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生活视角下的西安市明城区城市空间活力营造研究》| 2019LA先锋奖获奖作品
-
项目名称:《公共生活视角下的西安市明城区城市空间活力营造研究》
-
项目地点:西安
获奖作品信息
作品题目:《公共生活视角下的西安市明城区城市空间活力营造研究》
参赛作者:张轩
指导教师:李皓
毕业院校:西安理工大学
© 张轩
© 张轩
项目简介
本课题是在著名丹麦建筑师扬•盖尔“城市公共空间—公共生活”的城市设计思想指导下,针对当前西安市明城区公共空间场所功能单一、设施陈旧、匮乏,空间品质及活力不足等问题,通过细致调研分析明城区公共空间人的日常生活与公共空间使用状况基础上,提出紧密围绕“基于市民公共生活活动为设计出发点的城市公共空间场所更新”的策略,进一步创造丰富多样的社区居民公共生活的场所,增强公共空间市民生活使用参与度,提升城市公共空间活力品质。
近年来,在我国城市更新理论引导下,西安市明城区进入新一轮城市更新阶段,本次课题以市民日常公共生活视角进行前期调研,具体围绕“明城区社区居民公共生活活动多样性调查分析、书院门历史街区改造、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以及城墙特色风貌区活力激活”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通过城市设计的方法,并结合“古韵新作”的景观设计手法,旨在重塑的西安市明城区公共空间活力。
▲在现有城市大背景下,对明城区各类空间分析,探究其存在的问题及其空间利用和更新改造的可能性。
▲在四大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分析现有街区尺度,结合市民日常公共生活视角提出街区规划策略。
▲在对明城区有了宏观、中观、微观的了解下,结合城市现状、人群生活现状、场地现状,提出五大设计策略。
详细说明:
本课题《公共生活视角下的西安市明城区城市空间活力营造研究》是导师多年关注并研究的课题,在设计初期,我们一直在思考如此宏观的课题如何去落实到具体的点呢?经过讨论和分析,我们开始利用大数据分析,首先在宏观层面去考虑西安市明城区各个区域的“活力程度”、交通分布、服务型设施分布等一系列场地基本信息。整理并对空间进行分类评级,对明城区中的各类空间场地并将其分类为社区空间、街道小广场空间、生活服务性街道空间、公园绿地空间以及顺城巷特殊空间。在有了数据的支撑下,再去实地调研,探索是何原因使空间失活?并希望“对症下药”用景观手段去激活或是维护场地活力。
▲在对公共空间的人群行为有了大量分析后,将公共空间分类并以图示化进行表达策略。
▲选取文化气息浓厚,尺度宜人的书院门街道,对其空间和人群行为的分析,提出书院门设计策略并将其分段设计。
在调研过程中,对场地使用者来说,我们去分析各种空间中根据人的行为的优劣程度去判断空间的优质与否,在就是根据行为去更新和改动空间。主要观察各类人群组团的行为及其行为的质量,分析人群潜在行为,“跟踪调查”菜农、学生、摄影师...一天的行为模式,从公共视角去考虑场地本身,探索场所本身的“潜力”,正所谓“场所功能的定义更多的是人”,场所会极大程度的影响行为的质量或是影响潜在行为的产生,所以在考虑激活场所的同时,一定要在公众角度、各类人群角度去判断。对公共空间来说,首先从宏观,中观,微观去考虑,系统的去了解街道使用人群,周边业态,街道历史发展,街道其本身的文化内涵,街道一层商业住户的现状等等一些重要信息,从现实角度考虑,分析建筑肌理,看看那些地方可能适合增加建筑,失活区域去增加建筑才能达到激活的目的还是植入景观基础设施呢?亦或是增加趣味互动设施呢?
▲展示书院门功能分区、空间类型,通过分镜头的方式展示人在空间中的行为。
▲以轴侧鸟瞰的形式展示其场所功能、场所流线、场所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及人与空间的互动性。
在有了大量的前期分析和思考后,以“以人为本原则、全日型活力街区营造原则、活力辐射原则、触媒原则”四大原则为基础结合明城区现状及市民日常公共生活视角所观察的信息提出“丰富道路边界;部分区域施行步行,单车公共交通为辅;突破边界、空间共享;加强点到点的连通性、形成连通网络;高品质多元融合、与时俱进”。这“五大策略”。
为了更好的去呼应策略,以模块化的方式,将空间分类并结合行为模式进行改造、更新、激活。落实街道场地选取取文化气息浓厚,尺度宜人的书院门街道,对其空间和人群行为的分析,提出书院门设计策略并将其分段设计。场地分为六大段,从书院门宝庆寺华塔到西安城墙文昌门,街道总长约1800英尺。书院门在实地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有趣的行为产生,在街道俩侧时常有群众组织自发性的活动,例如:下棋,打牌,唱秦腔,拉二胡...等等行为,值得高兴的是这些行为往往可以起到些许聚集人群的效应,但因为街道边界与建筑一楼商业空间距离过近,而且俩侧行道树等一系列问题,很大程度的影响了人群聚集。有些店铺由于室内空间拥挤,无论对商家还是对游客来说都会受到影响,所以对其街道边界进行丰富边界等改造,增加的空间由高低凹凸的石板并刻有相对的文化植入,商家也可将一些货物在街边展示,增加游客停留点在书院门入口处,是宝庆寺华塔,塔下空间相当“简单”由单一的铁栅栏围合,铁栅栏周围是乔木和灌木围合的较为私密的空间,我们首先考虑作为一个文化气息较为浓厚的街道空间,其入口处,应该有着相对较为开阔,并且有提供场地信息的交互设施且结合辅助人群饮用娱乐等功能,并植入书院门特色文创产品,以便让外来游客更快捷的了解书院门历史文化等信息。在一些空间较为宽阔的街道转角空间也是有着大量的商铺将自己的货物用作展示和售卖,但由于流线问题,活动策划无创意,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无法留住人群而导致空间失活...同时在对应的场地空间中,有着不同的景观互动设施,科技互动设施等结合活动策划,在最大程度的激活场地活力。
▲具体分析了场地设计中的六个“互动装置”及其配置的活动策划原则。(图为书院门节点效果图)
▲对顺城巷空间进行尺度、人群行为分析、空间问题分析后提出设计策略。(图为顺城巷效果图)
对于顺城巷,其特殊的空间现状,原本就不是特别开阔的场地,因私家车乱停乱放,导致空间流线更加拥挤和混乱,在考虑顺城巷其基本功能时,首先应去除高台将顺城巷的步行系统更加宜人,沿街景观依据建筑功能去考率相应基础设施...在明城区的社区空间,大部分都是处于“封闭”的状态,或者说并没有和外界产生多大的联系,我们希望通过多种功能多样的互动装置去加强社区与社区之间的连通性,为社区主要人群提供休憩,交流,工作等功能,同时也希望外来的游客或是其他居民能都积极参与,从而提升社区的共享性和增强居民生活的丰富性。
▲为社区空间之间的联系性,植入触媒点“社区装置”,丰富社区生活,增强社区内外共享性。
版权声明:本文由作者于景观中国网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景观中国网立场。如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稿,需注明“文章来源:景观中国网”。如有侵权,请与发布者或我们联系。
投稿邮箱:info@landscape.cn
项目咨询:18510568018(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