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让城市成为教室!环境教育新理念汇编 | 新书推荐

景观中国 2022-12-20 来源:景观中国网
原创
今年2月高等教育出版社推出的新书《城市环境教育概论》是目前唯一一本聚焦城市环境教育理论的中文专业书籍,由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主编,17个国家(包括中国)的80余位学者撰写,理论与实践兼备。
图片



设计行业整体收缩,环境教育或将成为新风口


近年来随着地产行业式微,设计企业接到的项目也悄然发生着变化,社区共建花园、城市农场等参与性强的类型受到广泛关注。在这一趋势背后,暗藏着一个我们还有点陌生的领域,那便是“城市环境教育”。


图片
美国高中生在纽约屋顶农场学习城市农业 © Alex Russ


今年2月高等教育出版社推出的新书《城市环境教育概论》是目前唯一一本聚焦城市环境教育理论的中文专业书籍,由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主编,17个国家(包括中国)的80余位学者撰写,理论与实践兼备。自然教育经典《林间最后的小孩》译者王西敏和环境教育工作者邱文晖的译文流畅易懂,阅读体验极佳。


图片
摄影:小马哥


本书呈现了进入21世纪后,环境教育这一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学科在世界范围内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为环境教育工作者提供最新的理论基础和一手国际案例。它从可持续城市、教育理论、空间场域、人群分析和实践方法几个方面对城市环境教育进行阐述,能够为设计师提供空间设计与活动编排等方面系统性的指导。


图片 图片
全书目录


我们在营造宜居环境、修复城市生态的同时,或许也应该将这份努力和忧虑传达给使用者们。当更多的人认可我们的工作,延续我们的工作,这个行业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图片
摄影:小马哥



传播可持续城市理念,与设计师惺惺相惜的教育理念


在开篇的译者序言中,王西敏写到,自从《林间最后的小孩》出版以来,自然教育十分流行,却很少有人了解环境教育,甚至认为,“环境教育”就是空洞地号召要保护环境,不如自然教育这么互动、有趣、好玩。


图片
自然教育经典之作《林间最后的小孩》


其实这两者之间并没有如此泾渭分明的区别。自然教育类似环境教育的早期形态,在20世纪初的美国,许多儿童随着父母从农场搬到城市,失去了体验自然的机会。自然学习运动为解决人们的这一担忧而兴起,一般以儿童为主,强调在自然环境中学习自然知识。


图片
徽州西溪南望山生活组织的主题夏令营 © 望山生活


上世纪70年代以后,人们目睹了城市居民如何经历了污染和贫困,因而希望能用参与式行动方法来鼓励人们应对这些问题。因此,环境教育尤其是城市环境教育不再追求遥远而原始的自然,而是可以在家门口利用城市的自然环境。关注的议题也从自然生物知识扩充到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层面。


图片
学生们在纽约布朗克斯区修复土壤,种植本土植物 © Alex Russ


作者在书中将城市环境教育定义为“任何为提升城市中个人及社区的幸福感和环境质量创造学习机会的实践”。它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个人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城市韧性。


图片
纽约中央公园中,游客们在参加城市鸟类保护活动 © Alex Russ


这一教育理念与设计师们不谋而合。通过城市环境教育,我们能吸引更多城市居民参与到环境修复、规划和政策制定过程中,既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也能够提高民众对于设计工作和理念的认同。


图片
摄影:小马哥



运营好思路,与城市空间结合的活动设计


除了理念上的契合,城市环境教育也解决了城市空间的运营难题。来自全球各地的作者们为我们展示了城市环境教育中丰富多样的教育方法,为我们提供更多的思路。


城市即教室

作为社会生态景观,城市提供大量资源用于环境方面的教学,可以提供机会给学生和教师思考,如何解决影响他们当地环境的复杂问题,如废水、水质、空气质量、清洁能源、绿色空间可达性等。并探索社区资产,如城市公园、社区花园、雨水花园、口袋花园等,探索与之相关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


图片
纽约中央公园,小朋友们正在准备关于水和虫子的课程 © Michelle Byron



环境艺术

包括快闪、沉浸式街头剧场、自行车游行、弹出式装置、零排放音乐会、参与式故事叙述等。这些活动或装置融入公园、街道、巷子和屋顶等各种意想不到的城市空间中,通过艺术想象构建一个可持续的世界。


图片
Olafur Eliasson在哥本哈根市政厅广场上的圆形冰雕装置艺术Ice Watch,提供对融化北极冰的现实的直接和具体的经验,提高对气候变化的认识



探险教育

探险教育并不一定要去荒野中进行,城市或市政公园通常有开放空间、徒步步道、湖泊等适合进行探险教育的场所。城市环境教育可以利用探险教育来加强环境学习和可持续成果。


图片
望山生活组织的野外生存自然科考夏令营,带领孩子们职业体验研究院的户外科考要素。© 望山生活



城市农业

城市农业包括社区花园、屋顶花园、垂直农业、记忆城市农场、苗圃等形式,在提供环境教育机会的同时,还能为社区提供食物和社会资源,并提供具有美学和文化价值的绿色景观,提供压力缓解和健康效益。


图片
四叶草堂打造的“创智农园” © 四叶草堂



生态恢复

生态恢复不只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种策略,它也可以让人与城市中的自然环境产生有意义的互动。基于生态恢复的教育有潜能创造学习景观,进而加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也为学习者提供机会通过集体动手或动脑,努力扭转消极的环境趋势。


图片
Beczak 城市河流中心组织的教育项目,学生们在纽约哈德逊河畔辨认湿地中的植物 © ins/slccurb



绿色基础设施

绿色基础设施包括绿色屋顶、高效节能建筑、生态湿地、自行车道、城市森林等等,能帮助城市居民改善他们对复杂的可持续性方面问题的理解,鼓励公民用行动来改善城市环境。


图片
学生们在纽约高线公园采访游客,探讨对亲生物性和绿色基础设施的看法 © Alex Russ



数字化城市故事

即利用数字媒体创作和讲述故事。它综合使用了各类媒体材料和工具,如照片、视频、音频、音乐、图标和动画、嵌入播客的超文本和播客等。数字化故事讲述使人们得以把他们的经历记忆和他们对世界的诠释与愿景结合在一起,赋予他们表达和代表自己观点的“声音”。


图片
华西坝大学路城市微更新项目,“时光之河”展现城市的历史记忆 © LAB D+H SH



参与式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为各行业在环境方面的努力带来一个全面整体的空间途径,尤其是当这个过程吸引当地弱势群体参与时,城市规划能在不公平和不可持续的格局定型之前,为探寻解决办法做好准备。


图片
北京京张铁路遗址公园开放空间讨论会 © 清华同衡



设计实践,打造寓教于乐的城市空间


虽然城市环境教育是一个教育学理念,但在国内,很多设计项目就已经把它作为一项功能空间进行布局,打造出寓教于乐的城市空间。

例如土人设计很早就提出“生产性景观”。在沈阳建筑大学的景观设计项目中,俞孔坚保留了场地原有的稻田,省去了高额的维护费用,同时又有产出,还有深刻的教育和文化意义。


图片
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校园 © 土人设计


图片
城头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 土人设计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在北京延庆妫河上游打造了一座环境教育主题城市森林。项目保留了现存所有树木,大部分区域作为自然演替区。所有景观空间都以最小化的干预方式介入现有场地,设计了森林课堂、大自然剧场、自然观察路径、手绘攀爬墙、森林乐园等自然教育场所。此外还为动物设计了众多微型栖息地,增加生态多样性,提升生态物种弹性,提高其长期存活的能力。


图片
图片
延庆妫河环境教育主题城市森林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LAB D+H SH在成都分水公园中,通过现代景观的语言重现了都江堰这一水利工程奇迹,借鉴其鱼嘴口、飞沙堰以及宝瓶口等堤堰关卡设计,不仅提供了娱乐和视觉的享受空间,还能够在汛期辅助麓湖疏浚,发挥生态作用,造福麓湖的居民。


图片
都江堰鱼嘴口 ©Google


图片
成都分水公园水渠设计 ©鲁冰


毕竟设计师是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的,我们更应该具为城市居民提供环境教育场所的设计能力与社会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勿以景观中国编辑版本转载。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投稿邮箱:info@landscape.cn

项目咨询:18510568018(微信同号)

打赏
  • 给Ta打个赏

0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