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如何应对新型冠状病毒?
在武汉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与我们有关吗?答案是肯定的。除了急着寻求健康治疗外,人们认为,城市也应该利用建筑和城市的战略规划来帮助控制病毒蔓延,成为控制病毒传播工具的一部分,这粉碎了我们对城市和弹性规划的概念。
关于冠状病毒我们都需要知道些什么?
冠状病毒并不是新鲜事物。它在20世纪60年代首次被科学家发现,它们在人类和动物中都很常见。其中一部分病毒并不构成危险,但其他一些则非常严重。在2003年的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疫情的死亡人数为774人,在2012年爆发的中东呼吸系统综合症(MERS)则是造成282人死亡。最近一次,这个在武汉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在严格的技术层面被称为2019 – nCoV),考虑到其快速上升的疑似病例和死亡的数量,也令人们十分担忧。冠状病毒被归类为“人畜共患疾病”,这意味着它们可以通过动物传播给人类。就像SARS和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一样,蝙蝠是最初的宿主。蝙蝠随后将病毒传播给其他动物,再由这些动物将病毒传播给人类。
通过观察疫情的演变,我们可以观察到中国和海外的城市都是如何应对危机的。自从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月9日报道了疫情的爆发以来,这个新型冠状病毒的发源地 – 位于武汉的华南海鲜市场被关停整治,并且由身穿防护服的人进行排查。两周后,武汉封城,之后封锁区与迅速扩大,位于上海的迪士尼乐园也进入了歇业状态。在中国的农历新年期间,预计有近5600万人会由于公共交通系统禁用与道路封闭而与外界失联。从这个角度讲,世界上由209个国家的人口还不足5600万。
社区该如何应对?
两篇报道对此有所涉及,武汉居民在阳台上集体高呼口号,用以在荒凉的空城中鼓舞士气,同时也有居民自发的隔离,创建僻静的无病毒区。在SkyNews的一篇报道中,可以看到以临时砖墙构筑起结构措施,试图阻止外来者进入内部。同时设置有警示标语,诸如“外来人员不得入内”的标语,还有志愿者卫生检查站。居民并非根据政府命令这样做的,而是为了防止他们的社区免受病毒爆发的风险。观察可以发现这是一种自然的与城市进一步隔离的冲动。但这对居民意味着什么呢?
在这种情况下,长期被困于家中,居民只有购物才会外出,这是对汽车依赖型城市的检验。困难在于,由于集中规划意识形态的存在,导致一些道路是封闭的,大批人被迫聚集到单点购物。Nikos Salingaros教授和Carlos Moreno(“15分钟城市”专家)给出的教训在这里是很有价值的,众所周知,集中规划将导致在当前情况下增加感染病毒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去中心化不仅通过消除对汽车的需求来减少对汽车的依赖,而且还增强了社区弹性,因为较小的社区一旦脱离大城市依然可以发挥作用。
从施工和建筑的角度来看,中国从不在基建投入与效率上令人失望。一座1000张床位的医院从开始建设到完成,期限仅有6天。紧随其后,武汉宣告还会再增加一座1,300张床位的一员,完成期限为15天。与此同时,建筑物正在以创纪录的速度进行翻修,以容纳越来越多的目前正在一员候诊的病人。情况如此糟糕,据报道医生会穿尿布以免浪费时间于上厕所。为了生存,对超高速施工的需求激增,而建筑可持续性问题被搁置一边。
城市的经济情况将会受到负面影响,由于这些城市对全球GDP有着80%的贡献,这种负面影响不能被忽视。在SARS爆发时,据预测仅在旅游业、零售业等行业就有120-180亿美元的经济影响。寨卡病毒(Zika virus)爆发结束后,据估计导致被影响地区当地经济损失70到180亿美元,而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仅在2015年就造成了三个经济体(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GDP共计约22亿美元的损失。当下计算武汉冠状病毒对15个城市和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的预期还为时尚早,但弹性规划将被审核以确保在将来的爆发中,即使以被减慢的速度,城市经济功能也能正常运行。
我们拥有的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我们,由于“智慧城市”热度的不断上升,我们的城市正逐渐变成ICT企业的游乐场。物联网(IoT)市场被预测将激增并在今年(2020)达到200亿,在2025年达到410亿。有人提出,数据财富将是新的淘金热,但是除去关于隐私的担忧,也有批评者认为它的使用范围仅限于被大的ICT企业用于创造财富,因此需要限制智慧城市设备之间与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流。将数据碎片化的策略使原有概念应该具有的效率被削弱,数据集原本可以通过人工智能(AI)工具进行处理。但是尽管数据集有限,冠状病毒的爆发仍然被一个加拿大人工智能算法提前9天发现了。而更大的数据库可以确保信息共享协议以校准并去掉信息共享过程中获得的所有障碍,从而获得更精确的读数。为此需要标准化智慧城市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之间的协议。
接下来,世界都在紧密关注这次疫情,需要将讨论展开到多种利益相关者之间,从健康领域拓展到其他领域,包括如世界建筑师协会(UIA)、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协会(ISOCARP)、以及其他与大ICT企业相关的组织等建筑和城市机构。只有当各方都理解或开始理解包括现在显示的社会因素在内的多种城市层面之间的复杂关系,在我们当下城市化世界语境下关于城市的未来的讨论,才会有可持续的结果。在这种条件下,设计专业人才需要发声。我们正在目睹一个全球化的灾难,因此我们对讨论做出贡献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病毒在今后几周内继续扩散,在那些中国城市和其他欠发达的经济体中,应该如何提供更高的宜居性,是我们作为问题解决者可以一起工作来研究的问题。
(译者:王允哲,胡巍,原茵)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投稿邮箱:contact@landscape.cn
项目咨询:18510568018(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