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迪华:第八届高校教育论坛嘉宾发言
李迪华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副院长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教授]
开场发言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嘉宾,还有各位同学,首先特别感谢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关心北京大学的这个活动。同时也特别欢迎越来越多的朋友们,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从这八年的发展当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非常清晰的信息,就是景观设计学的魅力无穷,我们要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来向全国的景观设计爱好者传导、推动中国的景观设计教育的发展。
特别让人鼓舞的是这个活动已经八岁了,但是一点都没有老成的感觉,而是不断的有新的血液加进来,每年参加投稿的学校越来越多,投稿的作品数量越来越多,尤其是投稿的个人参赛的作品越来越多,但更加重要的是通过八年的活动,我们非常欣喜的看到每年参赛作品的质量,在逐渐的提高。可以说,这八年是中国景观设计教育水平逐步提高的一个过程,大家都是见证人。
中国的景观设计学因为起步很晚,起点很低,所以我们在教育之初不能够去追求大而全、不能够追求乌托邦式的完美,所以我们试图通过这样一个活动,去鼓励作品中,所有能够推动我们在教育、在行动上有所超越的作品,这是为什么我们要设立地球关怀奖、人类关怀奖、文化关怀奖、最佳场地理解与方案和最佳分析与规划奖等丰富的单项奖。
总结发言
我的总结标题叫“表达和交流点亮景观设计的生命”。我从五个方面来讲述我的观点:第一,自言自语是没有生命的。第二,设计过程就是沟通交流。第三,设计是一个完整的思想表达。第四,设计表达的三重境界。第五,看着世界的眼睛。
第一,自言自语是没有生命的。在过去的两个星期中,中国发生了三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是云南省的彝良一个小学在国庆期间补课,一场泥石流把教学楼给埋掉了,18条生命就这样从这个世界中消失了。后来我们的媒体追踪报道这件事情,当地的建设部门,国土部门的回答是“我们觉得不会有问题”。今天我们景观设计的学生,经常使用的语言正是这种口头语,最惯用的词汇就是“觉得”,这导致我们的问题越来越多。
第二件事情是在国庆期间中央电视台的记者下基层,走近中国社会的最底层询问老百姓“你幸福吗?”几乎所有的被问到的老百姓都说自己幸福,或者没有流露出有“持续的不幸福”,中央电视台用自己的话筒告诉全国人民,国民幸福程度百分之百。
第三件事情是莫言最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当时我就非常纳闷,莫言用西方人在数十年以前就已经不用的魔幻现实的手法来写现实而得奖?他勤奋但算不上是一个严谨的作家。这是怎样的一种评奖机制啊!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他的表达方式毫无疑问将会被奉为中国文学的最高成就。如果我们的最高成就都授予回避现实,回避对未来的思考,而不是对现实具体问题深切的关怀的人,这样的人怎么能够代表中国走向世界呢?
在上面这些事情提示下,我归纳出今天景观设计教育培养出的学生三种自言自语的形式,第一是只会用一般化的、空洞的、陈词滥调,比如说传统文化、品位、和谐、以人为本。这些词语听起来永远正确,永远没有办法进行思辨性思考;二是非常时尚的语言,于是我们在不断的追求时尚的过程中落后;三是用臆想的、主观的语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第二,设计过程中的沟通和交流。它包括二个方面。一是要发现场地上各个要素之间的空间联系。二是要领会场地上看不见的精神联系,这种联系是场地上最恒久存在的,这一部分联系只有用我们的感受才能够悟得到。这些联系包括实实在在生活在场地上的人们的生活,他们的价值,情感以及他们的希望。这是我们设计中最核心的一部分。
我们的设计要在有生命,有故事,在有灵魂的土地上,为当代人重构、创造连贯而永恒的场地联系。设计是从来就不可能在一片空白的土地上进行。只有当设计师开始理解场地上丰富的联系,并用这些联系与场地、场地上的人进行交流的时候才可能做出好的设计。
第三,设计是完整的思想表达。这些思想表达包括运用我们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观察到的事实,发现的联系来重新定义场地的联系。我们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我们的思想,这些语言包括我们的绘图、文字、还有我们的肢体语言等等。这些思想源自先人们积累的知识财富,同时每个场地又是那么的与众不同。我们既要学习了解过去场地上所有的知识,同时我们又要永远追求独特。对于设计学习者来说,场地的价值是不同的,选择一块有故事,存在丰富联系的场地能够激发我们对场地的思考,也能让我们找到更多的设计灵感,所以我们一定要精心的去选择我们的设计场地。
第四,设计表达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会说话的图画,也就是我们呈现出来的设计作品是应该能够说话的。一个好的设计是不需要用60页的PPT进行汇报的,应该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去呈现你的设计。第二重境界是超越作品本身的文字。设计师的价值、情感、期待和知识水平是不能够完全用图画来表达的,还需要用少量的文字来进行表达。所以我们的设计成果一定要图文并茂,这些文字会直接向观众陈述设计者的价值观、知识水平、对人类的关怀、对地球的关怀等等信息。第三重境界是穿越知识领域的语言。这些领域包括设计与文学、艺术、科学、哲学的语言。现代西方哲学家有一位叫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他曾经说“我的语言的边界大概就是我的世界的边界”,在同一本书中,这句话他用的另外一种方式表达,说“我的语言的边界大概就是我的生活的边界”。所以我们要学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进入这样的境界的,表达还需要严守表达规范,这是景观设计师的基本职业操守,包括坚持文字规范、语言逻辑、准确表达、简洁,以及各种约定的绘图、制图规范等。
第五,看着世界的眼睛。我统计了一下今天汇报的同学,只有一位同学汇报的时候大概80%的时间是在看着下面的读者的眼睛在讲话,其他同学都是对着PPT读稿。有的同学语速很快,这不叫表达。表达只需要用最少的文字,最少的图片,最通俗的语言来把你的思想中属于你的最独特的那一部分清晰的呈现出来就足够了。为了达到这样一个效果,最好的做法就是从设计开始,我们就看着世界的眼睛。我们走进场地中,看着在场地中生活的人的眼睛并和他们交流,理解他们的生活中最独到的精神。我们在跟老师交流的时候,我们看着老师的眼神,我们从老师的眼神中来判断哪些是有价值的,哪些是老师误解了我们。我们在跟甲方交流的时候,我们看着甲方的眼睛说话,用我们的眼神唤醒他们对真知和良知的尊重,逼退他们那些为了既得利益而产生的荒唐的想法。我们在跟学生交流的时候,在像今天这样的场合交流的时候,更要用我们视野的延伸来获取共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