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俞孔坚:景观行业和作品亟待健康的评论环境

景观设计学 2022-01-07 来源:景观中国网
原创
景观评论,确切而言是指对景观作品的批判和品评。评论之于景观正如家庭教育之于子女:健康的景观评论犹如常怀关爱之心的父母,总是为子女日后的成才而苦口婆心,即使偶有责备,却也无碍;不健康的评论犹如对子女不负责任的捧杀或恶意的惩罚,其并非出于对子女未来成长和成才的考虑;缺乏评论的景观则如同孤儿流落街头,往往容易走向畸形的发展。
▼2017年11月18日  辽宁省沈阳市 © 俞孔坚

图片.jpg


在-9℃的气温下,我有幸重新踏入冬日里沈阳建筑大学的校园。刘万迪老师自豪地带我参观已经过了最美季节的校园稻田,不停地向我讲述其间春夏秋冬的故事!此时,田埂上紫金色的白茅草(Imperata cylindrica)在寒风中瑟瑟作响,整齐的稻茬犹如编织入黑色面料中的织文;收割完的稻穗堆成一垛垛,点缀在田间,引来一群群麻雀;挺拔的白杨(Populus tomentosa)整齐地排列在南北向的田埂上,界定出田块之上的三维空间,一个个读书台分布其间。

对此景观,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可以听得出,刘老师是多么喜欢这片稻田,他欣赏这里的美景,享受这里的场所体验;鸟儿、雨水、稻谷、茅草及杨树的时空关联,又分明定义了稻田作为生态系统的载体功能;袁隆平先生为这片稻田题词“稻香飘校园,育米如育人”,又表达了校园稻田对于耕读文化的传承;而在设计之初,之所以选择以稻田作为校园景观,的确是出于经费紧张的考虑;但这里的所有元素,包括水泥道路夹缝中的白茅草,却又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这看似简单的校园稻田,恰恰成为了唐纳德·W·迈尼希“一景十解”观点的最佳注解。



论景观评论

俞孔坚

原文刊发时间:2017年12月


景观评论,确切而言是指对景观作品的批判和品评。评论之于景观正如家庭教育之于子女:健康的景观评论犹如常怀关爱之心的父母,总是为子女日后的成才而苦口婆心,即使偶有责备,却也无碍;不健康的评论犹如对子女不负责任的捧杀或恶意的惩罚,其并非出于对子女未来成长和成才的考虑;缺乏评论的景观则如同孤儿流落街头,往往容易走向畸形的发展。

景观评论亦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其难度堪比培育孩子的成长,远甚于创造景观本身。早在1979年,美国人文地理学家唐纳德·W·迈尼希就曾提出“一景十解”的经典观点,即景观可以理解为自然、栖息地、艺术品、物质系统、尚待解决的问题、财富、意识形态的表达、历史、场所,以及优美的风景[1]。如迈尼希所言,“景观不仅仅是我们眼前所见,更是心中所想。”[1]人们对景观的感知和评价并非是客观的,它是观者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的反映,且融合了观者彼时或喜悦、或悲伤的心境。由迈尼希的观点可见,景观评论是复杂的,应从上述10个甚至更多的角度展开,概括而言即自然生态、社会经济、历史文化和审美等方面。

在中国的景观学界,学术意义上的景观评论几乎不存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一个现代学科,景观设计学资历尚浅,景观设计行业尚处在幼年阶段。因此,如同年轻一代的景观设计师一样,潜在的景观评论家也尚在成长。我们呼唤富有责任感的景观评论家尽快出现和成长,呼唤景观评论作为一门学科尽快出现。正如儿童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呵护与引导,发展中的景观设计行业和景观作品也亟待健康的评论环境。新时代中国的景观既不需要阿谀奉承的捧杀,也应远离不着边际的谩骂和批判,其真正需要的是学术而全面的、以推动学科进步和促进学科发展为伦理底线的批评。我们呼唤健康的景观评论,犹如呼唤良好的教育体系!我们呼唤优秀的景观评论学者,犹如呼唤肩负推动社会发展使命的灵魂工程师!



Reference
[1] Meinig, D. W. (1979). The Beholding Eye: Ten Versions of the Same Scene. In D. W. Meinig (Ed.), The Interpretation of Ordinary Landscapes: Geographical Essay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原文出处:俞孔坚. (2017). 论景观评论. 景观设计学, 5(6), 4-7. doi: https://doi.org/10.15302/J-LAF-20170601
Source: Yu, K. J. (2017). On Landscape Criticism.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rontiers, 5(6), 4-7. doi: https://doi.org/10.15302/J-LAF-20170601
打赏
  • 给Ta打个赏

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