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看设计   /  景观  /  正文

瑞典哥德堡禧年公园景观设计 | MARELD+atelier le balto

景观设计学 2022-06-09
原创
  • 项目名称:
    瑞典哥德堡禧年公园
  • 项目地点:
    瑞典哥德堡
  • 项目规模:
    5hm2
  • 设计公司:
  • 委托方:
    哥德堡市政府
  • 建成时间:
    嬉学园一期2021年建成,二期2023年建成;水岸园2018年建成
  • 所获奖项:
    2019年瑞典建筑师锡耶纳奖

导 读

瑞典哥德堡禧年公园的设计采用“双轨并行”模式——其永久性园区于2021年底竣工并开放;自2014年起,一系列临时公园和设施将随着若干公众工作坊的开展陆续建成。场地的逐步演化给了生态系统适应的时间,也使公众有机会直接参与建设和种植活动,同时间接表达自己对公园的关注点以及期望。该设计过程强调观设计师与场地维护人员的紧密合作,以期在长远的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创造美学价值,亦强调了景观设计师持续参与公园维护以及数字工具应用的重要性。该项目还采用岩土工程技术建造了一片缓坡湿地,并创建本土与引进物种混合的植物群落。通过这样的原型设计和测试,广大公众、维护人员和专家都参与到项目中,从城市生态系统、荒野景观和美学角度促成了一场有关景观持久性的对话。


注:本文为删减版,不可直接引用。原中英文全文刊发于《景观设计学》2021年第2期“持久性景观”专刊。

获取全文免费下载链接请点此处


始于原型设计与试验

——瑞典哥德堡禧年公园的景观设计

Prototyping a Park

—Landscape Design of Jubileumsparken in Gothenburg, Sweden


马丁·埃里克

Martin ALLIK

MARELD景观事务所景观设计师,爱沙尼亚塔林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


1 背景

哥德堡是位于瑞典西海岸的一个港口城市,作为纪念,一个名为“禧年公园”的项目于2014年启动。该项目位于哥德堡市中心尤塔河岸边的一个前工业港口——“自由港”。在未来的数十年里,除了这座公园,这里还将建起一个新城区。禧年公园将成为这片区域中具有纽带意义的公共空间。

1.png

禧年公园的平面图展示了周边所有的并行项目和未来街区 © atelier le balto, MARELD

2.png

禧年公园原本是一处杂草丛生的场地,在图中以深色虚线标记。 © atelier le balto, MARELD

项目将持续数年,涉及多个地点和多种设计途径,与其说它是一座公园,不如说它是一个公园系统。项目采用临时性和永久性“双轨并行”的渐进式设计过程。[1]项目在初始阶段举办了若干公开工作坊,搭建了多处临时性装置。2016年发起了一项设计公园永久园区的国际竞赛,MARELD景观事务所与le balto工作室联合团队的“嬉学园”方案中选,该方案还包括一项前置任务,即设计、建造一座临时性“水岸园”。本文将重点介绍这两部分的设计和施工过程。

+4.jpg

禧年公园最初5年内的演变:场地的样貌在过去几年中已逐步变化。© atelier le balto, MARELD

3.png

港口遗留的巨大混凝土板完好无损,形成了贯穿公园的中轴线 © atelier le balto, MARELD

20世纪初,这里还是一片人迹罕至的湿地。在接下来的数十年里,大规模疏浚和填海作业将这里变成了一个工业航运港口,直到21世纪初该产业撤出市中心,只给港口区留下了大片污染严重的土地,这一历史也已渐渐湮灭在城市景观中。20世纪末,城市中的湿地几乎已经消失殆尽,而荒地虽然数量较多,因此,设计过程从一开始就确定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出发点——湿地和荒地的质量都必须得到提升。设计的第二个出发点是生态系统与社会文化遗产的不可分割性。因此,本次设计恢复了水岸特有的湿地和茂密植被作为背景,并通过材料选择和细节雕琢再现了对比性的工业景观色调,以呈现后工业场地的本真风貌。


2 作为试验场的临时公园

禧年公园项目曾通过公开工作坊建造了一系列临时装置。这种方式使人们有机会直接参与建设和种植活动,同时间接表达出对公园的关注点以及期望,并得以体现在最终方案中。这虽然使设计师必须在不同季节、天气,甚至一天的不同时间亲临场地,但他们也得以与广大公众接触,并和不同市政部门与使用者群体就城市生态系统、荒野景观以及审美体验进行更广泛且贯穿项目全周期的交流。通过此类讨论,设计还整合并直观呈现了全球气候目标,以在未来的日常实践中建立应对快速变化的环境的韧性。

4.png

当地的老年人和年轻的新移民应邀参加了一次工作坊 © atelier le balto, MARELD


3 激活自发性

城市绿地管理不仅能显著影响绿地的美学或休闲价值,也关系到其生态质量。过度使用特定植物物种会显著降低绿地的韧性[2]。其次,追逐潮流种植意味着,一旦潮流过去,绿地便可能因失去吸引力而被重新设计,生态网络将因此被破坏。要保证城市绿地的持久性和韧性,关键在于建立一个灵活自由的设计方案。

因此,团队尝试以自然演替作为水岸园的补充种植策略。这种激活自发性的策略使场地植被生长不拘泥于最初的纸面设计效果,从而大大减少了新栽植被人工矫饰的痕迹—缺损的树冠、倾斜的花茎,或密不透风的幼树和灌木丛都可以增加植被结构的多样性,以及探索和游玩的价值。此类先锋群落生境吸引游客探索、体验城市中的自然,让儿童能更自由地游戏,也鼓励青少年挑战自我。

不过,允许自然演替并不意味着不需要维护。设计师与市政维护团队进行了创造性园艺合作,以决定公园不同区域的植被演化方向,例如为保证安全性和视线通透而控制林下层,并培育城市荒野。


4 时间因素

曾经的工业活动使自由港的土地受到了污染。植物修复本应是逐步清理土壤和重建生境的首选方法,但为快速见效,市政府决定改用移走受污染的土壤、铲除零星植被的处理方式。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保持已经很脆弱的生态系统的连续性?

由于清除污染物需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分几个阶段进行,水岸园便成了节肢动物、小型哺乳动物、鸟类和其他生物的临时庇护所——它们将有20年时间逐步扩展自己的栖息地,直到现有场地逐渐变成未来的公园。

保持连续性不仅是出于美学原因,也是对场地生态系统现状的考虑:在自由港这样的露天场地上,新的植被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生长才能开始为生物营造适宜的微气候。因此,今天设计并建造了它的这一代人必须能够和下一代人一样享受公园景观——这意味着在设计时要考虑到生态演替。

方案用生长快、适应性强的桤树、桦树和柳树作为现有先锋植被的补充,这些小树林可以使公园的垂直植被结构很快成型,并为一些不耐强风、灼伤但对于成熟的水岸森林必不可少的慢生植物种类提供庇护。景观设计师只是开启了这个进程,并为之定下提一个长期愿景,然后把结果交给自然去塑造。因此,长时间跨度的种植策略和设计方案是实现持久性的另一个关键点。

5.png

密植的树群为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并增加了自由港裸地的生物量  © atelier le balto, MARELD

6.png

选用的桤木和杨树具有强大的根系,可以有效地吸收地表下的水  © atelier le balto, MARELD

7.png

栽种两年后,新植被很好地融入了图中右侧原有植被中   © atelier le balto, MARELD


5 应对气候挑战

在开展设计工作的同时,团队还进行了岩土工程计算,结果表明需要一个水下压力堤,以防止未来的公园及其周边地面沉入河中。于是,团队决定进一步提升这一基础设施的生态与游憩价值,修改压力堤的剖面结构,增加基质层以便重新引入滨水植被,从而形成一片宽阔的缓坡湿地。

8.png

木质栈道穿行其中,使游人们能漫步于湿地之上,获得更好的亲水体验  © atelier le balto, MARELD

9.png

矿质河岸是一个伸入水面的岩石斜坡  © atelier le balto, MARELD

到21世纪末,禧年公园的部分区域可能会经常被洪水淹没,但公园主体仍然存在。大多数景观植物种植在稍稍抬起的地面上,在极端高水位时将形成由若干个环礁组成的迷你链岛。新设计的水岸森林也与波动的河流水位相适应,体现了自发性种植方案的重要性。除了具备美学和探索价值,场地上的现有植被还可延续当地物种基因库。


6 园艺与数字化工具相结合

目前,哥德堡正在快速搭建数字孪生体——一座在线免费访问的虚拟城市,团队希望嬉学园可以成为其中重点展示的细节节点。在未来的数十年里,“数字孪生”技术将改变城市监测并记录碳留存、生态系统健康程度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变化的方式,还可用于监测嬉学园的土壤湿度和温度,以准确预测灌溉需求。随着整个自由港城区逐渐建成,更多相关测试也将展开,并将更多的实时数据纳入数字孪生城市。


7 总结性思考

“唯一不变的是变化”——这是禧年公园设计方案的基本理念。在本项目中,景观设计师不只负责建造场所,还负责并积极参与场所的维护。此外,采用“边规划边建设”的方法,可以在公园周围的新城区竣工前,让自然过程更加自由地发生,从而逐步建立韧性城市绿地。景观设计师深度参与临时性公园的建设和维护,不仅可以指导永久性公园的开发,而且能为其开放后的一系列研究项目提供更多的反思和教训。

尽管有最佳的计划、翔实的指导文件和有远见卓识的政府官员,但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仍很难实现。其中,韧性景观设计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城市/社区、陆地生态系统健康等目标,但如果美学、生态、教育价值和维护措施不能全部恰当体现并发挥作用,就无法营建真正的持久性景观。


项目信息

项目地址:瑞典哥德堡

项目面积:5h㎡

项目委托:哥德堡市政府

景观设计:MARELD景观事务所、le balto工作室 

首席设计师:Véronique Faucher、Marc Pouzol、Nil Lachakreff、Oskar Ivarsson、Martin Allik

项目团队:Ludivine Gragy、Marc Vatinel、Kerstin Lönnhag、Charlotte Sellbrandt、Julia Vilkénas、David Gough、Lisa Erséus、Bo Larses、Johannes Josefsson、Laura Bergman

项目合作:哥德堡市公园管理部、Raumlabor设计事务所、New Order建筑事务所、Light Bureau建筑照明设计事务所、AFRY国际工程设计和咨询公司、Hifab管理咨询公司,以及参与禧年公园其他区域建设的伙伴(如Recetas Urbanas、Topotek1)

设计时间:2016~2021年 

建设时间:2017~2035年 

建成时间:嬉学园一期2021年建成,二期2023年建成;水岸园2018年建成 

所获奖项:2019年瑞典建筑师锡耶纳奖


部分参考文献

[1] Diedrich, L., & Dahl, C. (2016). Ile de Nantes 2000–2010: a method for the meantime?. Journa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11(2), 72-83. doi:10.1080/18626033.2016.1188576

[2] Thompson, H. (2012). Plant Science: The Chestnut Resurrection. Nature, 490(7418), 22-23. doi:10.1038/490022a


参考引用 / Source:

Allik, M. (2021). Prototyping a Park—Landscape Design of Jubileumsparken in Gothenburg, Swede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rontiers, 9(2), 96-109. https://doi.org/10.15302/J-LAF-1-040023


编辑 | 王胤瑜

翻译 | 李慧彦、王胤瑜

制作 | 张晨希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勿以景观中国编辑版本转载。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投稿邮箱:info@landscape.cn

项目咨询:18510568018(微信同号)

0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