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申遗”的尴尬

admin 2006-04-27 来源:景观中国网
  在服装行业,每个季节都会推陈出新,总有一种流行热潮在引领时尚。本月,在建筑行业里流行“申遗”热。在4月20日世界文化遗产日之后,全国各地涌现出不少“申遗”项目,而他们的
  在服装行业,每个季节都会推陈出新,总有一种流行热潮在引领时尚。本月,在建筑行业里流行“申遗”热。在4月20日世界文化遗产日之后,全国各地涌现出不少“申遗”项目,而他们的“掌门人”在经过了一年的修整之后再一次蹦紧了神经,把所有的热情都汇聚到这股热潮中去,静待时机以厚积薄发。
  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世界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工业遗产保护”。什么是工业遗产?按照南京大学世界遗产专家贺云翱的说法是,“工业遗产是一个年轻的族群。它通常指18世纪以来,以采用钢铁等新材料、煤炭和石油等新能源、以机器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工业革命后的工业遗存。”近日,为配合这个主题,黄崖洞兵工厂旧址、中东铁路建筑群和青岛啤酒厂早期建筑等9处近现代工业遗产入选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无疑表明我国社会文明建设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但是,在遗产保护方面并非都能达到文明的尺度。“申遗”频频遭遇尴尬已成为行业“通病”。
  尴尬之一——出“钱”不讨好。国内某城市为拿到“中国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的金字招牌不遗余力,投资6亿元修善“申遗”项目,结果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尴尬之二——概念混淆。在记者访问一位知名古建专家时,他说:“为了市民能够早日看到文化遗产的尊容,我们本着修旧如新的原则将古建筑翻修一新。”想必有的人一定要为他的此番言论嗤之以鼻。对古建保护究竟是修旧如新还是修旧如旧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专业人士竟然如此,更何况其他人。
  尴尬之三——“申遗”成“申游”。把人类文化遗产当作经济发展的增长点过度开发,违反了“世界遗产”的主旨。目前,国内大多城市原来多半是功利目的——一旦“申遗”成功,地方就可以利用遗产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增进地方经济发展。
  当文化遗产的申报在中国成为一种潮流,我们必须要有理性的认识。即使“尴尬”的局面不可避免,也要在不断的认识中循序渐进,把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进行到底。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