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帕斯摩尔(Stephen Passmore):新型生态城市化工具
斯蒂芬•帕斯摩尔(Stephen Passmore)
11月6日-8日,以“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不同的道路和共同的责任”为主题的北京论坛(2015)新型城镇化专题论坛在京召开。为期3天的会议中,来自全球各地的官、产、学、媒体领域的精英以及社会人士参与了此次会议,共同商讨此次论坛主题——新型城镇化:国际经验和中国道路。就以下五个议题展开对话与讨论:欧美国家城市化道路的教训与借鉴意义;城市社会发展与居民生活质量改善的经验与途径;中国城市化建设与发展模式反思;城乡协调发展、城乡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协调机制与途径;新型中国城市化建设途径。
“城市规划在线”主席Stephen Passmore的报告主题为《新型生态城市化工具》,他首先介绍了当前人类面临的各种生态及生存危机,包括人口的快速增长、水及大气污染和自然灾害的频发等,并提及了中国通过立法手段应对生态危机等情况。Passmore的报告介绍了多种建设新型城镇化的生态工具,包括卫星生态数据监测及数据收集,大数据手段,地球及地理信息系统建模,生态议程设置建模,数字视觉技术等。他指出,在使用这些全新的技术手段和工具的同时,将技术和社会需求进行整合非常关键,并最终影响社会决策。最后,Passmore以其团队开发的“社区生活系统”(System of community life)为例,介绍了生态工具的使用及其与城镇化过程的结合方式。他的团队在中国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创建了名为“生态轮回”的中文网站。
以下是Stephen Passmore先生在北京论坛(2015)新型城镇化专题论坛中的完整发言:
我来自英国的生态轮回基金会,今天想和大家分享,哪些工具可以有助于新型的生态城镇化。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在地球上的生态足迹不断增长,自然资源数量却在日渐减少,我们需要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尽可能地节约能源。同时,自然界的飓风、洪涝灾害等现象也会对人类造成影响,为了进行更好的城市设计,我们需要切实地了解这种影响。
针对这种问题,许多国家已经采取了措施。我认为,只有通过科学的指导才能实现绿色生态发展。我们已经开发出一些技术解决方案:
第一个是利用卫星观测环境数据,可以观察到城市的大致规划;第二个是数据模型的计算机处理系统,简洁方便,处理能力强大;第三个是在瑞士总部的国际组织开发的地球体系模型,可以全方位地模拟多种信息,甚至将自然对人类的影响可视化。我们还和伦敦大学合作了一个基于本位的模型项目,通过这个模型可以分析城市、人流甚至某个政策的效果。还有可视化数字技术。通过这些技术我们可以为制定政策带来参考。也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参数。
资源匮乏会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很大挑战,社会中的各个方面也是互相影响的,于是我们开发了一个韧性.IO的项目,通过官方许可的数据来制作细致的三维立体图,并模拟建筑等项目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造成的影响。我们将气候数据导入城乡资源与经济体系平台,结合GIS技术与卫星遥感,获得城市地理模型和相关数据,了解城市未来发展趋势。
我们需要将不同领域之间的界线打破,让建筑设计与城市开发都可以从不同领域的新技术中获益。值得注意的是,科技虽好,但也不能放弃人为参与。在项目设计过程中,我们希望让民众注意不到科技的存在,而是让它自然地发挥作用,让科技更加友好,便于操作。
项目实施之前,城市管理者与投资者需要明确了解项目可以带来的效果。通过区域融资模型,我们可以展示城市物质资源供应,并减少投资风险。我们曾与加纳的官员进行合作,通过收集整理供水数据,设计了最优的供水系统,让加纳获得了生态抵御能力,解决了当地水资源污染和缺乏问题。
我们也曾与上海瑞昌的设计院、研究院合作,通过科技手段展示了规划新区未来的能源需求,帮助他们权衡短期与长期的利益关系,做出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方案。、
最后引用十九世纪的一位先驱的话:城市的概念远远不止是空间所处的位置,它更是一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