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里新作致敬梵高;土人获AZ设计奖;东大建筑的乡改新作 | 一周资讯(2021年7月第1期)
盖里新作致敬梵高,被封外号“易拉罐”
6月26日,著名建筑设计师弗兰克·盖里在法国南部小镇阿尔勒的最新作品“卢玛·阿尔勒艺术中心”正式开放。建筑外立面由300块焊接在一起的金属板以及11000块不锈钢搭建而成,主体高度为56米,宛若一个扭曲的易拉罐,在阿尔勒这座满是古罗马遗迹的小城里显得有些罐立鸡群。网友吐槽这种破坏遗产环境的行为是在“犯罪”。
LUMA Tower © Frank Gehry
面对吐槽,92岁的盖里老爷子表示,这是为了致敬在这里生活过的梵高。你看梵高的画作《星夜》中的那座山,不是也这样扭来扭去?
灵感源于梵高《The Starry Night》© Frank Gehry
上海可伸缩景观桥,别人20年前就玩过!
这座桥名为“万年轮”,位于上海一号创新带交运智慧湾科创园,是世界首个运用3D打印技术制造的可伸缩景观人行桥。该桥作为连接沿河步行道与高线廊道,跨越园内湖的必经之路。桥的开启状态可通过手机蓝牙可控制,只需一分钟就能将其打开。
桥收缩态西北侧人视图 © BLUA
但网友们指出,它和Heatherwick在2002年设计的“滚桥(Rolling Bridge)”太像了,仿佛是后者的3D打印版本。不过,滚桥做成可伸缩的样式,原因在于其位于运河之上,河面有通航需求。而地处“必经之路”的“万年轮”为什么要可伸缩,似乎还有点不太清楚。
Rolling Bridge:不能说一模一样,只能说分毫不差 © Steve Speller
东大建筑的乡改新作,景观桥第二弹!
李巷村位于南京市区约60公里处,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技术与艺术(ATA)工作室改造了原村委会大院作为乡村旅舍,并设计人行桥,重新规划游客进村流线。此外,项目补充建设了村民活动中心,进一步复兴乡村公共生活。
© timeraw
项目中的人行桥采用了张弦梁(Beam String Structure)结构,降低了构件截面尺寸,避免桥体量显得庞大、厚重而与乡野环境格格不入,并营造出独特的空间张力。据悉,该桥是在造船加工厂完成后运至现场吊装。
烟雨中的乡间人行桥 © timeraw
口袋公园成篮球场,旁边居民怎么想?
“燃球场”位于深圳城中村的一片闲置空地上,面积仅为216㎡。知进建筑设计了一块视觉涂鸦的半场篮球场,希望能为城中村提供多元的室外运动场所。此外,在入口处带顶棚的文化长廊也可用于开展社会活动。
© ACF域图视觉
可是从图上来看,篮球场与附近住宅楼只有约3米距离,设计说明中并没有解释是否处理了噪声问题。而且夜间灯带亮起后有明显炫光,或许会对居民楼产生光污染。此外,场地完全没有遮阴,在夏季大概没什么人气。
网状立面 © ACF域图视觉
口袋公园一般位于高密度城市中心区,主要通过增加座椅、绿化等措施,为市民提供安静的休憩空间。点击回顾上一期我们分享的口袋公园合辑吧。
土人设计获得2021年AZ Awards年度景观奖
北京时间6月26日,2021年AZ Awards正式公布了获奖名单,来自土人设计的潼南大佛寺湿地公园斩获最佳景观奖。这是土人设计第三次获得该奖项,此外还有2019年获奖的三亚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和2016年获奖的哈尔滨文化中心湿地公园。
潼南大佛寺湿地公园 © 土人设计
其他获奖的中国项目包括,朱锫建筑设计事务所的景德镇御窑博物馆获得1000平方米以上商业和公共机构建筑奖,以及LSD室内设计的西安方所获得商业和公共机构室内设计奖。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 朱锫建筑设计事务所
2021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
6月23日,自然资源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本届艺术季的主题“15分钟社区生活圈-人民城市”。活动将于9月25日正式开幕,持续至11月底。
自“上海2035”总体规划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以来,上海市在市民15分钟步行的范围内,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社区生活圈,这些行动实践得到普遍认可。
© SUSAS
此外,发布会上还发布了《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指导地方进一步做好社区生活圈相关规划,提高社区生活圈相关内容编制与实施的针对性、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 SUSAS
又添一员!曼城即将加入全球“高线”联盟
近日,设计公司Twelve Architects & Masterplanners发布了一组位于曼彻斯特废弃高架桥Castlefield上临时装置的方案图。该桥曾经承载着通往曼彻斯特中央火车站的繁忙的铁路交通,并于 1969 年随着车站的关闭而被废弃。项目试图融合城市辉煌的工业遗产与现代城市公园,将桥上空间改造成400米的景观走廊。装置预计将于明年夏天开放,展示结束后是否保留尚未决定。
© Twelve Architects & Masterplanners
自从纽约高线公园大获成功以来,“高线公园”几乎成了一种公园类型,全球各大城市纷纷加入“高线联盟”,其中比较有名的有伦敦版“The Tide”、首尔版“首尔路7017”、悉尼版“The Goods Line”等等。
The Tide © Jeff Moore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勿以景观中国编辑版本转载。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投稿邮箱:info@landscape.cn
项目咨询:18510568018(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