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滨,这样向我们走来
admin
2002-02-27
来源:景观中国网
奋战八个月,建设新湖滨。昨天,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在西湖环湖南线景区工程动员大会上表示:南山路将成为杭州新形象的“窗口”。一个新湖滨的蓝图浮现在记者眼前。
西湖
奋战八个月,建设新湖滨。昨天,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在西湖环湖南线景区工程动员大会上表示:南山路将成为杭州新形象的“窗口”。一个新湖滨的蓝图浮现在记者眼前。
西湖是杭州的,也是中国的甚至世界的,在西湖边动土,尤其是在西湖中心地段——一公园到长桥公园的环湖南线景区大动土木,必将举世瞩目。这一景区是西湖风景区中环境容量最大、历史沉淀最深厚、景点类型最完整的地区,这里既有着杭州历史上最辉煌的南宋、吴越两朝遗址,又有着襟江带湖的风景优势和鱼米之乡的富庶民俗民风遗存。这里曾产生了梁祝、白蛇传、济公传这样既有着严酷现实意义,又有着极端浪漫主义意义的民间传说和故事。
目前,从湖滨一公园到长桥公园,沿途的景观绿化隔离带与西湖风景搭配不合理,景点各自独立,景观互为分割,给人以无连贯景观的感受。而作为杭州大量历史文化积淀的地段,没能得到充分发掘实在另人惋惜,这使杭州旅游一直“南冷北热”。
昨天,西湖环湖南线景区整合工程已拉开帷幕,这必将有助于发展杭州旅游,有助于加快西湖申报“世界遗产”进程。
王国平描绘了8个月后的环湖南线景观:站在南山路上,你能一览虚实相间的西湖风光;西湖水直接引入南线景观带,市民和游客免费进入少儿公园、老年公园、柳浪闻莺,与准备取消收费的孤山公园连成一线。
与新湖滨同步改造建设的雷峰塔、万松书院、钱王祠、于谦祠、“西湖西进”、净慈禅寺等景点串珠成链、连景成片,形成“十里环湖景观带”,体现杭州“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市特色,形成核心景区旅游“南旺北热”的新格局。
这是一项“还景于民、还绿于民、还湖于民”的亲民工程,杭城将形成亲水亲民工程的新理念,开拓湖东游览的新景观,开放闲适怀旧的新感觉。
奋战八个月,改造工程将在今年9月25日前后竣工,确保在今年西湖博览会开幕前建成开放。
总设计师说最难是“设计”
作为西湖环湖南线景区整合工程总指挥、杭州市副市长项勤,前天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坦言:景区整合有三大困难。
首先,是个开放的观念问题。“开放性、通透性、可进入性”是杭州市委、市政府整合环湖南线景区的原则。但要开放也是有代价的,公园免费开放,杭州市园文局一年光门票收入就要减少600万元。而开放后,管理的难度就更大了。市园文局是自己革自己的命。组织人员多次实地调研后,新的管理方案基本形成。
其次,是拆迁。环湖南线景区整合涉及省军区和省级机关单位,以及许多百姓,涉及面广,工程量大。好在许多居民、单位都能顾全大局,积极配合,使这件好事做好。
最后,是设计。项副市长认为,这其实是最难的一块,因为在西湖里做文章,影响太大了,所有的人都盯着看呢。“我是感到如履薄冰啊!”
对于西湖动土,大家都有发言权,搞文化保护的、搞旅游的、搞建筑的,各有各的观点,意见太多,有时反而莫衷一是。
设计的总体风格容易确定,自然的、国画式的。整合的基调容易掌握,要拆掉的建筑是3万多平方米,建造5000平方米,改造绿地3万多平方米。
据说,设计可以走两条路:第一条路是反复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再多次修改,这样耗时较长,可能争议较少,但也可能最没风格,往往出来的是四不像;第二条路是给主创人员较大的创作空间,发挥他们的精神自由度。现在走的是第二条路,当然,这要冒风险。
按照工程副总指挥、市委副秘书长王水法的话说,“现在是‘定神不定形’,具体的施工方案还会在现实中调整。”
到底建成后会是什么样?恐怕要等到掀开面纱的那天,人们才能看清楚。
总设计师讲多用“加减法”
环湖南线景区整合规划的设计者总体思路,形象地说,是在做“加减法”,即在空间处理上做减法,在文化意境上做加法。
这次设计方案从去年底开始酝酿成型,主创人员有几十位,其中杭州园林设计院承担了主要设计任务,建筑部分由上海同济大学参与,绿地的城市家居和环境小品的设计主要由中国美院负责。
总设计师、杭州园林设计院副院长周为解释,现在的环湖南线绿地现状空间过于封闭,景观线不畅,可进入性不强,所以要在空间处理上做减法,重点以疏为主:拆除过密的建筑,疏理过密的植物,开河通港引入水体,形成导景空间走廊,使该景区空间形态疏密得当,开合有致。
而在文化意境上则做加法,充分挖掘、显露、恢复该地丰富的文化元素,用周为的话说是“要一景一物皆有灵魂”。
周总设计师把环湖南线的文化灵魂形态分为四种:历史文化、艺术文化、民俗文化和景观文化,环湖南线将运用不同手段,表现出不同层次的灵魂形态。如力求在园林中充分体现该景区汉唐吴越等朝代西湖胜景延续不断的历史遗韵,并将发挥中国美院作为巨大“艺术磁铁”的作用,使之成为艺术的“聚落”。同时环湖南线地属城景结合地带,蕴藏了江南鱼米之乡、杭州城市民俗的丰厚积淀,规划将挖掘此类特色资源充实民俗文化的独特风景,并将在这占有西湖四分之一的湖岸线上,充分展现南线水域景观文化元素。
新景观八大出击点
1、搬迁所有住宅,拆除无保留价值、有碍景观的建筑。
2、拆除柳浪闻莺、老年公园、少儿公园、孤山公园等四大公园围栏,取消门票,免费开放。IJKL(MNOP6
3、调整树木。搬迁生长过密的灌木、亚乔木,配合园林花木,种植疏密有致、虚实相间的植物,打造环湖大花园。
4、将西湖水引入各个花园中,组成水网,并建立10余个河埠头。
5、从一公园到长桥公园,建设一条3到8米宽的沿湖步行街。
6、保留一批小型建筑,建成与休闲相配套的茶吧、陶艺吧、小酒馆、画室等。
7、完成水、电、排污、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公园内的水泥路全部改成青石板路,美观大方,进一步完善旅游观光功能。
8、将充分借助河埠、桥梁、灯光、花木、座椅、背景等玩意儿,传递西湖独特的文化气息,提升文化品位。
建成后的西湖南线新湖滨,将与老湖滨融为一体,成为10华里长的湖滨景观带,更好地体现“三面云山一面城”的杭州城市特点。
西湖是杭州的,也是中国的甚至世界的,在西湖边动土,尤其是在西湖中心地段——一公园到长桥公园的环湖南线景区大动土木,必将举世瞩目。这一景区是西湖风景区中环境容量最大、历史沉淀最深厚、景点类型最完整的地区,这里既有着杭州历史上最辉煌的南宋、吴越两朝遗址,又有着襟江带湖的风景优势和鱼米之乡的富庶民俗民风遗存。这里曾产生了梁祝、白蛇传、济公传这样既有着严酷现实意义,又有着极端浪漫主义意义的民间传说和故事。
目前,从湖滨一公园到长桥公园,沿途的景观绿化隔离带与西湖风景搭配不合理,景点各自独立,景观互为分割,给人以无连贯景观的感受。而作为杭州大量历史文化积淀的地段,没能得到充分发掘实在另人惋惜,这使杭州旅游一直“南冷北热”。
昨天,西湖环湖南线景区整合工程已拉开帷幕,这必将有助于发展杭州旅游,有助于加快西湖申报“世界遗产”进程。
王国平描绘了8个月后的环湖南线景观:站在南山路上,你能一览虚实相间的西湖风光;西湖水直接引入南线景观带,市民和游客免费进入少儿公园、老年公园、柳浪闻莺,与准备取消收费的孤山公园连成一线。
与新湖滨同步改造建设的雷峰塔、万松书院、钱王祠、于谦祠、“西湖西进”、净慈禅寺等景点串珠成链、连景成片,形成“十里环湖景观带”,体现杭州“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市特色,形成核心景区旅游“南旺北热”的新格局。
这是一项“还景于民、还绿于民、还湖于民”的亲民工程,杭城将形成亲水亲民工程的新理念,开拓湖东游览的新景观,开放闲适怀旧的新感觉。
奋战八个月,改造工程将在今年9月25日前后竣工,确保在今年西湖博览会开幕前建成开放。
总设计师说最难是“设计”
作为西湖环湖南线景区整合工程总指挥、杭州市副市长项勤,前天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坦言:景区整合有三大困难。
首先,是个开放的观念问题。“开放性、通透性、可进入性”是杭州市委、市政府整合环湖南线景区的原则。但要开放也是有代价的,公园免费开放,杭州市园文局一年光门票收入就要减少600万元。而开放后,管理的难度就更大了。市园文局是自己革自己的命。组织人员多次实地调研后,新的管理方案基本形成。
其次,是拆迁。环湖南线景区整合涉及省军区和省级机关单位,以及许多百姓,涉及面广,工程量大。好在许多居民、单位都能顾全大局,积极配合,使这件好事做好。
最后,是设计。项副市长认为,这其实是最难的一块,因为在西湖里做文章,影响太大了,所有的人都盯着看呢。“我是感到如履薄冰啊!”
对于西湖动土,大家都有发言权,搞文化保护的、搞旅游的、搞建筑的,各有各的观点,意见太多,有时反而莫衷一是。
设计的总体风格容易确定,自然的、国画式的。整合的基调容易掌握,要拆掉的建筑是3万多平方米,建造5000平方米,改造绿地3万多平方米。
据说,设计可以走两条路:第一条路是反复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再多次修改,这样耗时较长,可能争议较少,但也可能最没风格,往往出来的是四不像;第二条路是给主创人员较大的创作空间,发挥他们的精神自由度。现在走的是第二条路,当然,这要冒风险。
按照工程副总指挥、市委副秘书长王水法的话说,“现在是‘定神不定形’,具体的施工方案还会在现实中调整。”
到底建成后会是什么样?恐怕要等到掀开面纱的那天,人们才能看清楚。
总设计师讲多用“加减法”
环湖南线景区整合规划的设计者总体思路,形象地说,是在做“加减法”,即在空间处理上做减法,在文化意境上做加法。
这次设计方案从去年底开始酝酿成型,主创人员有几十位,其中杭州园林设计院承担了主要设计任务,建筑部分由上海同济大学参与,绿地的城市家居和环境小品的设计主要由中国美院负责。
总设计师、杭州园林设计院副院长周为解释,现在的环湖南线绿地现状空间过于封闭,景观线不畅,可进入性不强,所以要在空间处理上做减法,重点以疏为主:拆除过密的建筑,疏理过密的植物,开河通港引入水体,形成导景空间走廊,使该景区空间形态疏密得当,开合有致。
而在文化意境上则做加法,充分挖掘、显露、恢复该地丰富的文化元素,用周为的话说是“要一景一物皆有灵魂”。
周总设计师把环湖南线的文化灵魂形态分为四种:历史文化、艺术文化、民俗文化和景观文化,环湖南线将运用不同手段,表现出不同层次的灵魂形态。如力求在园林中充分体现该景区汉唐吴越等朝代西湖胜景延续不断的历史遗韵,并将发挥中国美院作为巨大“艺术磁铁”的作用,使之成为艺术的“聚落”。同时环湖南线地属城景结合地带,蕴藏了江南鱼米之乡、杭州城市民俗的丰厚积淀,规划将挖掘此类特色资源充实民俗文化的独特风景,并将在这占有西湖四分之一的湖岸线上,充分展现南线水域景观文化元素。
新景观八大出击点
1、搬迁所有住宅,拆除无保留价值、有碍景观的建筑。
2、拆除柳浪闻莺、老年公园、少儿公园、孤山公园等四大公园围栏,取消门票,免费开放。IJKL(MNOP6
3、调整树木。搬迁生长过密的灌木、亚乔木,配合园林花木,种植疏密有致、虚实相间的植物,打造环湖大花园。
4、将西湖水引入各个花园中,组成水网,并建立10余个河埠头。
5、从一公园到长桥公园,建设一条3到8米宽的沿湖步行街。
6、保留一批小型建筑,建成与休闲相配套的茶吧、陶艺吧、小酒馆、画室等。
7、完成水、电、排污、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公园内的水泥路全部改成青石板路,美观大方,进一步完善旅游观光功能。
8、将充分借助河埠、桥梁、灯光、花木、座椅、背景等玩意儿,传递西湖独特的文化气息,提升文化品位。
建成后的西湖南线新湖滨,将与老湖滨融为一体,成为10华里长的湖滨景观带,更好地体现“三面云山一面城”的杭州城市特点。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