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重视区域战略 推进深层改革 2009城市规划行业大事件解读

admin 2010-01-12 来源:景观中国网
盘点规划行业2009年度大事件,最突出的有三个关键词,一个是“区域规划”,第二个是“综合配套改革实验”,第三个是“生态低碳”。国家战略“规划先行”,显而易见,这是在金融危机以及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之下,政府层面最为关心的大事。
  盘点规划行业2009年度大事件,最突出的有三个关键词,一个是“区域规划”,第二个是“综合配套改革实验”,第三个是“生态低碳”。国家战略“规划先行”,显而易见,这是在金融危机以及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之下,政府层面最为关心的大事。 
   区域规划
  历数下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京津冀三地合作备忘录签署、《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广佛同城化发展规划(2009-2020年)》,共有10件大事涉及区域规划。
  今年有7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发展规划获批,数量是前4年的总和。到目前,我国新的区域经济版图包括:长三角、珠三角、北部湾、环渤海、东北三省、海峡西岸、中部和西部等。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以追求区域整体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区域规划受到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普遍重视。在我国,长期以行政区划为沟壑的城市间、地方间的恶性竞争、重复建设现象层出不穷,各级政府“各自为政”的理性选择结果,却表现出整体上的发展无序和不理性,城市和局部地区所获得的短期收益往往是以区域整体利益、长期利益损失为代价。通过区域规划,以期做到兼顾周边利益,多地良性互动,以期实现区域协调和持续发展。
  然而空间的形式寓意难以掩藏其背后的体制问题:我国目前调控区域发展的职能分散在不同部门,加之部门间的职能分工不明确、利益不同都可能导致政策重复与矛盾。跨省协调,更将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在规划之后必须直面的问题。比如,京津冀一体化,通过签署合作备忘录的方式,建立协商对话机制、协作交流机制、重要信息沟通反馈机制等,是否将会产生行政和法律效力,有待后效。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在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一定成效之时,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不断涌现,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对经济体制改革的系统性和配套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为进行包括经济改革在内的一系列综合配套改革实验而选定的地区。    
  自2005年6月21日国务院批准上海浦东新区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以来,不少地方先后向国务院或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了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申请。截至2008年12月,国务院还批准了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武汉城市圈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成都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七个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上海浦东和天津滨海仍带有一定的“经济特区”性质,侧重探索在沿海对外贸易框架下的社会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对拉动其他地区发展的效果和方式。重庆市和成都市更注重社会体质和公共事务的改革,侧重城乡统筹,着力探索“大城市带动大农村”的城乡均衡发展模式。而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则具有探索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道路的使命,侧重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深圳的试验带有从“经济特区”转向“社会特区”的色彩,不仅在经济改革上延续原有经济特区的优势,还着重将社会民生问题的解决置于重要位置。
  今后两到三年,国家将重点做好现有试验区改革试点工作和试验到期的总结工作,原则上不再批准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鼓励各省(区)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国家发改委将紧密关注、密切跟踪省级试点的改革创新工作,并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进行指导、协调和支持。
  生态低碳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出台、住建部呼吁恢复绿色交通、中国第一份省市生态文明水平排名出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草案)实施、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与生态城市示范评价标准将出台、中新天津生态城科技园奠基等共有6条新闻有关生态低碳。
  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继两次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之后的又一次体系性变革,它已被视为刺激全球经济复苏回暖的重要契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已被列入国家发展战略。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要做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是一个巨大压力,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将节能减排这一重大方针落实到我国经济结构的方方面面。
  转变粗放型增长方式,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要坚持和实施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不论是绿色交通的倡导、环境影响评价、生态指标体系的建立以及生态城市样板的建设等都是整个体系中的部分和步骤。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