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鸟类友好设计项目合辑

景观中国 2022-04-03 来源:景观中国网
原创
天津市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上的重要驿站,被国际鸟类联盟评估为全球重点鸟区,同时也是京津冀地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湿地之一。

北大港湿地退出申遗?保护鸟类,设计师在行动!


位于天津的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近日竟主动退出申请世界遗产!


北大港湿地候鸟迁徙(2019年) 图源:天津广播

1.jpg


天津市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上的重要驿站,被国际鸟类联盟评估为全球重点鸟区,同时也是京津冀地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湿地之一。


在北大港湿地停歇的东方白鹳 摄/莫训强

2.jpg


然而由于天津缺水严重,必须对北大港水库进行扩容以满足民生需求。于是有关部门提出了将保护区降级、为水库工程让路的申请。这次直接连申报世界遗产的机会都放弃了。


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功能区调整后,面积减少且高度碎片化 图源:CECA

3.jpg


4月1日将迎来国际爱鸟日,那些以北大港为家的鸟儿们,却面临着不确定的未来。

如何实现满足人类需求和保护生物栖息地之间的平衡,让人与自然和平共处?我们精心挑选了十个优秀的鸟类友好设计项目,它们的经验或许将为我们带来启发。



 湿地公园 

 # 营造安全的栖息之所 # 



01 荷兰Nieuw Land国家公园

#Mecanoo Architecten#


公园局部景观 © Mecanoo Architecten

4.jpg


Nieuw Land国家公园是一个鸟类保护区,由于具有充足的食物和环境良好的栖息地,数十种国家保护物种都将这里视为它们繁衍生息之地。


游客可以乘船探索这个自然区域 © Mecanoo Architecten

5.jpg


公园为鸟类提供了栖息地 © Mecanoo Architecten

6.jpg


设计将岛屿、沼泽、溪流、湿地和水体联系成为一个连续的生态系统,从而为鸟类提供了更大的栖息地——它们可以在一个区域内觅食,而在另一个区域内繁衍。


场地平面图 © Mecanoo Architecten

7.jpg


公园节点体验详图 © Mecanoo Architecten

8.jpg



02 美国密歇根州Crosswinds Marsh湿地展示保护区

#SmithGroup#


Crosswinds Marsh保护区已成为美国在生态恢复和环境设计方面的标准案例 © SmithGroup

9.jpg


拥有20年历史的Crosswinds Marsh保护区是美国面积最大的自我维持型湿地减灾项目之一,获得了2019年ASLA地标奖。


Crosswinds Marsh目前已经被观鸟人群列为全国热门观鸟地区 © SmithGroup

10.jpg


Crosswinds Marsh为至少20种鱼类提供了栖息地 © SmithGroup

11.jpg


保护区中设置了一些限制人群进入的区域,以供鸟类繁殖、筑巢和喂养幼鸟,为数以千计的迁徙鸟类提供了飞行路线中的重要落脚点。如今,这里鸟类的数量已经大量增加,筑巢的鸟类包括白头鹰和沙丘鹤等等。


方案重新建立了6个湿地植物群落 © SmithGroup

12.jpg


为各个年龄段的公民提供了有趣的沉浸式教学场地 © SmithGroup

13.jpg



03 南昌鱼尾洲湿地公园

#土人设计#


项目俯瞰 © 土人设计

14.jpg


场地应为南昌高新区艾溪湖候鸟通道绿廊区,但城市发展中被四分五裂的荒芜鱼塘和遮天蔽日的粉煤灰棕地所占据。


水上森林景观风貌 © 土人设计


设计团队对粉煤灰进行土壤改良,打造生态岛链,保留现状稻田, 设计大面积滩涂地, 营造候鸟栖息地(营巢地、觅食地),打造水下生态森林和水上森林景观风貌。在湿地与城市道路交界处, 密植枫杨林降噪,湿地中部不设行人道路,保证候鸟不受干扰。


不干扰候鸟的观景平台 © 土人设计



04 环洱海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示范段

#正和恒基#


项目的实施为整个洱海湖滨缓冲带的设计提供了技术样板 © ZEHO

19.jpg


本案将一个被农田、客栈侵占的湖滨岸线修复为一个为水体净化和生态复苏的自然湖滨岸带。设计辅助再生鸟类栖息地,将原有的林地、荒地根据森林的演替规律而进行的近自然经营,形成结构合理的群落空间,局部适当引入本地物种,营建为生态密林、疏林草地、草甸湿地等生物喜栖的基底类型,为白鹭、池鹭等本地鸟类提供筑巢、觅食的栖息环境,以少量的人工辅助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修复。


自然恢复河口湿地 ©ZEHO

20.jpg


以巢树为中心,形成3000-5000㎡的营巢林 ©ZEHO

21.jpg


在湿地常水位以上0.0-0.3m处摆放枯木、石块,维持湿度及温度相对稳定的微栖息地,为昆虫提供生存空间,同时为鸟类提供食物。


根据鹭类的栖息偏好,营建水深0-30cm,植被覆盖度在75%的草甸湿地环境 © ZEHO

22.jpg


在湿地常水位以上0.0-0.3m处摆放枯木、石块,维持湿度及温度相对稳定的微栖息地,为昆虫提供生存空间,同时为鸟类提供食物 © ZEHO

23.jpg



05 西安沣河(文教园段)湿地生态公园

#GVL怡境国际#


植物空间、湿地空间和人行步道空间相互交融 © GVL怡境国际

24.jpg


项目所在沣河段,还是全国三大候鸟迁徙路线之一的中部路线,场地中原有的滩涂湿地,每年十月至次年三月,将迎来多种候鸟栖息。


候鸟栖息地设计概念图 © GVL怡境国际

25.jpg


候鸟栖息地,结合抛石围堰营造适合鸟类栖居的生境 © GVL怡境国际

26.jpg


设计师利用雨水的滞蓄过程,设置环境友好的抛石围堰,创造更丰富的湿地系统,营造适合鸟类栖居的生境。而通过植物空间阻隔与人行流线引导,同时不干扰鸟类的活动。


候鸟栖息地,植物空间与人行步道保护鸟类的活动免受干扰 © GVL怡境国际



 观鸟装置 

 # 给我一个接近你的方式 # 



06 荷兰“潮水”观鸟屋

#RAU Architecten + RO&AD Architecten#


蛋形的鸟类观测屋 © Katja Effting

29.jpg


“潮水”是一个蛋形的鸟类观测屋,位于哈灵水道附近的Scheelhoek自然保护区。观鸟屋是根据白嘴端凤头燕鸥的鸟蛋形状而建造在沙巢上的,就像天然的鸟巢一样。


游览路径视角 © Katja Effting

30.jpg


表面细部 © Katja Effting

31.jpg


为了避免对鸟类形成干扰,游览路线的最后一段被设计为隧道的形式。隧道的内表面被沙子覆盖,能够为燕鸥或涉禽提供栖息环境,外表面则为崖沙燕提供了筑巢的凹洞。“鸟蛋”位于路线的终点,从这里可以观察到正在孵化的燕鸥以及各类生活在水中和水边的物种。


隧道的外表面为崖沙燕提供了筑巢的凹洞 © Katja Effting



07 荷兰“触地”装置和展览设计

#Studio Elmo Vermijs#


“触地”(GROUNDED)是对Terschellinger围垦地长期调研的成果 © Elmo Vermijs

34.jpg


工作室利用肥料和海泥来吸引草甸鸟,从而收集它们的声音,使过往的游客能够听到。声镜本身由混凝土构成,其设计灵感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一种能够感知有敌机接近的报警系统。


游客能够从声镜中听到草甸鸟的声音 © Elmo Vermijs


“PERSPECTIEF”展览则以11位用户的经历为基础,探究了围垦地的文化和历史发展。参观者将从覆盖着肥料的地面上走过,以鸟瞰的视角来获取展览信息,并在这一过程中产生如下思考:“谁才是这片土地的主人?”


展览讲述了当地鸟类的历史 © Elmo Vermijs

37.jpg


展览信息布置在覆盖着肥料的地面上 © Elmo Vermijs

38.jpg



08 美国亚特兰大“壮美鸟群 ”装置

#SO-IL#


项目概览 © SO-IL

39.jpg


本案利用鸟类迁徙的隐喻,对亚特兰大与自然的关系进行呼应。当游客穿过广场时,他们被一个从钢架上挑出来的模拟树叶的网状“树冠”所包围,因而想起这个区域常见的真实树冠。


模拟树叶的网状“树冠” © SO-IL


树冠上散落着丰富的鸟食器,座位架,和其它娱乐元素,以激励互动、观察和感知。这种游客体验旨在激发人们对于生物多样性、物种灭绝和共同栖居的话题。


树冠上装有鸟食器 © SO-IL

42.jpg


丰富的娱乐活动 © SO-IL

43.jpg



 未来探索 

 # 与鸟共生的地球之家 # 



09 瑞典拉普兰树顶酒店“生物圈”客房

#BIG#


项目概览 © Bjarke Ingels Group

44.jpg


BIG与鸟类专家 Ulf Ohman 合作,共同打造了这个 34 平方米的“生物圈(Biosphere)”客房,并旨在通过为当地鸟类提供栖息地,以强化其周边的生物圈,同时也让来到此地的客人可以沉浸在森林环境之中。 


沉浸在森林环境之中的客房 © Bjarke Ingels Group

45.jpg


客房夜景 © Bjarke Ingels Group

46.jpg


人们将可以通过从地面延伸至树顶架构的悬索桥进入客房之中,客房周围被350个鸟屋所包围。根据不同的鸟类类型,包裹在小屋外面的鸟巢也有着不同的种类。


客房外被350个不同的鸟屋包围 © Bjarke Ingels Group

47.jpg


方案为森林带来了大量的鸟巢 © Bjarke Ingels Group

48.jpg



10 雨燕砖

#Green&Blue#


安装在屋檐下的雨燕砖 © Green&Blue

49.jpg


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方式影响着动物群的生存环境。燕子、蝙蝠和燕子等物种则在谷仓和屋檐下安家,但现代建筑材料、方法和风格已经完全消除了上述自然栖息地。


雨燕砖的结构 © Green&Blue


雨燕砖(供雨燕筑巢的房屋)需要放在建筑物的阴凉处,最好是在屋檐下,并至少高于地面5米。为了给野生动物创造家园,把那些“犄角旮旯”放回建筑中,否则将不会再有它们的栖身之所。


52.jpg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勿以景观中国编辑版本转载。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投稿邮箱:info@landscape.cn

项目咨询:18510568018(微信同号)

打赏
  • 给Ta打个赏

0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