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红绕亭”+“梦箱”,千年古村西溪南来了当代艺术 | 土人学社

土人学社 2018-12-14 来源:景观中国网
原创
2018年12月3日至10日,安徽黄山西溪南村迎来了一个由景观设计师、建筑师、工程师、教授和学生组成的多学科、多元文化的国际小组,共同参与研究 “基于社会实践的景观设计” 。

海报.png

2018年12月3日至10日,安徽黄山西溪南村迎来了一个由景观设计师、建筑师、工程师、教授和学生组成的多学科、多元文化的国际小组,共同参与研究 “基于社会实践的景观设计” 。此次国际创作团队的成员来自中国、意大利、墨西哥、黎巴嫩、荷兰、美国和新加坡等多个国家的多个地区,由LWCircus的创始人Annacaterina Piras带领。

这个由土人学社与LWC联合主办的本次工作坊的目的是共同研究:如何利用天然再生材料和传统手工艺进行建造设计,并在西溪南这个具有1200年历史的古村落成功地创作出介于公共艺术与土地艺术之间的临时性建筑小品。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工作坊的神秘面纱吧!


— 01 场地调研及建造方案确定 —

大多数成员是第一次来到这个小小村落,为了充分地了解这次的设计场地,大家在土人学社国际部负责人Choon的带领下,逐步认识并感知着这个千年古村的魅力。日行万步,在老师和热心村民的介绍与交流中尽可能多地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地理特征、本土材料等。

3.jpg

@村落调研

场地调研结束后,学员们在三位导师的引导下,对场地进行分析筛选,最后确定了渔翁塘和枫杨林作为本次工作坊的项目场地。

@分析和选取场地

之后,导师们根据大家的专业背景进行了分组。在听取学员们想法的基础上带领学员反复调研场地、考察可用的本土材料,并在进行多次激烈的讨论后,最终确定了建造方案。

@反复的进行场地调研和讨论

 

— 02 获取材料和工具 —

确定方案之后,秉承LWC环(sheng)保(qian)的设计理念,尽可能的利用再生或废弃材料,使用现有工具进行建造。

当地竹林随处可见,两组都一致地选定竹子作为此次建造的主要材料。

@挑选当地竹材进行基本加工处理

两组成员在导师的带领下,“厚着脸皮”去跟当地村民打交道,并邀请他们参与到我们的工作坊中。

@邀请当地工匠参与

在此再次向:

为我们提供竹子,电动三轮车以及多方面支持的望山酒店;

为我们提供竹材加工场地和工具的工地负责人胡工和各位师傅;

为我们提供砍竹刀和小石子的热心村民们;

为“红绕亭”组提供长椅和电钻的柯先生(西溪南老手艺建造工作室)

……

表达我们的感谢!

 

— 03 基本建造 —

进入正式的建造环节后,在雨夹雪的天气条件下,两组团队都决定先在土人学社的大教室内完成主体结构的建造以及各种准备工作,再转移到现场进行改善工作。

@“红绕亭”组建造过程

任何一个简单的想法实现起来都会面临很多的问题。

秉承土人学社“Learning-by-Doing” 的教学理念,在景观工程师Wassim Chamoun的示范和指导下,大家学会了使用电钻、电锯等工具,学习了在处理竹材时应注意的问题,掌握了怎样对节点进行加固处理等。



@细节处理

两组学员分别在导师及助教的领导与帮助下,合理分工,相互配合,保证建造进度合理而有效地推进。

@“梦箱”组建造过程

 

— 04 现场处理及完善 —

真正的作品,只有放在属于它的场地才能展现真正的生命力和魅力。最后一天,大家把已经建好的装置移到不同的场地。

34.jpg

@“红绕亭”与“梦箱”

“红绕亭”组的作品,整个结构长达五米,高度接近两米。而当地的街巷太窄,又没有足够大的运输工具,因此,是由师生们绕远路一步步抬到现场的。

36.jpg

@在热心村民的帮助下完成“红绕亭”的运输

庞大的运输部队吸引了村民们的注意力,引来了很多人的围观。学员们又趁机邀请村民们参加下午开幕仪式。

@“红绕亭”组现场完善

所有装置运输到现场之后,学员们又根据场地条件进行调整,直到作品完美落地。这期间两组学员相互帮忙,在下午三点之前完成了所有现场完善工作。

45.JPG

@“梦箱”组现场完善

 

— 05 现场汇报 — 

未到四点,“红绕亭”已聚集了大量的村民。

47.jpg

土人学社国际部负责人Choon以及LWC创始人Annacaterina Piras向大家介绍了本次工作坊的基本情况并做了现场汇报。

——“红绕亭”运用竹子和传统工艺建造而成,意在为村民和游客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在绿绕亭下的池塘倒影中,现存的遗迹将与历史对话。它将在过去与现在之间寻求一个调和点,借此展现西溪南未来的无限可能性。

48.jpg

@“梦箱”组成果展现

紧接着我们转移到了第二组的项目场地——枫杨林。这时天已经慢慢的黑了下来,“梦箱”在白雪的映衬下散发出温暖光芒,学员们在自己的装置中进行了“光影”表演,一切都美的恰到好处,分外打动人心。

——西溪南以养蜂业闻名。黄山地区的“蜂旅人”一年中10多个月都在路上度过,开着卡车带着蜜蜂在中国各地寻找花源,也为各地的植物传粉。此建筑小品《梦箱》邀请观众想象蜜蜂的梦世界。通过参与性的表演,我们将向这些旅行养蜂人的辛勤工作表示敬意,并在他们回家时向他们致以美好的祝福。

@“梦箱”组成果展现

为期七天的工作坊,至此画上完美的句号。

54.jpg

@与部分村民的合影

55.jpg

@颁发证书


紧张的景观装置建造之外,我们还在四个晚上安排了四场讲座,分别由Annacaterina Piras(Founder, LWCircus, Architect, Designer)、Pedro Camarena(Partner, LWCircus, Landscape Architect, Designer)、Neville Mars(Founder, MARS Architects, Dynamic City Foundation)、Manfredi Leone(LandLabPA, DARCH/UNIPA, Universita di Palermo)主讲。各位讲师分别向大家分享自己的项目,阐述了自己的设计理念,每一场分享对大家来说都是一种启发。

@讲座分享

 

在为期七天的工作坊中

遇到太多美好的人

创造太多美好的故事

相信每个经历过的人

都在心底刻上了甜蜜的回忆

愿我们有缘再见

再次举杯,载歌载舞!

微信图片_20181214104046.jpg


土人学社(TA)成立于2015年,是由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教授俞孔坚发起成立,为一个非营利国际设计研学机构。

............

想了解更多,请点击文字:

土人学社机构介绍


推荐阅读:

2019寒假运算化软件工作坊!▽

@Chie Fuyuki 03.jpg



版权声明:本文由作者于景观中国网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景观中国网立场。如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稿,需注明“文章来源:景观中国网”。如有侵权,请与发布者或我们联系。
投稿邮箱:
contact@landscape.cn
项目咨询:18510568018(微信同号)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