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放弃雅加达!印尼计划在雨林中建设新首都

JardinSurLeToit 2019-08-27 来源:景观中国网
原创
新城规划如何保护当地原始生境?

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维多多(Joko Widodo)上周宣布,计划将印度尼西亚首都由雅加达迁移至婆罗洲岛,此举将使印度尼西亚政府能够在一个人口较少且拥挤程度较低的城市运行。

维多多周一在媒体招待会上表示,“印尼政府在过去三年进行深入研究,决定将首都迁移至婆罗洲岛的东加里曼丹省,跨越北佩纳扬巴塞尔和库台卡塔内加拉两个地区。”新都城落成后将主要作为印尼的“行政中心”,而雅加达仍然是国家的商业和经济中心,央行及其他重要商业机构均不随政府机构迁址。

迁都计划将花费330亿美元,约人民币2340亿元。

5074.jpg

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宣布新首都选址。摄影师:Mast Irham/EPA,图片来源:英国卫报

01 雅加达,沉没中的巨型城市

雅加达位于印尼爪哇岛西北海岸的沼泽地上,始建于14世纪,几个世纪以来一直作为国王和苏丹的首府。17世纪荷兰殖民统治了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成为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总部所在地,并逐渐发展成重要的港口城市。如今,雅加达市区人口达1000万人,如果算上临近的勿加泗、丹格朗和茂物几座城市,首都圈约有3000多万居民。它不仅是印度尼西亚的政治中心,同时也肩负着商业、金融、贸易和服务中心的职责,导致城市负担过大。

_102948810_jakarta_sinking_map976_v2-nc.png

雅加达地理位置。图片来源:BBC

近年来,雅加达面临严重的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今年前几个月,雅加达的空气质量非常糟糕,6月的污染程度甚至超过了以空气污染著称的德里和北京。

merlin_130387643_0eec8a9f-b8f4-47df-97a2-738007a2df83-superJumbo.jpg

图片来源:Josh Haner/The New York Times

在交通方面,为缓解拥堵,今年4月城市开通了第一条地铁线,并建设了连接市中心与机场的轨道线路。部分地区实行单双号限行政策,以减少机动车出行。然而这些措施似乎只是杯水车薪。

3594 (1).jpg

严重拥堵的雅加达。摄影师:Alamy Stock Photo,图片来源:英国卫报

如果这些是世界上所有巨型城市面临的共同问题,让印尼政府不得不放弃雅加达的或许是它的地理位置。雅加达地处爪哇岛西北海岸,濒临雅加达湾,地势低洼,易受海水侵入。同时由于大量用水需求导致地下水过量开采,以及过高的城市建设强度,这座建设在沼泽地上的城市过去十年间以每年2.5米的速度下沉。在最严重的北部沿海地区,地面已经低于海平面2米至4米,正继续以平均每年20厘米的速度沉降。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将严重威胁雅加达的城市安全。

_100806906_pakai1.jpg

一座废弃的办公楼,过去的一层如今已成为半地下室。图片来源:BBC

十多年前,城市西北部麻拉巴鲁地区曾遭遇洪灾,随后政府沿海岸建起混凝土墙,然而如今墙体已经开裂。维多多总统计划耗资420亿美元,加固现有30公里海岸防护堤,继而新建17个人工岛,最后在雅加达湾西侧和东侧建造巨大海墙。然而此项目耗资巨大,且有可能影响当地渔业发展,因此一直进展缓慢。雅加达的沉陷问题仍处于无解的状态。

2019_07_21_76669_1563706744._large.jpg

海墙与人工岛设计图。图片来源:雅加达邮报TheJakartaPost

但印尼并没有重新安置雅加达居民的计划。维多多表示,雅加达将继续作为印度尼西亚的经济核心,在亚太地区及全球发挥商业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服务中心的重要作用。


02 建在雨林中的新首都

婆罗洲岛是世界第三大岛,亚洲第一大岛,面积743,330平方公里,仅次于格陵兰及新几内亚。现全境由印尼、马来西亚及文莱三国管辖。

捕获.JPG

图片来源:英国卫报

“该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位于印尼国土的中心位置,且靠近城市化地区。且在历史上较少遭遇自然灾害,”维多多在电视演讲中说道。爪哇岛、苏拉威西岛、巴厘岛和龙目岛等印尼较大的岛屿都在近20个月内遭受了台风、地震或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

同时他还表示,新城将成建设成为智慧城市,同时最大程度控制对当地森林和自然生态的影响。新城将占据4万公顷的土地,为150万居民提供生活居住的空间。

borneo-jakarta-relocation-city-logging-road-East-Kalimantan-2005-wikicommons-hero.jpg

印尼新首都将建设在雨林中。图片来源:Dezeen

但是自然保护者们对建设新城并带来如此多的外来人口感到恐惧,因为这有可能对当地雨林以及生活在其中的原生物种带来威胁,尤其是婆罗洲红猩猩。仅生活在婆罗门洲岛上的它们与体型较小的苏门达腊猩猩是亚洲仅有的两种类人猿。由于森林被不断砍伐,以及婆罗洲岛上的棕榈油种植和狩猎等人类活动,婆罗洲红猩猩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GP0STQFO3_PressMedia.jpg

六只幼年婆罗洲红猩猩在婆罗洲红猩猩救助基金会中玩耍。摄影师:Bjorn Vaugn ,图片来源:BOSF/Greenpeace绿色和平

新首都规划部长Bambang Brodjonegoro对《南华早报》记者表示,“我们不会干扰岛上被保护的雨林,相反我们会修复它。”

环保工作者则要求新首都的选址必须仔细衡量对生态的影响,否则印尼是在破坏雅加达地区后,又转而为新的区域带来生态灾难。

East-Kalimantan-Indonesia.jpg

环境优美的东加里曼丹省雨林。图片来源:goodfor.co.nz


03 全球经历迁移的新首都们

印尼并不是世界上第一个迁都的国家,而那些经历了迁移的新首都们,大都经历了历史的纷争,却未必都如当初设想那样美好。

缅甸——内比都

2005年缅甸军政府将首都从仰光迁至内比都,迁都原因至今不明。缅甸官员曾对BBC表示,新首都的地点更具战略意义,但分析人士们表示怀疑。他们认为,军方可能担心外国入侵,或希望对边境的少数民族有更多控制。还有人认为,缅甸领导人的行为像殖民时代前的缅甸国王,这些国王根据算命师的建议建造新的城镇和宫殿。

内比都具有规划型首都的所有特征:它的面积至少是伦敦的4倍,但人口很少,人口密度仅为每平方英里 339.5 人;从国会到总统府的路,宽度可以容纳20条车道,但几乎没有车。路两旁是购物中心和空空荡荡的豪华酒店。内比都还有一个野生动物园和至少三座体育场。

PHOb4acf97a-d703-11e4-8f75-cca6747c5f3f-805x453.jpg

内比都一条20车道的高速公路。图片来源:法国外交部/Flicker

ParliamentBuilding.jpg

内比都巨大的国会建筑群。图片来源:https://www.facebook.com/ItsAseanSkyline/


巴西——巴西利亚

1960 年,巴西为解决南北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将首都从南部繁华的沿海城市里约热内卢搬到了内陆城市巴西利亚。新首都的城市规划由建筑师奥斯卡·尼迈耶主持,拉丁美洲现代主义建筑的倡导者,被誉为“建筑界的毕加索”,是柯布西耶的信徒,于1988年获得普利茨克建筑奖。巴西利亚被誉为城市规划史上的一座丰碑,在 1987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但此后,不管是在巴西利亚建成 50 周年之际、还是 2012 年尼迈耶去世之时,人们都发现,这座城市不像看上去这么理想。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城市研究方向的教授 Ricky Burdett 在接受 BBC 采访时说:“问题不在于它是一个好城市还是一个坏城市——它就不是一个城市。 它没有城市的元素:凌乱的街道,住在商店楼上的人们,附近的办公室”,当你从城市上空俯瞰,“会看到霓虹灯都集中在一个区域,因为所有购物的地方都扎堆在那里(别处没有)”,“它有点像政府的办公园区。一到周四晚,人们就会跑去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玩。”

巴西利亚规划图纸与城市鸟瞰图。图片来源:Jader Resende

p13.jpg

远眺尼迈耶设计的巴西国会大厦。图片来源:Vesna Petrovic


澳大利亚——堪培拉

1901年澳大利亚宣布独立,当时的首都是因淘金而发展起来的墨尔本。但悉尼作为重要的港口城市,人口已经超过墨尔本而成为澳最大城市,支持悉尼作为首都的呼声越来越高。由于双方僵持不下,澳大利亚政府在1908年决定在两座城市的中间位置设立新首都“堪培拉”,意思是"汇合之地",民众又叫做"聚会的地方"并于1927年将政府部门正式迁往堪培拉。

1912年,联邦政府主持了一次世界范围内的城市设计比赛,并选中了美国著名风景设计师、36岁的芝加哥人沃尔特·伯里·格里芬(Walter Burley Griffin)的方案。格里芬是霍华德“田园城市”的践行者,他将自然风貌和城市景观融为一体,密切结合地形,构成城市轴线,由多角的几何形和放射线路网把城市的园林和建筑物组成相互协调的有机体。然而格里芬的规划方案并没有完全实现,由于一战中澳大利亚伤亡惨重,政府官员对格里芬方案中的“欧陆风格”十分反感——中等规模的社区,人们可以在户外就餐,甚至还有一个德式啤酒花园。在不断的妥协下,堪培拉如今形成了低密度郊区化的社区结构,只有俯瞰全城,才能在一些轴线里找到格里芬方案的影子。

目前堪培拉的主要挑战在于,由于城市仅承担政治中心的职能,城市的经济活力和居民就业状况过于依赖联邦政府,一旦政府削减公务开支,将对堪培拉居民产生重大影响。

3500.jpg

1920年堪培拉规划方案。图片来源:Buyenlarge/Getty Images

7360.jpg

堪培拉远眺。图片来源:Nature Connect/Corbis


文章来源:BBC、英国卫报、Dezeen、Archpaper、Bloomberg、NewYorkTimes等。


版权声明:本文由作者于景观中国网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景观中国网立场。如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稿,需注明“文章来源:景观中国网”。如有侵权,请与发布者或我们联系。

投稿邮箱:contact@landscape.cn

项目咨询:18510568018(微信同号)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