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访谈  /  正文

萨拉•芭图汶斯•费雷——第六届欧洲景观双年展

admin 2012-01-18 来源:景观中国网
萨拉•芭图汶斯•费雷——第六届欧洲景观双年展

 


第六届欧洲景观双年展组委会成员

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巴塞罗那建筑学院城市规划学教授

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景观设计学硕士生项目教员

 

  LAC : 您能否解释一下何为“ 流动的景观(Liquid Landscape)”?第六届欧洲景观双年展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萨拉•芭图汶斯•费雷:“流动的景观”是第六届欧洲景观双年展的主题。组委会选择了同景观联系密切的水作为主题,这包括双重含义:一种是直接的、客观上的联系,即同景观相联系的话必然需要同流动相联系—不仅将水作为景观中首要事宜进行考虑,也将其视为一种有限的自然资源;同时,也具有一种理论上的联系—在领悟褒曼社会学理论之后,在景观中应用其现代理念,通过直面我们身处的流动的时间来挑战现存的景观原则。齐格蒙特•褒曼(Zygmunt Bauman)所描述的现代性是将时间作为一种变化介质,反映了一种“固态”的—稳定而重复的——现代性与“流动”—灵活而又可变的——现代性之间的一种转换。在流动现代性中,旧有的社会结构将不复存在。这种不确定性决定了生活的破碎化,意味着个体将更为变通,可以更加灵活地适应现实中不断变化的条件。我们也想知道这种效应会造成怎样的影响—无论是景观设计学科对不断变化的环境与要求的关注,还是针对这种变化对设计进行调整,使设计更具有适应性。不同的发言嘉宾将为景观设计提供多学科视角,为此次讨论做出贡献,他们既有欧洲本土人士,也有外来人士。他们的研究方法按照不同学科予以区分:如科学家霍尔格•瓦根斯伯格(Jorge  Wagensberg)、规划师斯特凡诺•博埃里(Stefano Boeri)、景观学教授及景观设计师弗朗哥•扎加里(Franco Zagari)、建筑师伊纳珂•亚伯洛斯(Iñaki Ábalos)及景观设计师德克•西蒙(Dirk Sijmons)、芭芭拉•阿伦森(Barbara Aronson)以及备受瞩目的詹姆斯•科纳(James Corner)教授。继上届的风暴(Storm)主题之后,这次我们讨论流动性…… 

  LAC:组委会为什么会邀请中国参加欧洲双年展?为何选择俞孔坚教授作为中国展的策划人? 

  萨拉•芭图汶斯•费雷:或许大家有所了解,在早期的双年展中,第三天的研讨会均重视和密切关注景观设计学的变化领域。同时还会选择一个特定领域进行着重展示,展现并歌颂其与景观之间的联系。在第五届欧洲双年展上,美国是第一个特邀参展周。“互惠双赢”主题展览的策划人加里•希尔德布兰德(Gary Hilderbrand)展示了最新的美国景观作品,他负责第三环节。这一环节主要是交换意见、思考影响及碰撞,从而使来自大西洋两岸的设计师们实现互惠共赢。在第六届中,中国成为了欧洲双年展的特邀参展国。这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一是考虑到中国景观吸纳了数千年文化的精华,再一个是现今的中国在文化、经济和政治上占有愈来愈重要的地位,在未来将对整个世界产生至关重要的文化影响。双年展组委会将研讨会的第三天留给中国景观设计行业及同期举行的“水之中国”展览,以此试图展示出一个即将成为新兴景观存在的中国。一个具有重大影响及发展潜力的学科,面临的挑战不仅包括吸纳当今时代中具有创造性的语言,同时也要扎根于其古老的智慧中,在满足环境需求和生态目标的大背景下,实现飞速发展和坚实转变。我们很荣幸同俞孔坚教授合作。他作为中国区展览“水之中国”的策划人,同时也是研讨会的总指挥和总顾问,这一重要的研讨会聚焦中国景观设计行业。这是由此前美国展览和研讨会的策划者、哈佛设计学院教授加里•希尔德布兰德强烈推荐的。组委会选择他是由于其不容置疑的国际声望,他既是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的院长,同时也是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业内最为重要的设计公司之一的负责人,这也使得他本人的作品备受青睐。 

  LAC:您能否评价一下当今欧洲景观设计行业现状? 

  萨拉•芭图汶斯•费雷:现在,欧洲的景观设计不仅受到了全球经济的影响,也面临着哲学方面的危机,这在上一届的研讨会上的理论和多学科的反思中已经得以证实。这些反思不仅包括哲学思想,也包括专业视角、社会现实等,这些在有提示性和预见性的—因为是由直觉和远见所孕育的—口号“风暴与压力(Stormand Stress)”下汇合了。我们坚信这种危机不仅影响了景观作品的数量与范畴,同时也意味着对现存设计模式、生态与美学关系等的再思考。这也是更好地理解景观项目与作品的需要,而不仅仅将其视为一种经过设计的生态系统。贝特•梅尔(Beth Meyer)曾说过,我们不应忽视景观设计中的美学方面,因为它们与形式和体验联系,就认为其肤浅。那些形式上的、美化的、有表现感染力的景观被视为无足轻重也不可持续,因此我们需要对视觉的、多重感官的景观拯救发起呼吁。所以我们打破学科的藩篱,把关注点放在了“风暴和压力”之上。 

  LAC:众所周知,罗莎•芭芭欧洲景观奖展览的开幕及最终获奖者的公布是同时进行的。设立这一奖项的最初目的是什么?中国读者对这一奖项并不十分熟悉,您能否介绍一下该奖项? 

  萨拉•芭图汶斯•费雷:这一竞赛选取了欧洲过去4年里所建成的最优秀的景观项目。罗莎• 芭芭欧洲景观奖—是以加泰罗尼亚景观设计的先驱和推动者而命名的—被认为是欧洲景观双年展的一部分,它通常于闭幕式上予以公布。今年将在米拉公寓(La Pedrera)举行。通过在加泰罗尼亚建筑学院中展出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并且在研讨会第一天由入围决赛作品的设计者展示其创作,这一奖项会令我们近距离地体会欧洲景观设计的本原。国际评委会精心筛选了入围决赛的作品,因而该奖项获奖者是由欧洲最富盛名景观设计师组成的。第六届罗莎•芭芭欧洲景观奖的评委会在贝特•菲格拉斯(Bet Figneras)突然去世后进行了调整,最终由建筑师佛朗哥•扎加里(Franco Zagari)担任主席,其组成人员还包括建筑师克里斯•延森( Kristine Jensen)(去年的获奖者)、EFLA的主席奈杰尔•索恩(Nigel Thorn)、景观设计师亨利•巴(Henri  Bava)、生物学家和景观教授安娜•萨奥内罗(Anna Zahonero)及西班牙《Paisea》杂志主编巴罗佐维达尔何塞•曼纽尔• 维达尔(Jose Manuel Vidal)。评委会于4月26日及27日在巴塞罗那会面,经过两天长时间、深刻的讨论后得出了裁定结果。以下9 个作品将由各自的设计者在9月30日的双年展研讨会上进行展示,共同参与第六届罗莎•芭芭欧洲景观奖的角逐。它们分别是:挪威奥斯陆南森公园,设计者是透纳•林德海姆(Tone Lindheim);西班牙贝尼多姆西海岸步道,设计者是卡洛斯•费拉特尔•拉姆贝瑞(Carlos Ferrater Lambarri);荷兰卢纳公园,设计者是贝里•凡•埃尔德伦(Berrie van Elderen);荷兰兰格蒂克墓园 ,设计者是巴特•白兰斯(Bart Brands)及西尔维亚•凯瑞斯(Sylvia Karres);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坎•弗拉米斯博物馆公园,设计者是霍尔迪•巴蒂亚(Jordi Badia)及马蒂•弗兰克(Martí Franch);丹麦哥本哈根商学院,设计者是玛丽安•莱文森(Marianne Levinsen);以色列特拉维夫港口公共空间复兴,设计者是简尼特•梅斯丽兹•卡西夫(Ganit Mayslits Kassif)及尤迪•卡西夫(Udi Kassif);葡萄牙西尔韦斯城堡山坡,设计者是若昂•费雷拉•努恩斯(João Ferreira Nunes);最后一个作品是西班牙佩雷略城市公园,设计者是曼纽尔•鲁伊桑切斯(Manuel Ruisánchez)。 从组织者的角度出发,我们非常高兴地宣布第六届罗莎•芭芭欧洲景观奖在参与人数上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本次竞赛共收到425份候选作品。此次展览—在双年展之后将在欧洲巡展—将展出275个景观项目作品,并着重介绍这9个入围作品。 

  LAC:能否对2010年罗莎•芭芭欧洲景观设计竞赛的最终入围者进行点评?这些获奖项目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萨拉•芭图汶斯•费雷:最终入围的9个作品几乎完美地展现了景观中所使用的各种多样性的视角。它们不仅展示了学科的综合程度,同时也展现出随着景观设计的发展在方向上的有所分化。评委会自身即是多学科混合的,组成人员包括这个广阔学科里不同背景的教师和专业人员—来自全欧洲不同的专业领域—能够丰富评价标准和讨论,也强调出评审团最终深思熟虑所得出的结果其内涵的综合与丰富。 
 

原文摘自《景观设计学》2010,(12)1:32-33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相关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