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LA大奖公布;张唐新作;北大设国土空间规划专业 | 一周资讯(2021年6月第4期)
LILA2021景观大奖公布!
6月22日,LILA2021评委会完成了本年度大奖的评选,共评出公共景观类、私家庭院类、酒店景观类、住宅景观类、基础设施类、校园与游乐场类、大学及企业园区类以及景观产品类8个大类奖项和特别提名,以及年度荣誉奖、年度景观设计事务所奖和评委评委特别奖等。
Hylla落云自然体验中心 © gad杰地设计
其中,中国有gad杰地设计的Hylla落云自然体验中心、承迹景观的重庆融创峡谷森林示范区和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的广州市碧道总体规划和实施三个项目,以及来自台湾地区的屏东县民公园和中原大学景观更新两个项目获奖。
台湾屏东县民公园 © 衍生工程顾问有限公司ecg
景观中国网近期将更新获奖作品,敬请关注!
张唐新作位于孙筱祥先生家乡
近日,张唐景观公布了最新作品杭州萧山筱湖公园。公园总面积6公顷,位于小湖孙村,正是园林景观泰斗孙筱祥先生的故乡。这座“示范区+公园”的结合体,旨在塑造有着返璞归真自然氛围的生态型社区。
© 鲁冰
设计师采用“低干预”的设计策略,保障场地的自然山水格局。项目开挖溪流和涵洞连通不同水体,并增加生态草沟、雨水花园等设施,改善水质的同时形成弹性的雨洪管理策略。在湿地带的保育上,设计师创建了起伏多样的池底生境,并将原先单一的进山步道梳理成游步道体系,塑造良好的人地关系。
© 鲁冰
重庆九龙外滩建成开放,果然是台阶之城!
MYP迈柏与TYLIN林同棪的联合团队设计的九龙外滩项目日前建成开放。该项目位于重庆长江北岸段,由于每年季节性的30-50米的水位高差所形成的巨大消落带,使得滨水空间难以亲近。
© MYP迈柏/三棱镜
项目根据该段长江季节性水位变化的分布情况,基于不同高差分别设置了公共广场、亲水步道、防洪墙、耐水淹植物花园和自然滩地等公共空间体系。在各层次间,用重庆传统的大台阶相连接并通向滨江,让人们最大程度地亲近长江。
© MYP迈柏/三棱镜
只是从照片上看,陡峭的台阶从高处直通江边,感觉有点危险。有网友表示,如果不小心踩空,就直接滚到河里了!貌似重庆有很多这样的大台阶,有没有当地的小伙伴分享一下你的看法?
奥雅设计东莞新作,滨水大台阶第二弹!
龙湾湿地公园是位于东莞市三江六岸滨水岸线的核心节点,巧的是它也有一个超级“大台阶”。不过不同于重庆的“垂直”,这个台阶是横向展开的,其实是对场地原有混凝土大台阶的重新组合,既可用作休憩座椅,在大型活动时也能承担城市舞台的功能。
© 奥雅设计
设计在空间上连接了江-岛-岸-城,从城市到江分为廊架区、广场生活区、魅力水岸区、生态岛和龙塔几个层次。为了让市民亲近滨水岸线,用安全抛石区代替了生硬的垂直驳岸,在临近场地的内湾处的亲水空间,可以看水涨水落的自然呼吸。
© 奥雅设计
这两个都有大台阶的项目,解决的是不同场地条件下人们如何亲近水岸的问题。你还知道哪些优秀的滨水项目,欢迎留言分享!
MAD终于要在阿那亚拥有姓名
18日,MAD发布了阿那亚“云中心”的设计方案,建筑似海边一片漂浮的云,并围绕以“白石花园”,建成后将成为阿那亚社区新的多功能公众活动场所。庭院采用低矮的环形围墙,起伏的绿地和白色的岩石似宇宙中漂浮的星球。
© MAD
方案效果图十分真实又充满诗意,很期待建成后的效果。不过从剖面图来看,为了实现“云朵”的外形,结构空间占到40%左右,很想知道为它做结构的设计师们有何感想。
结构分析图 © MAD
“四大神盘”之一的阿那亚已成为“建筑师收割机”,还有哪些明星设计师在这里留有作品?
深圳前海新中心地标竞赛,藤本壮介与Snøhetta方案都好美啊!
近日,深圳前海城市新中心地标方案设计国际竞赛获得二等奖的两个作品公布(一等奖空缺)。藤本壮介的方案名为“塔”,由99栋独立小塔楼构成,高为268米。其既是一整栋塔楼,也可被认作数栋塔楼的集合。方案在单一和集合间所传递的模糊感,寓意着处于多元化时代的当今社会。
塔 Tower © 藤本壮介建筑事务所
Snøhetta的方案名为“月”,如同一个将信息传递到世界各地的船只遗骸,意在成为数据时代的象征,反映深圳大湾区乃至全中国的信息数据技术水平。
月 Lunar © Snøhetta + Kingsley Ng
《2021年城市可持续移动性观察报告》发布
6月17日,在世界交通运输工程技术论坛上,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牵头编制的国内首个城市移动性行业报告《2021年城市可持续移动性观察报告》,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武汉、昆明、南昌等8座城市开展探索性的观察与评估。
大兴国际机场开通前后航空枢纽公共交通辐射等时圈分布图 © SUTPC
报告显示,在出行效率方面,国内城市公共交通竞争力普遍不强。在街道魅力方面,“窄路密网”对营造街道空间魅力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在城市活力方面,高质量发展阶段下的城市活力由通勤出行向全时段活动拓展,城市活力与15分钟生活圈呈现正相关关系。
各年龄段人群15分钟宜居圈(以成都为例)© SUTPC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表示,希望通过报告推动城市交通发展理念升级、促进规划与政策逻辑转型,加快技术方法体系创新,重塑人、交通、城市间的和谐关系。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全球标准中文版及中国实践典型案例发布
6月23日,自然资源部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在北京联合举办发布会,发布了《IUCN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全球标准》《IUCN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全球标准使用指南》中文版,以及《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中国实践典型案例》。
© IUCN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 based Solutions, NbS)是指保护、可持续管理和恢复自然的和经改变的生态系统的行动,有效和适应性地应对社会挑战,同时提供人类福祉和生物多样性效益。
© i自然全媒体
北大新设国土空间规划、环境健康专业方向
近日北京大学招生办发出通知,2021年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将新设国土空间规划和环境健康专业方向。
© 北京大学招生办
国土空间规划学科是以国土空间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包括基础理论、规划原理及其应用、规划方法、规划政策、大数据规划技术、规划实施评价及监督管理等,专业设置在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下。
© 北京大学招生办
环境健康专业则由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和公共卫生学院联手共同建设,以人为研究对象,探索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学习领域包括但不限于环境科学、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环境毒理学、环境地理学等,目标是培养能够胜任环境健康领域研究与工作的综合性高端人才。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勿以景观中国编辑版本转载。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投稿邮箱:info@landscape.cn
项目咨询:18510568018(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