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看设计   /  景观  /  正文

重庆万州吉祥街城市更新景观设计 | 纬图景观

WTD纬图设计 2021-11-04
原创
  • 项目名称:
    重庆万州吉祥街城市更新
  • 项目地点:
    重庆市万州区万达金街
  • 项目规模:
    2 400㎡
  • 设计公司:
  • 委托方:
    重庆市万州区住房城乡建委
  • 建成时间:
    2021年
  • 图片来源:
    三棱镜

©️三棱镜06.jpg


这是一个由万州老城区政府主导的项目,万州作为一个很典型的山地城市,在城市的老城区里面存在着很多地势拉的很窄、很高,生活界面也很破败杂乱的老街巷,这些老街巷空间正在失去它原本的生活氛围,正在变得死寂沉闷,居民也在逐渐流失。政府很迫切的希望找到一个街巷更新的切入口,为打开万州城市旧改更新的局面,提供一个有效的示范。

而本次改造的场地,正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它处在城市新与旧空间的一个交界面上,前靠新商业,背靠着一片老旧的街巷居民区,对于整个老城区来说,它是一个很小的点,但这个“点式” 街巷微空间,联系着上下半城,联系着现代街区与老旧生活区,联系着母城的过往,我们设计希望尊重现有巷道肌理与风貌,实现传统与新兴业态融合共生。通过“点式”街巷的改造,促进城市的有机微更新,产生网络化触发效应,促使社会资源共同参与的主动改造。


联系着上下半城的街巷空间


用时尚的元素,在老旧的街区上搭建起与年轻人互动的桥梁,同时保留场地的时间属性,让新与旧,时尚与复古在这里碰撞,交织,让每一位外来者与原始居民都能找到更好的归属,形成一种更好的生活状态。


点式街巷更新,激活面式城市更新

©️三棱镜036.jpg



场地背景 


吉祥街是从万州港至万达广场进入万州母城的一个通道空间,向前连接着繁华热闹的万达金街,背后是一片老旧的半山居住区,狭窄的巷道向上连接着母城历史记忆的行署大院。而项目的中心场地是一个附属于老旧社区的边缘背景生活空间,被围合成一个三角型区域,两端通过窄长的甬道与外面的万达广场连接。


项目周边分析

周边分析.jpg

周边分析局部放大

周边分析局部放大.jpg


中心场地空间愈渐老旧破败,景观风貌形象差,引入段甬道空间车辆堆积、环境脏乱,街道的视觉主立面为万达商业建筑的背立面,挂满了空调机、管线杂乱,并且场地存在着高差复杂、居住界面混乱等一系列问题。设计旨在将破旧消极的老城街巷,改造成为一个连接新生活与旧文化且充满记忆纽带的空间,复苏万州市井的烟火生活。


场地原始照片

640.webp.jpg



设计策略 


对于场地的使用,我们既要服务于周边居民,又不只是服务于周边的居民。周边居民对场地的生活需求,如何在更新中既能被得到满足还能让空间得到提升?同时,如何让年轻的群体愿意走进这个原本消极的空间里来?这是我们所面临的具体挑战。

基于”猛追湾“项目的沉淀,我们进行了多维度的文化叠加,解决和提升本地市民的生活需求,并且适当的引入了网红业态,吸引时尚年轻消费群体。它的成功让我们认识到,城市更新首先要立足于场地本身,尽可能的保留住场地基底,服务于本地市民生活活动,并且合理适当的商业运营,引进更多年轻载体和鲜活的力量,才能从根本上活络老街。


项目平面图

平面.jpg



具体设计 


1.整合升级社区生活空间

设计基于现状出发,保留了大量老的基底,对场地原有结构、树木保留,进行重新解读与包装,围绕现有的黄葛树打造月光剧场,城市书屋和览书一隅等空间。将原本杂乱的、消极的空间进行新的诠释。不仅满足原有居民的生活功能,服务于本地市民生活活动。还增加更多可能性的场地功能,以吧台和坐凳的形式,呈现室外书吧这样的小空间及外摆空间,提高空间的利用率,为人们提供停留、交谈、活动的休闲平台。让本地居民在这个空间里唤起记忆,延续他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同时满足更多年轻人的审美喜好。通过设计的手法进行升级的同时,让整个空间更富有层次,变成一个积极性,包容性,多元化的空间,在延续原有居民生活方式的同时,能够吸纳更多年轻人进入空间。


对空间进行整合,让整个空间变得好用

©️三棱镜025.jpg

场地原始古树被保留

在场地中延续着他们的生活方式,聊天休息的居民

吸引更多不同的人群,激发社区的活力

©️三棱镜028.jpg


把原有的,不能动的防滑桩和用混泥土浇筑的沼气池,以及很多杂乱的管线,在立面上采用铝板包的手法,使其变成类似于穿孔板形式的剧场文化墙。


剧场文化墙


将咖啡店与外部的阶梯区域整体打造成览书一隅的休闲生活空间,水磨石打造的大阶梯,解决原有的场地高差,局部点缀着黄色钢板的图形,丰富的阶梯式坐凳空间。


阶梯式休闲生活空间



2.更新和复苏活力业态

旧城改造的成功与否和招商运营起着很大的联系,改造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合理的商业运营与植入,才能真正的使改造过后的空间不再是死寂的空间,才会让整体的空间体系变得活灵活现,才会有更多的人群参与进来。项目有别于常见的老街商业形式,以点状存在的商业业态,代替片状的底商模式,对场地进行整体的梳理,对于部分临街建筑进行改造与重建,打造网红咖啡店,引入更多年轻载体,推动地摊儿经济等,为街区注入鲜活的力量,带动老街氛围,从而吸引年轻群体进入空间,激发社区活力,活络老街。


“点状”的业态分布

业态分析.jpg


结合场地打造灵活市集,预留足量空间,满足特定时节的市集、营销展示等活动需求。带动老街的地摊儿经济,置入新的时尚业态,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使用,为街巷注入互动性和时尚性的活力体验。


适当的商业带动,引进更多年轻载体和鲜活的力量,活络老街氛围

©️三棱镜011.jpg

空间的有机更新,增强了园区的公共性和互动性

©️三棱镜018.jpg



3.多维度文化记忆的叠加

除了延续生活在这个地方的居民本身的生活文化,设计把场地本身承载着记忆的东西被完整的保留下来。在场地置入城市记忆,通过景观的手法,将万州港过去的记忆文化载体,演变成我们的景观墙体、景观装置等景观元素。让居民和游客走到这个空间的时候都可以跟场地产生共鸣,成为连接生活和文化的记忆纽带。


记忆的纽带需要我们把生活与文化作连接

©️三棱镜015.jpg


在入口空间用虚影的格网设计了拱门,作为进入老街的起点。这个梭影之门由30万根钢丝组成,选用纯洁、超脱凡尘的白色,以包容的姿态,轻盈的形式凝集居民与游客,也在夜晚点亮了万巷的深处,作为上下半城的联系入口,越过这时空门洞,回望“那些年”万州区的文化轨迹,展现着母城过往的生活百态。


梭影之门由30万根钢丝组成

640.webp (1).jpg

©️三棱镜041-1.jpg


在空间狭长局促的引入段,设计对原有杂乱的停车空间做了位移和调整。甬道空间,我们通过全新的半包裹和侧立面植入文化的手法,形成一个全新的,一个U型半包裹的空间。围墙四周,青灰与橘黄、米白的色彩碰撞,让整个巷子极具现代感。


半包裹的U型甬道空间

©️三棱镜040.jpg


以多重文化记忆的载体,参数化的形式与镂空钢板景墙的设计,当人们远看的时候利用反射可以看到过去老城的风貌,以前的万州港、西山钟楼的繁荣景象,增加了文化底蕴,唤起人们对万州过去的记忆。


景墙分析图

单墙分析.jpg

甬道两侧景墙的城市剪影


这原本是个很消极的甬道,在夜晚的这个空间里面,没有灯,很暗,设计师结合文化景墙做整体了透光的设计,使整个空间呈现出一个很温暖的甬道空间,让人们能够安心的回到自己小区里面。


夜间的透光文化景墙

©️三棱镜012.jpg


月影墙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万州本地人们小时候对江面月影的记忆。把月亮倒影作为一个连接纽带,让本地居民在这里唤起过去的记忆,能够得到更多的东西。月亮墙还有着科普的功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在这里打卡,我们在景墙上做了上玄月下玄月等月亮阴晴圆缺的变化。月亮也唤起人们的乡愁,对街巷的过去产生回忆与遐想。


景墙分析图

墙分析.jpg

唤起人们记忆的月亮墙

©️三棱镜022.jpg

©️三棱镜021.jpg

科普的功能,记录着月亮阴晴圆缺的变化

©️三棱镜017.jpg


对于街巷的生活记忆,巷道随处可见的老基底文化,青石,台阶与空间属性是我们不能设计出来的历史痕迹。通过留改甄别保留街巷肌理和人行尺度,发光玻璃砖作为入口的引导。


巷道结合灯光引导,给保留的街巷肌理与古树增添一丝静谧

©️三棱镜08.jpg

街巷空间记录着老街的生活场景与记忆

©️三棱镜020.jpg



4.以景观为主导的巷道界面更新

设计首先从空间和界面上去规避和提升环境脏乱差的视觉形象,临街老旧的危房,基于成本的考虑,做了拆除,以同面积同位置进行恢复,改建成一个小体量的商业建筑,通过对建筑切角,延续古树的生长路径;并对临街的居民住宅进行代建,尊重原住民的生活方式,对建筑外立面进行了最大程度的保留,局部做饰面改造。


从空间和界面上去规避和提升环境脏乱差的视觉形象

640.webp (2).jpg

保留场地的大树,在立面上保留居民建筑的肌理

©️三棱镜026.jpg


我们与上海大椽设计共同完成建筑的构思设计,这个有趣的小体量建筑。因建筑与一侧的大树枝桠交错,为避免建筑对原有大树的破坏,将原本四方体的建筑刻意切除一角,让大树和建筑的关系给保留下来,而形成了现在的咖啡吧。


保留了大树与建筑的关系

640.webp (3).jpg

切除一角的咖啡吧,出于对古树与巷口的尊重

©️三棱镜027.jpg


对部分临街居民建筑底商进行饰面代建更新,改造原有建筑一层立面,植入文创休闲业态,延伸外摆空间,塑造场地调性。


万达商业建筑的背街的巷道空间

640.webp (4).jpg

对部分临街居民建筑底商进行了代建更新


对万达商业建筑的背街立面,设计保留大部分原有墙体,且延用本土化的砖,这些材料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与地方的联系以及生活的真实性。同时引入现代玻璃与钢材料,形成传统语言与现代工艺的对比,更具时代冲击感,体现文脉的延续性。保留并修缮原有青砖墙面,空调外挂机位设计外包穿孔板 ,形成有韵律的立面。

穿行于曲折的巷道空间,其魅力就在于,品味人间烟火,感悟邻里万家。


设计师说: 

旧改做完了以后,可能会解决一些问题,比如街道变新了,变好了,居民呆着更舒适了,但是作为整个城市的发展来说,如果旧城区的活力没有被带动起来,没有形成一个内循环的生态圈。那对于改造这件事,严格来说,就是没有成功的。

做旧改的核心目的除了让人觉得焕然一新,更重要的解决民计民生,让原本的居民能够在这个空间待得舒适,更重要的是激发社区的活力,让更多的人愿意进来,最终使业态需求得以复苏,能够持续性的促使更多的社会资源共同参与进行主动改造,老城区才能算是正真被激活了。商业的运营,商业的置入,能够真正的让整个空间不会是在改造完之后还是一个死空间,它会整体让我们的空间体系变得活灵活现,会有新的和原本的居民参与到这个空间里来。

它和过去之间仍然有一个纽带,因为居民还在这里,过去的那个空间结构还在这里。我们通过景观的手法将过去的记忆置入到场地里,连带出来更多的记忆,场地跟过去有连带关系,而不是一刀切, 把过去和现在完全切断,形成了一个完全新的东西,那就失去了老街原本的味道。另外,还有不一样的点就是商业的控制度,很多老街商业化过于严重。在老街巷中商业是因为生活需求而产生的业态,它是点状而非片状存在的。对于旧城改造,我们提倡的是为了生活而商业。

关于设计,我们提倡尽可能更多的保留原始场地的一个属性,保留他们的生活方式。关于商业运营,我们提倡做更生活化的一种运营,商业的植入,是模拟生活的一个形态,生活形态就是有部分商业,但更多的是生活,而不是让商业替代生活。因为有了生活,才有了商业!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重庆万州吉祥街城市更新

委托单位:重庆市万州区住房城乡建委

设计单位:WTD纬图设计

完成年份:2021

设计团队:李卉 李彦萨 田乐 李丹丹 侯茂江 王璐 潘宇杰 李理 童征 石雪婷 李超 欧梁薛 张书桢 姚淞骅 张宗果 俞正伟 汪晓卫

建筑改造:上海大椽建筑设计

景观施工:重庆吉盛园林

项目地址:重庆市万州区万达金街

项目面积:2 400㎡

摄影版权:三棱镜

文案策划:mooool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勿以景观中国编辑版本转载。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投稿邮箱:info@landscape.cn

项目咨询:18510568018(微信同号)

2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