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城市话题:城里城外哪里才是适合居住的地方

admin 2004-02-28 来源:景观中国网
一直备受广泛关注的北京城市规划问题成为近日北京市“两会”中的热议话题,会上首次发布的《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中,明确提出了把北京建成适宜人居住的城市的目标。这一
一直备受广泛关注的北京城市规划问题成为近日北京市“两会”中的热议话题,会上首次发布的《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中,明确提出了把北京建成适宜人居住的城市的目标。这一发展战略是在北京面临新机遇,迫切需要新的发展空间,但现实规划空间容量又趋于饱和,难以容纳新的城市功能的背景下出台的。   也许土生土长的北京人都亲身体验到了这一变化,30年前,北京城往西,到了动物园就叫出城了。现在,连三环路都已经从城市边缘变成了市中心,要到香山才算是城市边缘。以三、四、五环路为代表的北京城的格局也发生了很多相应的变化。据一位在房地产业界工作多年的售楼小姐说,现在南到三环,东、西、北边到四环都可以算得上是城里。   一直生活在海淀一带的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张颐武先生在一次访谈中就感慨:白石桥路是我生活的线索与轨迹,这十几年来,生活在这里的最大感受是空间上会经常感觉有些东西在不断消失。以前,从白石桥骑车到北大的时候会发现两边都是农田,现在这些农田都消失了,周边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正是这种旧城不断扩大,过去那种“宁要老城一张床,不要城外一间房”的观念如今在人们心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北京变大了”这是每一个生活在此的人们的真实感受。郊区城市化和城市郊区化的口号在喊了很多年以后,终于在私家车爆炸式增长的情况下成为现实。   如今北京五环周边拔地而起的楼盘,如望京、天通苑、亦庄等相对成熟的社区一直处于热销,价格也大有攀升的势头。有车族在车轮的驱动下,有了新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市区居住环境的恶化和追求高品质的生活环境的愿望使城里的有车族有了“到城外去”的心态。   业内人士这样分析,城市变迁从世界范围来看,有四个阶段,第一是城市化,第二是郊区化,第三是逆城市化,第四是个泛城市化。今天的中国处在城市化与郊区化这两个阶段之间。   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有了车,北京人口向外迁移的数量越来越大。城区迁移人口中,78.4%的人口迁到近郊区,14.3%的人口属于城区之间迁移,7.3%的人口迁入远郊区县。同时,北京住宅重心发生外移,根据北京市建委提供的数据,城区以外的住宅开发活动与日俱增。城区住宅面积占全市的比重由1949年的77.9%降到2000年的11.6%,而近郊区则由5.5%升至43.8%,远郊区县由16.6%升至44.6%。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研究部部长刘世锦分析,汽车的存在和发展大大拓展了人们的活动范围,从而拓展了城市的发展空间。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人居环境设计研究所所长刘东卫也认为:“汽车带来的影响中,城市郊区化,郊区城市化首当其冲。在西方发达国家的郊区化发展过程中,私人小汽车的普及和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完善是郊区化的第一个必要因素。”   曾在国外生活多年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所柏兰芝教授认为,探讨城市化的问题,在美国基本上是汽车文化与汽车消费带动的,工业革命后,为了满足军事功能、商业功能,于是让人口聚集在一个地方,从事工业生产。这一举动造成了很多问题,譬如道路非常拥挤。美国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高速公路发展使农田绿地变成建筑工地,还有空气污染,有些人排3个小时队才能去上班。美国人原本想要发展有趣的生活,但事实是生活质量竟然在后退,城市生活慢慢消褪在郊区化生活中。由此,“我们今天在面对城市化、生活化,加速发展过程中,应该好好总结西方的经验和教训。”   目前,北京市在近郊区建设的望京居住区,规划人口将达25至30万,在远郊区建设的回龙观居住区,规划人口将达30万。它们的人口规模已相当于一个城市,但它们的功能只以居住为主。有人戏称其为“睡城”。   我们的城市究竟该如何规划,人们要如何选择居住地?到底是在城里还是城外好?北京大学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中心学位委员会主席叶文虎教授表示,城市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最终落脚点应该是为了人们的居住和生活,究竟什么样的环境适合居住是有很多指标的。   一般说来,适宜人居住的环境应该满足三种条件,一是好的物质环境;二是一个好的人际环境;三是好的精神文明氛围。当然,适宜人居住的城市还有一些具体的人口密度指标、环境质量指标、人均医疗设施指标、投资环境指标等等。   住在城外的N条理由   亲近自然:很多选择住在城外的人,都看重了城外良好的空气质量。在远离城市的生态环境中,有对人体健康有利的空气负氧离子。据测定,一般住房中每1立方厘米氧气中的离子含量为25至450对,城市街道上为0至500对,公园里为170至600对。在山顶上为240至1100对。   空间开阔:有人算了笔账:在城里买七八十平方米房子的钱,按三环内商品房8000人民币一平方米的价格算,在城外可以买到160平方米。喜欢房子空间开阔的闫非就选择了郊外,他原本打算在城里购房,后来在朋友“怂恿”下去看重了一套通州区的房子。买房后家里还剩了些钱,做过几笔生意后,最近刚换了辆帕萨特。对于在城外购房的决策,直到现在他还很得意。   人口密度低:2003年初,原本住在亚运村附近的柴女士搬到了五环外的翡翠城。放着四环内180平方米的公寓不住,搬家到五环外的355平方米的别墅住。柴女士在接受时讯记者采访时说:“是看中了小区人口密度低,外部的环境安静不事张扬,正好符合我个人的风格。”柴女士觉得搬家后清净了许多,闲暇的时候就躺在自家的露台上,很轻松舒适。   道路通畅:柴女士孩子在西北边上学,别墅在西南边,但这并不妨碍什么,因为家中有车而且道路通畅,一般单程也就30分钟,跟原来住在亚运村的时候所花的时间差不多。并且孩子还住校,只有周末才回家,所以他们从来没觉得搬家后有什么不方便的。从新家到机场(西南到东北边)走五环只花上40分钟就能到达。这与过去住在亚运村花的时间几乎一样,因为城内堵车,在路上待的时间反而更长,特影响心情。   城外居住城内出租:赵先生和老伴以前住崇文门附近,因为年纪渐长,他们都想找个清净的地方生活。在邻居的推荐下看上了天通苑的房子。老两口经过一番挑选买下了一套120多平方米的三居室。加上贷款,家中的积蓄足够对付。他们决定将崇文门附近的小两居租给上班族,每月的租金够付月供了。因此,二老搬到城外的大房子里安享晚年。   住在城里的N条理由   交通便利:住在城里上班生活都方便,尤其住得离单位近简直是种享受。购物也很方便,超市、邮局、报亭一应俱全,而且走几步就到。“人说,近水楼台先得月,也不过就是如此感受吧。”林女士这样说道。   人气够旺:“我们这个年纪就喜欢热闹,要每天走出家门一片空旷,既无车马声也看不见多少人,非得憋死不可。我就喜欢那种车水马龙的气氛,绝大部分时候我都不喜欢一个人呆着,因为那样很孤独郁闷。”今年25岁的彬彬这样对时讯记者说。   身份象征:“我要买房就买南城的,二三环之间的价钱也不过5000多一平方米,比起北边和东边要便宜多了。这两年我可着劲儿攒钱准备首付,我父母也替我存着钱,要攒够首付了就可以算得上有房了,有了房才能算得上真正的北京人。要不然会有谁愿意嫁给我?我是不会买五环外的房子的,买城里的房子哪怕小点都行。我就是从农村出来的,怎么着也不能再住郊区了。在乡下的老父亲就曾问起我:买的房子在哪儿,离天安门有多远啊?我总不能买个郊区的房子等家乡的父老乡亲来了,说,跟咱们村没多大不同吧?”工作三年多的任强先生坦白地说。   孩子就近上学:“很多家都会有两套房子,其中一套的地点肯定离孩子的学校近,而且还得是重点学校。我们当时在西城买房就考虑到孩子以后可以上好学校,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可是至关重要的。”王先生意味深长地说,这是所有家长们的共识。为让孩子进名校,更为孩子将来上学方便,很多家庭不惜重金。那些没有名校坐镇的小区楼盘也往往抓住这一心理,纷纷和名校合办学校,以吸引更多客源。   生活方式多元:“住在城里可以有多种生活方式选择,比如看电影、唱卡拉OK,和朋友泡酒吧,玩到几点都行,不用每天下班就着急早早回家;也不用考虑太晚回家费用太高或者安全没保障。尤其是遇到过节的时候,同事们纠集到一块儿疯玩时就着实让人烦,既想玩又玩得不痛快。”杂志社编辑小英说。除了睡觉,工作、购物、休闲都要去城里,翟小姐就是例子,虽然住在大西洋新城,但吃饭却要开车到燕莎商圈的浮士德餐厅,购物要到太平洋百货。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