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三忌
从近日召开的2005年亚太城市市长峰会到创建学习型城市论坛,从提出建设宜居城市、绿色城市的理念到关注城市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一条条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的新闻,都向人们传递着一个重要的信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已经成为万众瞩目的经济社会现象,前景可期。
成绩固然令人欣喜,隐忧也不容小觑。现阶段,我国已有很多城市正在规划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有些城市投入巨资,争先恐后地建造自己的民用飞机场。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城市病也在出现:拥挤的交通让上班族苦不堪言,昂贵的住房让工薪族望房兴叹,摊大饼式的扩张占用了宝贵的农田,大拆大建的旧城改造破坏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很多城市的生态环境不容乐观……
很多专家、学者在反思、追问:中国的城市究竟该怎样发展?
城市发展一忌浮躁。脱离我国经济与城市发展的实际,争做国际大都市的做法,暴露出城市定位、城市规划中的浮躁心态。在城市化浪潮中,有的地方急功近利,贪大求全,好高骛远,使城市发展误入歧途。如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城市规划,从建设节约型社会、可持续发展着眼,是城市发展中必须思考和回答的现实问题。
城市发展二忌割断文脉。城市越是现代化,越需要历史和文化的支撑。城市的文化特色,是城市魅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绍兴市坚持“文为城之魂”的理念,加强对鲁迅故里等名人故居、文化遗址的保护开发,坚守与开放兼容、传统与现代互动,带动了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优化了投资软环境,增强了城市综合竞争力。然而,在城市化进程中,对具有珍贵历史文化价值的街区过度开发、任意拆毁的现象比比皆是,一些重要的历史遗址、文化名城遭到破坏,令人痛心不已。还有的城市为了“和国际接轨”,不惜花费巨资聘请所谓的“国际一流设计师”,结果,洋建筑与中国城市的传统风貌并不协调,显得格格不入,不伦不类。
城市发展三忌见物不见人。城市的竞争力不在于广场有多大、马路有多宽,而在于能否为居民提供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城市的吸引力也不在于城市有多大、多洋气,而在于能否为投资者提供公平的创业环境,提供良好的服务和投资兴业的软环境。北京市海淀区在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打造好“硬环境”的同时,逐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和投资环境,经过多年发展,海淀区已经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新技术开发实验区,成为北京市的重要品牌。只有提供完善的服务、建立良好的发展平台,才能万商云集、万众创业,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城市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政府管理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城市发展应该依托自然元素,发掘传统底蕴,合理确定目标,运用现代规划理念和技术手段,优化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功能构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不同城市的优势和特点,激发城市的活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