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元认养一座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与村落”是广东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随着《让子弹飞》的热映,开平碉楼更是一下子成为热门的旅游景点。在申报世界遗产的过程中,政府修复了四处核心区,对其中几十座碉楼、居庐和村落进行维修保护,但仅在开平这个县级市就存有1833座碉楼,而根据调查,政府出资保护的碉楼与村落仅占这1833座中的2%。
剩下98%的碉楼应如何得到有效的保护?日前在华侨博物馆举行的“保护碉楼与村落工作汇报展”上,一种发起自民间的保护方式——鼓励民间人士“认养”碉楼被提了出来。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了“保护与认养碉楼与村落”模式的发起人、中国文物保护基金和开平碉楼与村落专项基金会秘书长江汉以及文物保护专家,共同探讨这一模式。
现状
许多碉楼屡遭小偷“光顾”
虽然开平碉楼声名在外,但实际走访到乡间,却让“开平碉楼与村落专项基金会”工作人员李思妹大吃一惊:“有的村落只剩几个老人家。绝大部分的碉楼等建筑由于长时间无人居住和打理,被偷窃的情况严重,有的碉楼被偷了四五次,就连从国外进口材料建成的窗户、楼梯都被拆下来偷去卖。”
李思妹告诉记者,他们所在的基金会走访了五邑地区80%的开平碉楼,发现大部分碉楼属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一到夜晚,整个村落更是变成了“无人村”,只有一两户隐约透着灯光。外墙斑驳陆离、各式雕花掉落,铁窗空空如也,门前屋后长满杂草,这成为了开平碉楼的普遍状态,“可以说满目疮痍,我们去考察时,上楼梯时楼梯总会发出‘吱吱’的声音,那时我们都担心它会不会掉下来。”
江汉是开平碉楼的第一个“认养人”。2008年,华侨江汉和震东寄庐的业主回到赤坎镇,看到建于1923年的震东寄庐荒凉一片时,江汉便产生了一个想法:让业主将房子托管给自己,自己出钱维修,让它能够恢复当时的风采。“当时的想法很单纯,只是觉得这样一座碉楼败落太可惜了。”于是,江汉成了这个村子的第8户村民,而鼎盛时期,这个村子有40多户人家。
对于这座有着90年历史老楼的改造,江汉首先考虑的是如何使其具备现代的基本生活功能,于是补漏、通电、通水后,江汉又开始按照这栋碉楼原本的风貌改造外观,将原本的铁栅栏补上,修复剥落的墙漆。2009年春节前夕,江汉入住震东寄庐,成了60年后的新住客。
今年,震东寄庐的第四代后人关锐衡其妻衡婶方桂美带着女儿关丽玲,从加拿大回到开平的赤坎镇,看到托管成功且修缮完成的崭新却依旧熟悉的家时,不禁动容,而仅会讲几句粤语的关丽玲一边说着“很好、谢谢”,一边用相机记录着令她新奇的景色。
困局
“门票经济”难成规模效应
与单体的文物建筑保护不同,开平碉楼与村落散布各处,无法形成片区,给保护增加了难度。根据统计,从2000年开始准备申遗以来,将近12年,对于已经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1833座碉楼,政府仅仅托管了37座,约占总数2%,形成了自力村落、马降龙村落、锦江里村落、三门里村落的四个世遗核心区,还有一个立园旅游景区。
申遗成功4年,对于当地政府来说,侨乡碉楼保护已经成为一个沉重的“包袱”,当地政府表示,开平碉楼与村落保护资金缺口3年内达2.8亿元,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成立了开平碉楼与村落专项基金并承担其中的0.5亿元,但仍有2.3亿元缺口。而这只是计划保护世遗核心区内的188座碉楼费用。
五邑大学教授、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首席专家张国雄博士也表示,1833座碉楼中作为重点和亟待保护的一、二级碉楼达到501座,由于资金不足,目前维修整治进展缓慢。
有人说,开平碉楼可以像平遥古城一样进行整体开发,但在江汉看来这并不现实。“立园作为4A级旅游景点,门票60元人民币一张。但是五邑地区的碉楼、村落分布散,所以有些人说要建一个旅游村是不可能,建成的话就是伪造了;而且华侨文化不是主流文化,文化内涵相对来说较少,有人戏说开平旅游是‘半日游’。”江汉说。
“既然传统的‘申遗’模式,靠政府拨款无法大规模复制,‘门票经济’又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剩下的只有依靠民间的力量解决开平碉楼保护中的困局了。”江汉认为公益认养是目前比较可行的方法,“就拿震东寄庐来说,左边是竹林、右边是稻田,加上蓝天白云,现在在城里哪里能找到这样的景色,而且在开平拍的电影不下100部。”
尝试
民间“认养”禁作商业用途
认养这些碉楼需要多少费用?在出炉的《关于已托管的碉楼与村落认养管理办法(试行草案)》上,认养费用由几十万到几百万元人民币不等。据江汉介绍,认养价格是根据建筑物的面积、条件、维修费用,制定的,价格较低的有赤坎文仁堂,认养年限10—15年,费用为30万—40万元人民币,在认养期间,物业费2万元每年,而同样处于赤坎镇的文庐,费用就上了个台阶,25年的时限需要120万元,单座物业费为3万元。
江汉说,每位认养者可获专项基金颁发的荣誉证书,将定期在专项基金主办的出版物上宣传善举。在认养碉楼门前,还可以挂上牌匾,标示认养者的名称及时限,并且捐款的一部分可以用作税前抵扣。
“捐钱的2/3的收益将用于维修。”江汉说,不仅是外部维持原貌的装修,屋内会添加业主祖先的神位、业主照片,还会增设现代化的生活设施如厕所、厨房;“1/3用于员工工资、办公室、检测等费用”。江汉说。
谁来监管认养人对于碉楼的保护义务?江汉说,为此他们成立了一个管理公司,用于监管和维修,“绝对不允许做商业用途。”
对于这个民间认养碉楼的尝试,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汤国华认为,“认养的方式是可行的,可以从试点开始,成功的话就推行开来。”他表示,在实施当中需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保护好碉楼,这是基础。“保护好、使用好,长期不使用也很难保护。”第二,政府的监管要到位,可以推出相关条例。要注意是否国家保护文物,文物是不可以进行商业用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