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城市的三种境界

admin 2006-02-24 来源:景观中国网
  作为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在城市工作方面的具体体现,建设“宜居城市”已被中国众多城市列为发展目标,但有关“宜居城市”的科学研究才刚刚
  作为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在城市工作方面的具体体现,建设“宜居城市”已被中国众多城市列为发展目标,但有关“宜居城市”的科学研究才刚刚开始。 

  纵观我国确切可考的4000多年城市发展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出我们的祖先不同的城市理想,从而营建出不同的城市形态,进而又体现出不同的城市境界:城市的第一境界:以安全为本的城市。考古史料证明,远在仰韶文化时期的半坡时代,原始人聚落周围已经围有壕沟,以防止野兽和敌人的攻击。在可考的最早的都城洛阳二里头遗址(夏早期都城)已经有城墙的遗迹。 

  高墙深池、重城壁垒,是中国早期城市的基本形态,体现了我们祖先以安全为本的城市理想。至隋唐,中国城市安全防护体系发展到古代最高水平,在保持郭城、皇城、宫城三重城池基本格局的同时,城内实行坊里制度,分设100余坊,各有坊墙,夜间宵禁。 

  城市的第二境界:以经济为本的城市。北宋开始,中国都城进行了一场深刻的变化:打破城内的坊墙,开店设铺,发展贸易,而不是像隋唐时期在东西两市固定交易。不以政治、军事为目的的纯粹的经济城市也在宋代开始出现,史称宋代“城市革命”。 

  宋代“城市革命”的本质,是我们祖先城市理想的进步。他们把城市从防御工事变成了经济舞台,并且这种转变是以牺牲安全设施为代价的。 

  当然,城市从以安全为本转变到以经济为本只是从宋代开始,而不是在宋代完成的。真正意义上以经济为本的城市时代,是在冷兵器时代结束、鸦片战争之后在中国才开始的。而欧洲,早在工业革命时期就完成了转变。 

  城市的第三境界:以人为本的城市。2004年,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建设“以人为本”的城市由此成为我们新的城市理想。 

  “以人为本”的城市理想的本质意义,在于确立了人的全面发展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的核心地位,表达了我们要把城市从经济舞台变成生活乐园的期盼。 

  “以人为本”的城市就是宜居城市。实现“以人为本”的城市理想,建设宜居城市,是中华民族文明历程中的又一次巨大进步。它带给我们的将是一次新的“城市革命”,我们的规划建设理念、管理方式、城市形态都将发生深刻而显著的变化,我们的城市也将在未来进入到更高境界。 


  (作者为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宜居城市”课题组组长、研究员)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