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上海为保护优秀历史建筑举行立法听证

admin 2002-04-22 来源:景观中国网
  上海素有“世界建筑博览会”的美誉,但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这场“世界建筑博览会”还能办多久?   在上海兴起成为东方都会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大量不同的建筑艺术风
  上海素有“世界建筑博览会”的美誉,但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这场“世界建筑博览会”还能办多久? 

  在上海兴起成为东方都会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大量不同的建筑艺术风格在此生根,从而形成了“世界建筑博览会”的局面。例如,位于外滩的和平饭店北楼采用了现代高层建筑的先驱——芝加哥学派的设计手法,相邻的中国海关大楼又体现了西方古典派和现代派建筑风格的折衷。不远处,浦东发展银行所在地——新汇丰银行大厦则属于典型的古典风格。又如上海的花园洋房,具备了西班牙式、英国乡村别墅式、法国式、意大利式、挪威式等多种风格。最著名的是上海的里弄建筑,“石库门”成了上海里弄的代名词,甚至是上海人形象的一部分。 

  如今,以东方明珠塔、金茂大厦、上海大剧院、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建筑见证了上海建筑文化的新发展,为“世界建筑博览会”增添了新景观。但是一批优秀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风貌区已经融入了城市的血脉,是上海不可或缺的部分。 

  目前,上海已经有398处建筑被列入上海市优秀建筑保护单位,它们历经了数十年的沧桑,面对未来的风雨,前途未可预测。例如:一些房屋的构件“超期服役”而性能下降。许多历史建筑已经变更了功能,像海关大楼上至今还居住着17户居民,原设计为246户的里弄住宅建业里,现有居民961户。部分居民对建筑的原结构、装饰破坏严重。 

  而且,只有少数非修不可的建筑,因为名列文物保护单位,才能享受政府财政补贴。而大多数近代建筑和风貌地区而言,尚未得到实质性的资助。维护历史建筑时,如何把租户请出老房,也是个难缠的问题,在安置方式补偿金额上,就不乏“狮子大开口”者。
 
  上海各界意识到,要将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提上法制的高度。今年2月28日,上海市第11届人大常委会第36次会议决定,将共计48条的《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草案)》公诸于众,向市民广泛征求意见。这是上海的立法听证会首次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征集听证参加人,并首次接受30位市民旁听。 

  消息一经公布,热心市民纷纷向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打电话、写信、发电子邮件报名,他们中有老房子的房东和住户,有法律专家,也有房地产商。本着兼顾不同观点的标准,32人入选成为听证参加人。 

  在此之前,以中科院院士郑时龄教授为首的12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教师向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提交建议,对48条草案中的29条提出了字斟句酌的意见。
 
  4月18日下午进行的这场听证会争论激烈,针锋相对的观点来自互不相让的利益。此次听证有三方面的内容:在优秀历史建筑中,如何协调公共利益与所有人、使用人权利的关系;在决定优秀历史建筑改造时,是否可以适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为保护优秀历史建筑而需要变更租赁关系时,条例草案对承租人权利的保护是否适当。
 
  就权衡公权和私权的问题,条例草案规定:所有人和承租人不得任意改变建筑的用途、设计功能、内部结构等,不得堆放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等。所有人有日常维护房屋结构,定期整修建筑立面等的义务,并要为此筹措资金。一名房地产商认为,当以公共利益为重,个人利益为小,房屋保护好了才会升值,才会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从根本上体现业主和租户的利益。而律师鲍培伦认为,普通公民通过纳税就已经尽了保护义务,草案要求房屋所有人承担的义务过多,而且改造和维修都是政府说了算,房东没有选择权,因此,草案对房屋所有人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是失衡的。华东政法学院教授高富平认为,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义务是由政府、社会和所有人三方承担的,所有人的义务应该是不破坏建筑,维持原有水平,维修费用应该由政府和所有人一同承担。 

  就少数服从多数的问题,条例草案规定,在决定优秀历史建筑改造时,占面积三分之二所有人或承租人同意即可。华东政法学院教授傅鼎生认为,如果承租人可以决定改造,那就影响了房东的权利。而上海流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汪亮认为,大部分历史建筑的房东是政府,其中牵涉的是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多数决定是对公民权利的保护。而一位居民则提出,多数人意见未必正确,不能简单的少数服从多数,他建议设立仲裁机构。 

  就保护承租人利益的问题,条例草案规定,需要承租人搬迁的,出租人有补偿安置承租人的义务,标准可参照上海市关于房屋拆迁的有关规定。有居民认为,应该召开价格听证会确定置换费用,还应根据地段价格、地皮价值和房屋环境决定置换费用。 

  尽管听证会存在着利益之争,因而唇枪舌剑,争论激烈,但是各方代表为了参加听证会,也作了精心准备。不少人早早来到会场,在此之前,他们查阅了大量资料,通过打电话和实地调查来掌握情况,对优秀历史建筑的关爱之心,溢于言表。 

  采用立法听证的形式,让公民有充分表达个人意见的机会,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来源,“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此举不但能提高决策的公开性、民主性和科学性,也能够赢得公共舆论的支持。 

  “世界建筑博览会”要办下去,这是听证会各界的一致心声。的确,“世界建筑博览会”早已是上海城市的一张名片,也不失为上海可持续发展的一手好牌。以承办2010世界博览会为目标的上海,当然要把“世界建筑博览会”办好。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