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靓:“弹性城市”2012年度论坛
董靓/Liang DONG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绿色建筑研究中心教授、博导、主任]
演讲主题:
整合技术与情感的景观设计
很高兴今天在北大和大家分享我对景观设计的一些体会。我以前是做建筑的,做绿色建筑做了20多年,做景观大概做了7年,转行做景观后,越做越觉得有趣,建筑是人们的一个刚性需求,景观带一点精神层面的东西,我真的觉得景观比建筑还有趣。
图1
今天的主题是弹性城市,我就此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在物理学上弹性的含义是指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当外力撤下后,它能够恢复到原来的大小和形状。弹性有一个限度,超过了限度,它就不能够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在经济学上也有弹性的概念,是以需求为基础的。生态学上的弹性和景观的关系比较密切,是指系统有效地抵御外界干扰,并通过重建恢复平衡的能力,包括系统经受功能变化的能力,自组织的能力,学习和适应的能力。我的理解是景观的弹性主要是我们景观的场景在突发状况的时候,能够保持原有的功能,调整自我的能力。在城市中除了建筑等必须的基础设施以外,很多都可以归纳为景观,所以如果城市需要弹性,首先景观系统要有弹性(图1)。弹性还有一个弹性质量的问题,我们经常讲弹性,只是说它具备这个功能,那么它维持的时间有多长,超过多大限度能够弹回来,抵御实际环境变化或干扰的能力如何?维持原有特征的能力如何,这些都和景观弹性质量相关。可持续地规划设计可以实现这种弹性,这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全生命周期规划,在实际项目中往往容易被忽视。我们往往只考虑前期的建设,但是它的维护,或者作为景观存在的场地被改变以后是不是还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这个问题往往被忽略。另外一个问题,谈到可持续规划设计,往往会谈及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而对人的安全,健康和舒适的考虑经常被忽略,其实这也是可持续设计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图2
现在很多人提出敏感性城市设计的概念,我觉得应该把它扩大一下,叫做气候敏感性设计,包括降水、风、太阳辐射以及其他气候要素(图2)。传统的风水论有一整套理论和方法,我觉得很有道理。我认为现在的规划应该讲一种新风水主义,一个城市里面要有新鲜的流动空气即风和洁净的水,有了好风好水,才会有好的人居环境。所以风和水是气候敏感性设计理念中很重要的因素,我刚才说的新风水是通俗的说法,科学地讲就是气候敏感性设计,这是我现在主要的研究课题。这么多年从做绿色建筑到做可持续景观,我发现可持续景观设计的理论和实践的途径是非常技术化的,要达到生态的、节能的环境友好的目标这是必须的。这改变了传统园林设计的只注重美学,这是需要改变的,必须通过技术手段。我们景观设计师做的景观,是设计的景观,一个很明确的目标就是为人而设计,而人又是有感情的,所以设计中要考虑人的情感因素,特别是为地产商服务的很多景观设计公司,设计的使用者是人,一定要考虑情感因素。这是我做了若干可持续景观的研究和实践之后认为需要反思的一个问题,就是怎样把人的情感也考虑进去,做整合的设计,如何将技术因素和情感因素两者整合到一起是我们在做的研究和思考。很多学生学会画图之后就开始看案例、做设计了,分析逻辑能力和技术能力不足,这是通病。只会画图,还没有完全学会做设计,设计是在面对特定用户、特定场景以及多种约束和限制的条件时,做出的一种选择,一个决策。
那么,什么是情感设计,情感的弹性?人是有情感的,情感也是有弹性的。汶川地震后很多人的情感受了摧毁,我们在做灾后重建的时候能不能通过场景的设计来恢复人的情感,或者说我们做弹性的景观,能不能包含对人的情感弹性的影响呢?首先我们搞清楚情感的概念。情感可以理解为主体也就是人的一种状态,它和情绪很接近,情绪是一种瞬间的状态,而情感是相对时间比较长的一种状态。情感来源于感觉,来源于对外界的感知,情感是模糊的,没有色调的,没有意味的,但是经过体验的情感就丰富了,就有色彩了,而不同人经历不同体验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在心理学上,人类对外界的刺激一般包含三个层次:一种是本能的,未经思索、未经后天的训练的本能反应;另一种是行为层面的,是通过学习,通过教养来获得的;还有一种是来自反思层面的,是一种意境,最高的境界。情感设计可以从这三个层次来体现它(图3):本能层面的,是设计对象的外观;行为层面的,是指实用性,有趣性、功能等等;反思层面的,是自我的体验、自我的个性和记忆,这就有很大的差异性,它是与文化、教育背景相关联的,不同背景下不同人的体验不同、追求不同,都会影响反应出来的情感的不同。建筑设计也好,景观设计也好,都是非常综合的学科,要把设计做好很不容易,要把技术和情感整合起来关键是做设计的时候有没有这根弦,在设计中提供技术策略时要考虑到对人情感的影响。我认为首先要从刚性需求着手,先理性地解决问题,然后加入对情感需求的思考。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是和人本身以及人的环境相关联的,这里的环境是指心理环境,这和我们通常所说的物理环境有差异,我们做的建筑或是景观设计是一个物质空间,但是当人们去使用和体验它的时候,映射到人们心理的对象可能会有差异,即产生的心理环境可能不同,要想了解设计所产生的心理环境,就要对人的情感有所了解,这样我们才能在设计中很好的表达。
图3
总结一下,我觉得要把技术和情感整合起来做好设计有四项原则,首先要因人制宜,了解设计的使用者是谁,服务对象是谁,为老人设计,为儿童设计,还是为学生设计……不能自言自语地做设计,一定要对使用者的行为和情感有所分析和认识。第二要因地制宜,要对场地充分地理解。第三要因材制宜,有什么材料可以用,要了解当地本土的情况,不要异想天开。第四要因时制宜,这里有两种理解,长远一点可以考虑历史,近一点可以考虑一年四季的变化。在因时制宜和因地制宜中涉及到对当地气候因素的分析,考虑气候往往会做出很好的景观。我认为设计师需要理性、感性、野性、个性,请注意这个顺序:设计师首先要学会理性的逻辑分析和合理的安排,涉及到对功能的把握,对技术的把握,对时代要求的可持续性的把握,并提出恰当的技术解决方案,第二我们需要了解人、使用者,他的情感、他的审美、他的认知,将这些加进设计当中。第三要野性,我觉得景观有别于建筑的地方就是它的自然属性,这很重要,需要乡土的,本土的气息。最后是个性,展现出设计师个人的才华,在设计当中由于个人认知的特点,自然会留下个人的烙印,当然设计首先是为当下设计,为使用者服务,为特定的用户提供一种解决方案,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