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恺: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之路:“本土设计”
admin
2011-03-22
来源:景观中国网
什么才是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之路?中国建筑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崔恺的答案是“本土设计”,即设计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包括气候、环境、资源等因素,尽可能地顺应、利用和尊重富有特色的自然因素,选用适宜技术,以创造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美好环境。
什么才是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之路?中国建筑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崔恺的答案是“本土设计”,即设计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包括气候、环境、资源等因素,尽可能地顺应、利用和尊重富有特色的自然因素,选用适宜技术,以创造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美好环境。
日前,在第二届中国建筑传媒新年论坛上,记者就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采访了崔恺。
记者:您很早就提出过建筑设计要有“本土情怀”,并概括之为“本土设计”。那么您能详细解释一下什么是“本土设计”?
崔恺:本土设计概念有三层涵义:一是建筑设计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包括气候、环境、资源等因素,尽可能地顺应、利用和尊重富有特色的自然因素,创造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美好环境;二是建筑设计文化的概念,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是宝贵的城市财富,是城市的“灵魂”,本土设计应扎根于当地生生不息的文化之中,从中汲取营养,继承历史文脉并创造新的文化;三是建筑设计空间的概念,就是本土设计要创作出符合当地地域性特点的建筑,让城市重新找回自身的特色,让人们重新找到认同感。
因此,本土设计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宽泛的概念,而是对具体的环境进行的一种深层次的思考,是植根于地域文化沃土之中的建筑思考。所以,本土设计不仅仅是针对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城市,针对的是一个历史街区,一个具体的建设环境。当我们越来越深入思考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本土设计就显得特别真实和现实,因为每一个设计项目都有它特定的地点、环境。
记者:根据这些原则,您认为在设计节能建筑、绿色建筑时考虑的重点是什么?
崔恺:考虑得最多的是如何利用大自然的力量、地域性的技术来实现建筑的绿色使命。我在多年的工作中发现,有一些建筑为了达到国家的标准往往是在被动地被设计,缺乏创新。如果我们从积极的方面考虑,就会发现“节能、绿色”的高要求能给建筑创作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我们设计拉萨火车站,结合当地的日照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设备,不仅提供充足的热水,而且能用于采暖;在敦煌博物馆,我们结合当地传统民居的特点,进行了大面积的自然通风的设计,降低了空调的负荷。而这些节能设计手法都是被当地民居普遍采用的,这些技术是不需要成本的,只需我们放下架子像老百姓学习即可。
记者:那么,您是反对那些所谓高技术堆砌或技术罗列而成的绿色建筑?
崔恺:是的,我并不完全赞成一说到绿色建筑就是“采用了多少先进技术”,或者“应用了多少先进设备”,比如不太恰当选择使用大面积玻璃幕墙后,再通过很多设备去节能降耗的要求,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还有一些建筑为了达标、获奖、达到宣传的目的,而盲目选择一些技术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也不适合中国的市场。另外很多建筑的设计手法、技术多是简单照搬国外技术,这一做法也要谨慎,不是说国外绿色建筑技术不好,而是我们要有所取舍,要学习他们的方法和思路。总之,中国的绿色建筑发展还应走因地制宜、低成本的发展路线,才能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记者: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您在推进节能、绿色建筑政策方面的期待是什么?
崔恺:作为建筑的实践者,对于“十二五”规划抱有很大的期望,希望相关的科研机构真正地投入到建筑材料的研发上,并使这些科研成果迅速地应用到建筑设计、施工的一线中去,市场需要的是真正的自主创新。另外,政府应该对新技术的应用制定立相应的鼓励政策,对建筑节能和科技投入加强监管和落实。
日前,在第二届中国建筑传媒新年论坛上,记者就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采访了崔恺。
记者:您很早就提出过建筑设计要有“本土情怀”,并概括之为“本土设计”。那么您能详细解释一下什么是“本土设计”?
崔恺:本土设计概念有三层涵义:一是建筑设计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包括气候、环境、资源等因素,尽可能地顺应、利用和尊重富有特色的自然因素,创造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美好环境;二是建筑设计文化的概念,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是宝贵的城市财富,是城市的“灵魂”,本土设计应扎根于当地生生不息的文化之中,从中汲取营养,继承历史文脉并创造新的文化;三是建筑设计空间的概念,就是本土设计要创作出符合当地地域性特点的建筑,让城市重新找回自身的特色,让人们重新找到认同感。
因此,本土设计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宽泛的概念,而是对具体的环境进行的一种深层次的思考,是植根于地域文化沃土之中的建筑思考。所以,本土设计不仅仅是针对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城市,针对的是一个历史街区,一个具体的建设环境。当我们越来越深入思考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本土设计就显得特别真实和现实,因为每一个设计项目都有它特定的地点、环境。
记者:根据这些原则,您认为在设计节能建筑、绿色建筑时考虑的重点是什么?
崔恺:考虑得最多的是如何利用大自然的力量、地域性的技术来实现建筑的绿色使命。我在多年的工作中发现,有一些建筑为了达到国家的标准往往是在被动地被设计,缺乏创新。如果我们从积极的方面考虑,就会发现“节能、绿色”的高要求能给建筑创作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我们设计拉萨火车站,结合当地的日照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设备,不仅提供充足的热水,而且能用于采暖;在敦煌博物馆,我们结合当地传统民居的特点,进行了大面积的自然通风的设计,降低了空调的负荷。而这些节能设计手法都是被当地民居普遍采用的,这些技术是不需要成本的,只需我们放下架子像老百姓学习即可。
记者:那么,您是反对那些所谓高技术堆砌或技术罗列而成的绿色建筑?
崔恺:是的,我并不完全赞成一说到绿色建筑就是“采用了多少先进技术”,或者“应用了多少先进设备”,比如不太恰当选择使用大面积玻璃幕墙后,再通过很多设备去节能降耗的要求,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还有一些建筑为了达标、获奖、达到宣传的目的,而盲目选择一些技术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也不适合中国的市场。另外很多建筑的设计手法、技术多是简单照搬国外技术,这一做法也要谨慎,不是说国外绿色建筑技术不好,而是我们要有所取舍,要学习他们的方法和思路。总之,中国的绿色建筑发展还应走因地制宜、低成本的发展路线,才能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记者: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您在推进节能、绿色建筑政策方面的期待是什么?
崔恺:作为建筑的实践者,对于“十二五”规划抱有很大的期望,希望相关的科研机构真正地投入到建筑材料的研发上,并使这些科研成果迅速地应用到建筑设计、施工的一线中去,市场需要的是真正的自主创新。另外,政府应该对新技术的应用制定立相应的鼓励政策,对建筑节能和科技投入加强监管和落实。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