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构”与“沸腾”之间
admin
2004-05-01
来源:景观中国网
去年9月28日至10月22日,广东美术馆举办了一次名为“空与间”的建筑文化系列活动,包括“解构空间——弗兰克·盖瑞和圣塔·莫尼卡学派建筑展”和“1990-2000法国新博物馆图片展”,以及多个有
去年9月28日至10月22日,广东美术馆举办了一次名为“空与间”的建筑文化系列活动,包括“解构空间——弗兰克·盖瑞和圣塔·莫尼卡学派建筑展”和“1990-2000法国新博物馆图片展”,以及多个有关专题讲座和研讨会。
而眼下,一个名为“沸腾的天际线——弗兰克·盖里和美国加州当代建筑师的视界”的展览正在北京的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开办着,这个展览也有一系列相关的讲座和论坛。
两个大城市在不长的时间里举办两个面对社会的西方当代建筑展览,这不能不说是时代的某种进步的标志,更有趣的是这两个主题似乎不同的展览的内容其实是完全相同的。一个相同的展览由于两个城市文化性格的差异和两个美术馆运作模式的不同,而最终导致展览名称、邀请函、门票设计、展览设计、活动内容设计的鲜明区别,这确实是很有意思的。
有着较为成熟的公共化经验的广东美术馆,把“解构空间”做得比较常规化,虽然盖里是西方最著名的明星建筑师,但是展览并没有给他特别重要的位置,这样,圣塔·莫尼卡学派的特点就得以集中展示。正是通过这个展览,我了解到圣塔·莫尼卡学派的建筑师们并没有延续追随弗兰克·盖里的那种高度“美国化”的极具表演性的风格,如埃里奇·欧文·莫斯就在一个城市边缘破旧工业区的货仓改造工程中,以其对城市、建筑的深入读解和再造想象,赋予它以真正意义上的“新解构”生机。
中华世纪坛艺术馆的“沸腾的天际线”展的靓丽的展名、银色的邀请函和前卫的展示空间设计,都意味着它必然把弗兰克·盖里的作品作为展览的主题(北京有着充足的艺术人口和时尚品位)。果然,盖里的作品和录像贯穿着整个展览,由于展示空间被完全打开(说明文字被有意淡化),图片的精心调整(去掉了一些有关圣塔·莫尼卡学派的黑白的观念艺术作品),所以展览就展现出与弗兰克·盖里的作品完全契合的趣味。在广东美术馆的展览上,对盖里访谈的录像是用普通的电视播放的,所以大多数人(包括我)都是从前 面一晃而过;这次中华世纪坛美术馆的展览是用巨大的投影播放,虽然清晰度较差,但它却吸引我完整地看了一遍。不用说,通过盖里的陈述,对他作品的理解还真是深入了一层。
两个美术馆的论坛设计也颇不同,广东的跳跃性较大,从座谈会、少儿活动到与地产项目咬合的“新解构与人居革命”的讨论会,处处显示出与城市的密切关系;北京的则稳坐大本营,各种活动突出对建筑文化的深层关怀,处处表现出对现实的强烈关照。
但是,我觉得两个展览的外围活动围绕展览内容本身做的文章太少了,盖里及其圣塔·莫尼卡学派的建筑曾经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建筑潮流——解构主义的“领头羊”,并且至今盛名不衰。尤其重要的是,在当年的解构主义建筑师群体中(著名的还有埃森曼、屈米、库哈斯和哈迪德),盖里的作品最通俗易懂,所以他在通俗文化领域也最著名。如果循此难得的机会向社会普及一下相关的知识,应该是事半功倍的,然而两个城市的分别被从空间和天际线角度强调的展览,外围活动基本上与展览本身游离。
那么两个性格不同的相同的展览本身是否完整地抓住了盖里或者圣塔·莫尼卡学派建筑的精髓了呢?这倒是个值得观察和思考的问题。
在我看来,弗兰克·盖里和圣塔·莫尼卡学派建筑的精髓既不是“解构空间”,也不在于让天际线“沸腾”起来,而是在于探索建筑与城市间的深刻的扭结关系,也就是说,恰在“空间”与“天际线”之间。就像广东美术馆的展览的埃里奇·欧文·莫斯作品的解说词所说的:“洛杉矶的城市发展总倾向于拆毁一切旧的东西,意图把它们一笔勾销。莫斯反其道而行之,以一个有丰富想像力的方法,给已失去原来功能、风格已经过时的建筑物以新的用途,再解构常用的轮廓,把该市平凡的建筑遗产改头换面,释放出新的能量和意义来。”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