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看设计   /  规划  /  正文

天津新八里规划景观设计

admin 2014-12-30 来源:景观中国|
  • 项目名称:
  • 项目地点:
    天津
  • 项目规模:
    267ha
  • 设计公司:
  • 施工单位:
    安博戴水道

Location: Tianjin, China
Client: Tianjin Planning Bureau
Landscape design: Atelier Dreiseitl
Area: 267ha
Design: 2014

项目地址:天津
项目委托:天津市规划局
景观设计:德国戴水道设计公司
项目面积:267ha
设计时间:2014年



  天津新八里城市景观规划于2013年12月进行国际竞标,德国戴水道公司以第一名成绩取得项目设计任务。该项目的规划用地位于海河与复兴河的交汇地带,形成半岛之势,具备较长的河水沿线。它连接天津文化中心与天钢柳林城市副中心。黑牛城道及解放南路作为天津主要的入市道路穿越项目地块,因此,该项目占地将成为天津未来的门户区域、代表天津的形象。八里代表了八个被分割的区域,新的规划将八个部分打造成为“3+5”的模式。

  公共空间景观规划结构可概况为“一带,一园,多点”。黑牛城道两侧区域大部分用地现为工业用地,厂区中有风格各异的厂房,运输货物的铁轨、以及很多机械设备及气电管道。随着城市的开发建设,他们或被拆除、或被保留改造,将成为见证这里工业历史及文化的标识。黑牛城路作为城市主体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同时也具备成为城市地区新的发展枢纽的潜力。它的存在位置能够将主要的自然元素(成排的树木)引入城市中心,从而增加城区心脏区域的绿量。高速公路沿线为高大的成排树木(梧桐树)的种植提供栽植空间。而在黑牛城中心区域两侧,树木的排列会更加简明,为人们的户外活动舒适性提供保障。

  如今的海河及复兴运河已经失去了以往的航运功能,它们曾经作为旅游、海上贸易、渔业的交通轴线,并发挥军事防御功能。今天,它们已经成为城市之中人们得以放松身心、回归自然的最佳选择之地。现存的运河就像景观平面上开凿的关联线条。复兴河滨公园也将与之前的水道结合,成为天津城市内部绿带系统中的一部分,河滨公共公园将成为天津八里城区的前花园。公园用地面积约为17.7公顷,直线长度1.8km,最宽处211m,最窄处55m。复兴河以大的动线道路广场系统为主轴。 采用一动线(最宽处27m,最窄处3m),一系统(雨水生态净化系统)两步道(滨水步道与铁路步道的),四平台广场的总体结构。 把整个复兴河公园各个区块的循环系统串联为一个整体的城市绿肺带。它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传统的音乐创作形式—赋格。赋格是一种运用两种或更多的声部重复对位的演奏形式,自初始部分即建立并进入主旋律,通过模仿以及不同位置的重复,在贯穿整个乐曲的过程之中进行反复的演绎。复兴河滨公园的设计主线来源于天津自然景观之中的天然水生植物。主干园路串联起公园各空间组成基调。之前存在的成唐庄铁路遗迹改造道路及次级流线行步行道凸显出公园的连贯性,一条蜿蜒的丝带状园路连接了城市边缘和水岸区域,它轻柔的抚过园中铁路线路并最终与外部城市绿环连接。如交响乐章般,复兴河公园的四个部分使得城市的组团(里)拥有了各自中心部位对应的主要公园广场。公园内部开放绿色空间的韵律与城市空间结构的韵律相呼应,跨越复兴河的桥梁在连接城市两岸的同时也成为在穿越这四个流动旋律间的经典停顿。

  多点即指多个城市广场。城市广场是城市结构之中的个体,拥有不同的场地面积、位于不同的位置,它们在城市中心内部组织开放空间系统,为人们户外放松提供场地,同时定义场所地址、有助于组织城市网络结构。它们并不仅仅通过相邻建筑物所赋予的功能独立存在,同时它们定义了地面的水平线。在拥有变幻高度的毗邻宏伟建筑物的城市结构之中,每一处广场都拥有其自身的场地逻辑性设计。通过平面框架(人行边道)与三维空间形式结合的形式,每个广场拥有独特的设计原则,其高度控制由特定的水元素决定:
- 斜坡(草坪和集水洼地的双重功能广场)
- 露台(雾和喷泉广场)
- 阶梯(拥有水阶的下沉广场)
- 山体(带有雨水花园的地形交通广场)

  街道作为人体尺度的城市网格,设计意图即为优化行人所在的开放空间品质并实现水敏城市设计愿景。通过高密度的树木栽种提供了遮阳、挡风的场所,同时也有利于收集和净化地表雨水径流。材料、颜色和图案铺设形式遵循已建成的天津文化中心以及辐射至周边区域规划之中运用的设计原则。借鉴欧洲城市特有的道路风格,综合天津的地源文化,提炼出属于天津城市特色街道样式。在道路系统铺装设计中,在材料及颜色上注重当地建筑风格元素的提取。在色彩定位方面主要为两类:其中暖黄色,赭石灰色,红色,常见于当地的传统建筑颜色;中灰色,冷灰色常见于现代建筑。

  天津新八里的生态水系统从单一排放模式向分散式综合管理转变,排水体系由管渠模式向综合低影响开发模式转变。生态水管理按照“低影响开发”及水循环利用等设计原则展开实施设计,即通过有效的水文设计,综合采用入渗、过滤、蒸发和蓄流等方式减少径流排水量,使城市开发区域的水文功能尽量接近开发之前的状况。最大化的保证未来场地开发的生态效益,对区域内的生态水源进行利用,同时最大化降低洪涝灾害的危险。各开发微单元用地根据透水性的差别分为6类下垫面,其中绿地、透水路面、绿色屋顶为可透水面积,根据不同下垫面平均径流系数的不同,进行计算,科学地管理各分散地块的地表径流,评估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暴雨削峰/滞留计算结果显示,结合约17573立方的滞留容积,可将三年一遇标准的市政管网排放能力提升至10年重现期雨水排放标准。同时,生态道路排水带的设计,改变了传统道路断面结构,将绿化隔离带和雨水花园结合构成车道表面排水,使之作为一个“独立”的土壤过滤系统与道路景观融为一体。

  而在植物栽培种植中同样体现了可持续城市设计,如组织园林专家、测绘及设计单位多次通过现场踏勘调查现状树木的种类及利用价值、就地采用场地范围内保留树种,选择当地本土植物进行栽植,增加绿量及提升乔木景观品质,都有助于统一该区域的绿色基础设施特征,强调区域空间景观的统一性和独特性,提供良好健康的城市环境,提高公共空间户外舒适度。

0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