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桃浦中央绿地景观设计 | JCFO+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
-
项目名称:上海桃浦中央绿地景观设计
-
项目地点:上海
-
设计公司:JCFO  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 
“Our vision is for a green vibrant ecological sustainable and dynamic. Our vision is for a new nature.”
“我们的展望是一个绿色生态,活力盎然,可持续发展的新兴城市。我们展望的是一个‘新自然’。”
——James Corner
作为享誉国际的设计事务所,James Corner Field Operations(JCFO)创造了多个标志性的城市景观,其中包括:美国纽约高线公园,英国伦敦奥林匹克公园,韩国釜山新市民公园等。如今,一项令人期待的新城建设计划正在上海北部的桃浦地区展开,JCFO与富有本土项目经验的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合作,为这片未来的新城设计了一片中央公园——上海桃浦中央绿地。
一勺景观摄影工作室在不同季节记录下桃浦中央公园首先开放的一期工程。为了更好的理解与展示这个公园,一勺景观摄影INSAW荣幸邀请到桃浦中央绿地(一期)的中方设计负责人/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规划所副所长 李锐,以访谈的形式结合一勺拍摄的景观影像全面展示这个景观作品。
公园的形态设计以中国传统书法和舞蹈为灵感,以“Moving Cloud Running Water·行云流水"为概念。在人行视角中,这种形态体现为交错的通行空间与交织的自然空间。而在鸟瞰的视角下,这种流畅的构成感成为公园最主要的视觉特征。
INSAW:与中国大多数公园的路网格局不同,桃浦中央绿地运用了大量的曲线的形态构成,这样的路网设计落地过程中有哪些思考点?
李锐:桃浦中央绿地的道路交通系统设计与常见的公园设计在视觉构成上确实很不一样,没有明显的主园路贯穿,而是采用三级流动曲线路网,体现了“行云流水”的公园设计理念,并与园内起伏变化的地形相呼应,形成流动变换的步道游线,在游园的过程中提供不同的选择,引导游人在一连串变化的景致中穿行,也就是说道路分级融入到道路网之中。整个交通关系通过“一张四通八达的网”来组织。并不是说当你进入公园后能立刻感知到园路的主次,而是你进入公园后就进入到交通系统的“网络”中,在不断的游园中有很多不同的选择性,或者说不用刻意区分路网分级,而是更多关注场地和道路的结合。
INSAW:在拍摄过程中我们发现路面的铺装设计非常有特点,可以介绍下设计的主要思路吗?
李锐:首先我们对概念设计方案进行了深入解读,铺装作为整个绿地重要的专项 之一,必须很好的延续并落实前期概念的内容。整个桃浦中央绿地的铺地纹样设计的灵感来自于书法中笔触的变化,在总体灰色调的基础上,通过6种不用灰度的组合搭配,形成富有变化、独具特色的渐变铺装,成功捕捉书法中笔画的动势,创造出一种空间的流动感。为了探讨其落地的可能性,我们画了一张覆盖整个方案路网的“铺装晕染图”作为铺装深化设计的指导。
另外,“网状” 的道路体系形成很多不规则的“交叉口”。我们对每一个交叉口进行了进一步的推敲与深化设计,确保所有的线型和组合都实现一个较美的景观效果。
INSAW:这种异形挡墙结合座椅的手法在JCFO以往的作品也出现过,我们在其作品美国加州的 Tongva Park也见过相似的设计,国内施工工艺是怎样的?
李锐:这个异形挡墙结合座椅的手法与JCFO在美国的落地项目有些类似,但是对于材质和细节的处理会有所区别,比如最初我们是希望通过砂石等材质的组合,让景墙的表面展示出“岩层断面”的效果,契合公园“自然探索”的主题。但在后续推进中遇到一些现实的工艺问题,我们改变了一些策略,结合前国内最新的材料及施工工艺,对挡墙的混凝土材质及纹理做了进一步的优化,并邀请专业艺术创作团队 ,结合混凝土材料对挡墙表面的纹理进行了艺术化的创作,最后达到了这种岩土分层地质的视觉特点。
INSAW:古浪路的的山体隧道是如何考虑的?
李锐:桃浦中央绿地与其他城市中的大型绿地一样,面临被城市道路不断割裂的困境。这种设计手法可以使得公园的连通性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证。其实在现在目前开放的区域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这种山体隧道的方式,在未来建成的公园区域还会看到下穿城市道路、大型生态景观桥的方式来联系不同的绿地。这些都是为了在形态上保证公园的最大完整性和连贯性。
其次从公园本身的空间设计来说,上海本身是比较平坦的景观地区,我们也希望在公园里可以创造一些高低起伏的山地类型的空间体验,这也是很多市民期待的。当然公园起伏的地形也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平衡整个公园的土方。
在最后的施工过程中,山体部分的土方一方面来自整个场地自我的土方平衡,一方面来自对原有场地污染土壤的治理回收,还有一部分是填充的EPS轻型面板。
李锐:山体的植物设计上我们也考虑到其作为公园北部的制高点,山顶要满足登高望远的开阔的视觉通廊需求,所以我们也在主要的视线方向限制栽植高大密集的植物,提供一个山顶眺望的空间。
INSAW:公园的植物设计是如何思考的?
李锐:桃浦中央绿地北三块突出自然主题,密植乔木林和野花草,再穿插布置特色花丘和活动草坪。在绿化种植上,强调顺应地势及道路流线的组团式规模种植,打造“行云”般的成簇效果。由北向南,完成都市人工次生林——人工树林草地——赏花园区的过度与转变,形成复合的生态系统,凸显季节交替,培育生态群落,营造艺术与自然的结晶。
在树种选择上,620地块(山林)山体及周边多采用落叶变色乔木,以形成特色秋景。610地块(湖区)多布置人工疏林,减少灌木层,展开树下空间的视野,用不同花期的野生草本花卉覆盖山丘,形成特色花丘,凸显季节交替,体现“乡土”和“郊野”的感觉。609地块(即将完成)进一步减少灌木层,并集中在水岸边布置春季开花乔木,沿湖两岸布置草坪,为市民提供休闲、野餐、健身、赏花等活动场地。
INSAW:公园的生态设计是如何体现的?
李锐:首先在植物设计上,考虑到桃浦地区以前为重污染工业区,污染土较多,在土壤改良的基础上,优先选择抗污染、适应性强的树种,避免选用对土质要求高的植物,以保证公园的绿化植物成活率。整体树种选择上以本地植物为主,适当引种经驯化的新优品种,展现上海领先的园林技术和园艺水平。
在水体设计上,将中央绿地景观水系与周边水系连通,保证场地内部新建水系的流动,在整体区域水系水质提高的前提下,引进周边水体形成动态循环,在雨季迅速泄洪,以保证开发区的整体水安全。公园内通过高差、泵站、溢水管、调蓄池、人工湿地等设计形成绿地内完整的雨洪管理系统,将海绵城市技术应用于中央绿地。
李锐:在土壤治理方面,根据场地现状污染土布局以及整个桃浦中央绿地设计地形,“南土北调”,将南部及周边场地处理好的污染土运至中央绿地北三块堆山造景,上覆种植土,从而满足绿化种植要求。
INSAW:与常规的观景塔的设置不同,桃浦中央绿地将其放置在低处,而不是可以登高望远的制高点,请问这是处于什么考虑?
李锐:桃浦中央绿地有多处眺望台,作为各个区域的制高点,均设计了一定面积的广场空间,或闲坐,或交流,或远眺整个公园美景。而瞭望塔的设计初衷就和眺望台有所区别,瞭望塔置身于林中,游客通过旋转楼梯登上塔顶,通过与平常不一样的角度从空中观赏树冠姿态,在城市中也能体会到被大自然包围的感觉。
INSAW:儿童活动区有哪些亮点和创新处?
李锐:首先在选址上,我们将儿童活动区选在尽量靠近城市道路及公园出入口的区域,尽可能的方便市民使用;然后在功能上,我们采用了一种开放式的儿童空间设计思路,不去购买成品的器械,不去限定儿童的游戏项目和方式,而是采用自然的材料搭建一些可以互动的区域,希望提高儿童的参与度和探险感受。比如,竹编小屋可供孩子们休息、捉迷藏;在毛毛虫隧道中,孩子们奔跑嬉戏,隧道出口的金属滑梯作为一条通向木桩小丘的通道,引领孩子通向探索和游戏空间,周围散落的木桩既可以作为孩子们攀爬的游戏空间,也可以作为大人休息停留的座凳空间。
INSAW:竹廊的材料是结合本土材料特点深化的吗?
李锐:在很多项目的后期深化中,我们都会思考如何体现项目的本土性。这个毛毛虫隧道在前期方案中只有效果图,我们在落地过程中特地去安吉找到了掌握传统中国竹编工艺的匠人,他在项目现场进行了搭建。包括竹子材料也是我们在安吉地区采购的竹竿。开始是让工匠编织了一段,我们看到效果后觉得大致可以推进,同时提了一些关于孔隙大小和结构的建议让工人现场进行试验和调整。最后现场感受到的光影斑驳的效果以及竹子本身的质感基本实现了我们的预期效果。
李锐:其实不仅这个毛毛虫隧道,儿童活动区的竹编小屋也是工匠现场进行编织的,用自然的材料展现创新设计,体现的是施工过程中所谓的“工匠精神”。这个竹编小屋我们按照儿童尺度设计的,可以说是整个儿童活动场地的属于儿童的“私密空间”,适合儿童三三两两在里边停留或者游戏,可以说是考虑到了儿童的一个私密社交心理。
INSAW:目前感觉公园的功能相对单一,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李锐:桃浦中央绿地是近年来上海市中心最大的开放式绿地项目,未来总规模预计将拓展至100万平方米左右。目前的北三块是整个桃浦中央绿地的一期工程,整体设计风格是比较偏自然的区域,属于自然休憩山谷林地。在材料选择上也可以看到很多充满自然气质的设计,比如自然肌理的页岩景墙,原木铺装,瓦片铺装、竹编构筑物、树桩、树屑铺地等等。
INSAW:未来开放的区域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地方?
李锐:未来开放的南侧区域将更多体现都市感,将引入更多的贴近于城市生活的空间,比如互动媒体画廊、雕塑花园、湖景餐厅以及地下商业文化空间。而北拓区域则侧重营造在城市森林中融入青少年户外活动空间。
INSAW:通过和您的交流我感到后期落地过程中其实很大程度上丰富和完善了概念方案本身,很多细节问题也是在具体落地过程中才被发现和解决的。那么能不能请您结合桃浦中央绿地这个项目,谈一谈您认为前期(概念及方案设计)和后期(施工设计)之间的关系?
李锐:桃浦中央绿地是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的试点项目,由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担任中方顾问,美国JCFO景观公司担任外方顾问,并联合其他相关设计团队,如道路、桥梁等一起完成。在这样的创新合作模式下,我们能够在后续深化设计中最大化地延续前期方案的创新设计理念,结合场地资料的变化深化设计,并完善各个专项的内容,让整个设计更加完整和具有可操作性。
要说“前期”和“后期”的关系,我认为,这两个阶段在这个项目很好的实现融合和互补,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的模式下,我们特别成功的实现了设计团队对整个项目全过程品质控制的目标。
INSAW:作为设计师,同时也是市民与公园的使用者,您怎么看待或者说期待桃浦中央绿地与未来新城的关系呢?
李锐:结合桃浦地区的功能发展需求及自身特定的资源禀赋,桃浦地区未来将形成以总部商务、科技研发、生态绿地为核心功能,居住、商务服务、商业休闲、社区配套为主要配套功能的综合型城区。桃浦中央绿地作为桃浦智创城的大型生态绿地,承载生态、健身、休闲、娱乐、公共活动等功能,与总部商务、科技研发一道作为核心功能区域,同时也是上海市中心棕地成功转型的范本。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投稿邮箱:contact@landscape.cn
项目咨询:18510568018(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