Wax



海绵城市上国际热搜,多国着手建设

12月21日,全球最知名科技商业类杂志《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在网站头条报道了中国的海绵城市建设,此外BBC、《经济学人》、欧洲新闻台等国际媒体都对海绵城市进行了长文报道,全球顶级智库Frontiers发布的海绵城市相关视频在youtube播放量超过115万。随着中国海绵城市的建设成果受到国际认可,德国、荷兰、印度、墨西哥等多个国家纷纷响应,在全球掀起一股海绵城市热潮。


▼《经济学人》报道海绵城市 ©《经济学人》官网

6.jpg



黄河保护法草案出炉,保护脆弱生态

12月20日,黄河保护法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这是继长江保护法之后的又一部流域法律。草案强调黄河流域的整体性,提出应加强流域生态保护,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将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并针对不同区域规定了相应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如统筹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加强生态修复和整治等。未来景观行业或许将在黄河生态修复上发挥重要作用。(闫露撰)


7.jpg

© 新华社



孙筱祥百年诞辰纪念会暨国际贡献历史档案展开幕

2021年正值孙筱祥先生百年华诞,为了深切缅怀先生,12月28日,由北京林业大学和浙江大学发起,协同多家单位举办孙筱祥教授百年诞辰纪念会暨孙筱祥国际贡献历史档案展正式开幕。展览通过展示部分鲜为人知的、由孙先生本人生前整理和珍藏的历史档案资料,追溯他的国际足迹,永远铭记他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8.jpg

© 风景园林杂志



胡如珊受任为同济大学CAUP建筑系主任

12月21日,如恩设计研究室创始合伙人胡如珊女士受任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CAUP)建筑系主任,打破了该学院多年的“嫡系任职”传统。作为享誉国际的优秀建筑师,她曾在世界各权威设计大奖中屡获殊荣,并在香港大学、哈佛大学、以及耶鲁大学等世界一流学府担任教职。


▼胡如珊上台致辞 ©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9.jpg


同济CAUP此举效仿了国际其他顶尖院校的做法,让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者兼建筑师来担任系主任或院长职务,充分发挥其社会影响力,同时吸收国际学术圈的资源。建筑学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当教职岗位不再以“编制”的形式体现,而是通过“劳务合同”邀请更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建筑师参与其中,相信会让学院和学生受益良多。(王琰撰)



澳大利亚粉色水池开放,呼吁珍惜水资源

近日,墨尔本团队Taylor Knights 与艺术家 James Carey 合作设计的“粉池”在维多利亚国立美术馆(NGV)国际庭院中建成开放。粉色的水体直接呼应了维多利亚州的许多内陆盐湖的色彩,并由此突出了水作为自然资源的稀缺性、重要性和深远的政治影响。


© Tom Ross 


“粉池”为游客们提供了一个夏季消暑的环境,同时表达了人们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在极简的设计下,粉色不让人感到过于甜腻,反而有了一种高级感,让人思考作品背后的象征意义。不过也有网友表示,这样的水池若是没有好的后期管理团队,恐怕过几天就脏了。(冯康泰撰)


12.jpg

© Derek Swalwell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勿以景观中国编辑版本转载。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投稿邮箱:info@landscape.cn

项目咨询:18510568018(微信同号)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