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丨生态修复与景观设计、流域治理与海绵城市建设专题论坛
4月23日上午,生态修复与景观设计、流域治理与海绵城市建设两场专题论坛同时举行,18位来自不同领域的演讲嘉宾,分别从自身从业背景和长期钻研领域出发,分享了个人及团队的研究与实践成果,呈现了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论坛主题的多面解读。
生态修复与景观设计专题论坛
主持人
栾博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绿色基础设施研究所 所长、执行主任
赵进勇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生态环境所室主任、所长助理
中国水利学会生态水利工程学专委会秘书长
河湖受损生境修复技术研究
赵良元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副所长、正高
赵良元指出,现有生境修复技术多关注于水生植物、鱼类生境的修复,对于底栖动物、着生藻类等水生生物生境修复技术研究不足;另一方面,在生境修复效果的长期维持能力欠佳,需要进一步提升。随后,他详细介绍了基于生态礁石的河湖采砂区底栖生境修复技术和生态覆盖毯原位修复技术两种科学性的河湖受损生境修复技术,并通过多个实践案例,生动阐释两项技术的应用前景。
基于过程的区域水网生态景观系统构建
赵进勇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生态环境所室主任、所长助理
中国水利学会生态水利工程学专委会秘书长
赵进勇简述了区域水网生态景观系统构建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详细阐述了通过构建基于过程的区域水网生态系统的方式进行河湖生态修复的方法和流程,并强调要充分发挥水的纽带作用,促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的一体化修复与系统治理。
生态的风景,风景的生态——新时代广阳岛生态修复创新实践
赵文斌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生态景观建设研究院院长
赵文斌首先介绍了广阳岛的发展历程,结合实践经验阐释了最优价值生命共同体的理论框架和建设路径。广阳岛生态修复本着保护优先、节约优先、以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抓住“水”和“土”的生态核心要素,以“留水—固土”为切入点,结合“护山—理水—营林—疏田—清湖—丰草—润土—弹路”八大策略,综合运用成熟、成套、低成本的生态技术、材料、产品、工法,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标准图、导则、指南。
依水为邻: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生态修复实践
熊 媛
长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院副总工
滨水空间规划设计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我们拥有江、河、湖泊、林塘等丰厚的自然资源,然而却面临着岸线与城市的割裂、自然与人的疏离。为解决这一问题,熊媛通过湖北孝感邓家河公园、重庆江津区李市小溪等实践案例详细阐述了“治愈—缝合—复兴”三大实践理念的实施策略,并提出要尊重现状、关爱需求、重现文化,打造人人共享的滨水美好生活的理念。
基于入河排污口的污染源水陆响应方案设计——以苏州为例
叶维丽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研究员
叶维丽简述了生态环境部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体系,即“受纳水体—排污口—排污通道—排污单位”,并以苏州为例,介绍了当前入河排污口与水陆统筹思路,展示了“污染源—排污口—断面水质”水陆响应数据库的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
蓝绿空间规划设计中的生态观
杨凌晨
华建集团建筑装饰环境设计研究院景观专项院院长
滨水生态景观专项化技术带头人
杨凌晨以云南洱海生态廊道项目为例,介绍了一切以水质保护为核心,一切以生态修复为重点,一切以人地和谐共生为目标的“保护+”策略,在设计上做到”近自然、拟自然“,合理控制人工构筑物和硬质场地,把自然空间还给洱海。杨凌晨认为,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在城市化进程中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基于大型引调水工程的景观营造途径
刘 昱
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高级工程师
刘昱认为在大型引调水工程的景观营造中,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景观美化的平衡。设计师需要在规划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到地形、植被、水质等因素,并结合当地文化特色进行设计。大型引调水工程的景观营造需要全方位的考虑和综合施策,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河湖治理与利用
张杰龙
中建市政工程设计咨询(苏州)有限公司
规划设计副总监
张杰龙认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河湖治理与利用是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治理过程中,应该以科学技术、规划管理和共治机制为基础,采取综合治理、生态保护、水资源利用和生态补偿等措施,提高河湖水质、保护生态环境并加强生态安全。张杰龙强调,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河湖治理与利用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共同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美丽长三角。
流域治理与海绵城市建设专题论坛
主持人
田世民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江河治理试验中心副主任
郭黎卿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高级工程师
耦合物理机制与深度学习的删去暴雨洪水预报关键技术
王永强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正高级工程师、水资源所副所长
王永强介绍了贺兰山季节性山洪沟道多,易发暴雨洪水,但预警预报手段单一等现状。以苏峪口沟为例,通过优化监控布局,建立耦合物理机制和深度学习的降雨预报模型,实现良好的短临降雨预报效果,并随可用数据量增加,模拟和预报效果显著提升。同时基于降雨的进行的洪水预报,提升洪水预报预见期,为防洪调度提供支撑。在保障下游对象安全的基础上,可有效调蓄洪水,进行资源化利用。
重大水利枢纽工程与城市融合发展路径探索
——以浙江省椒江河口水利枢纽工程与河口系统治理为例
李小芬
长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院国土空间规划部主任
滨水空间规划设计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小芬就大型水利工程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展开讨论,通过分析都江堰水利工程与都江堰市、三峡大坝与宜昌市、胡佛大坝与拉斯维加斯市、新加坡滨海堤坝与新加坡市,五组案例中水利工程与城市建设的关系,简述了重大水利枢纽对城市影响。并以椒江治理为例,详细介绍了大型水利工程对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功能和文化发展发挥的巨大综合效益。
生态理念在水环境流域治理中的应用与探讨
盛祥雪
武汉城投集团、武汉市政设计院副总工程师
盛雪祥以湖北省石首市五湖连江和豹澥湖流域水环境治理方案改造为例,通过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重构湖泊水生态系统,打通生态廊道,融合生态与景观,将以养殖为主的湖泊变为集游憩、涵养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景观内湖,营造更为多样的城市生态型活动场地。该项目为实践“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提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理论模式和现实范例。
平原河网地区河流断面溯源整治技术要点与案例分析
郭黎卿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高级工程师
郭黎卿强调水污染治理已由原来的治水,扩展到水资源和水生态的协同保护,突出精准、科学和依法治污。并以王江泾整治为例介绍了河流断面溯源整治技术路线、调研内容、治理措施和实施方案,并展示了王江泾断面溯源整治的实施效果。郭黎卿的报告表明我国水生态环境保护已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海绵城市生态理念在高品质水务项目中的应用
闾邱杰
GVL怡境国际集团城乡发展建设总院执行院长
怡境设计研发中心总经理
闾邱杰指出前人对水厂设计侧重于处理工艺流程的科学、建筑与构筑物的实用,不考虑景观设计,存在缺乏工艺流程的演绎和对生态环境的考虑不足等短板,提出了以生态化排水理念为核心,多专业协同设计的生态化雨洪管理系统,即“海绵景观系统”;并通过多个实践案例,生动阐释海绵景观系统的应用前景。
从“尾水”到“活水”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实践
黄 燕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黄燕从城市湿地利用方向切入,挖掘湿地对城市尾水的净化,实现尾水资源化再利用。通过朱家桥尾水净化生态公园项目实践,总结了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基础,以特色产业运营为支撑,以区域综合开发为载体,采取产业链延伸、联合经营、组合开发等方式,推动公益性较强、收益性差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有效融合,统筹推进,一体化实施,将生态环境治理带来的经济价值内部化,可持续化的创新模式。
新区城市生态水系统构建及建设
刘 苑
德国汉诺威水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刘苑主要介绍了新区开发中生态城市水系统构建的必要性,可持续性生态城市水系统建设理念,并通过合肥空港国际小镇规划设计方案和模型论证,展示了德国汉诺威水有限公司设计理念和工作模式。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理念下乡村振兴实践研究
谢梦云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讲师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博士后
谢梦云以乡村振兴为切入点,通过介绍多个湖北省恩施州传统村落景观改造项目,从传统村落保护和再利用入手,解决传统村落/传统文化资源活态利用、产业化使用少的问题,阐述了景观设计中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理念对乡村振兴的积极推动作用,并再次强调了景观设计应以生态为基底、以景观为抓手、以经济为目标的设计思维升级的重要性。
最后在主持人的组织下,现场观众与嘉宾就相关议题展开热烈讨论。会场内观点涌动,思维碰撞不断。与会各方对新时代的水务规划设计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论坛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主旨报告相关内容报道http://www.landscape.cn/news/67868.html
部分演讲嘉宾ppt获取方式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u4LvbsJyzfMApX2FImUkjQ?pwd=1383
提取码:1383
2024年第九届中国(国际)水务发展论坛
中国·北京
期待与您再次相会!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勿以景观中国编辑版本转载。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投稿邮箱:info@landscape.cn
项目咨询:18510568018(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