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看设计   /  景观  /  正文

西安市明城区新型社区生活圈规划研究 | 2019LA先锋奖获奖作品

全国高校景观设计毕业作品展 2021-02-22
原创
  • 项目名称:
    西安市明城区新型社区生活圈规划研究
  • 项目地点:
    西安

获奖作品信息

作品题目:《西安市明城区新型社区生活圈规划研究》

参赛作者:何其美

指导教师:李皓

毕业院校:西安理工大学

何其美

何其美



项目简介

本课题是在宜居城市理念指导下,以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系统优化为主要手段,针对当前西安市明城区居民生活宜居性问题,进一步重构明城区社区生活圈系统。

近年来,在我国城市双修理论引导下,西安市明城区进入了新一轮城市更新阶段,本次课题重点围绕“明城区社区居民生活服务设施便捷性、老旧社区建筑空间多元功能置换、社区公共空间营造以及新型社区康体绿地系统建构”展开了深入研究。在具体规划设计中,还通过利用大数据等分析技术以及居民生活行为需求的角度,全面优化调整明城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与共享性,整体打造“健康、活力、共享、多元”的西安市明城区新型社区生活圈模式,希望能通过本次课题能为明城区居民城市生活提供进一步优化探究。


▲以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系统优化为主要手段,针对当前西安市明城区居民生活宜居性问题,进一步重构明城区社区生活圈系统。

▲通过对西安市明城区的社区生活圈优化探究,构建新的生活模式,引导居民的“多元、健康、活力、共享”生活方式转变。

▲开放数据以及大数据的分析方法为明城区生活圈探究提供依据。整体把握明城区生活圈现状来进行合理的更新与优化。


详细说明

近年来西安在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中,以得天独厚的文化作为积淀,注入了活力新鲜的城市血液,使西安成为了一个充满希望、极具魅力和包容感的网红城市,而作为西安名片的城市中心明城区更是承载了西安这座古城的文化与内涵,在保留和修复了传统城市空间结构和历史文化遗址的同时,与现代化休闲商业综合体交织错乱,使得商业和旅游业的不断膨胀,城市功能偏向引导发展模式导致满足居民日常所需公共生活空间不断拥挤和缩减,严重影响了明城区居民生活品质和健康生活方式等一系列具有滞后性问题的城市病症,制约了西安向宜居城市的转型发展,因此在诸多变化背景下的新一轮城市更新阶段,探究优化西安市明城区社区生活圈规划已日益成为城市落实宜居理念和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手段。

本设计探究主要是对西安市明城区居民的生活圈规划与优化,以居民社区服务半径资源配置为着手点,根据明城区居民对日常生活满意度及其需求等方面调查分析,通过构建生活圈的公共服务布局规划和公共空间更新营造来改变明城区居民的生活品质与生活方式,为明城区居民社区生活圈规划提供进一步优化探究。

在具体规划设计中,一方面通过利用新数据环境下,开放数据获取渠道的多样性,以及大数据的分析方法为生活圈的研究提供参照依据,整体把握明城区社区生活圈现状才能进行合理的更新与优化。另一方面从居民生活行为需求的角度,根据居民日常活动行为特征来全面优化调整明城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与共享性。重点围绕“明城区社区居民生活服务设施便捷性、老旧社区建筑空间多元功能置换、社区公共空间营造以及新型社区康体绿地系统建构”展开了深入研究。并结合互联网+,将明城区生活圈的城市公共服务通过智慧平台搭建串联起来,构建多元共享的新型社区生活圈模式。


一、通过对西安市明城区社区生活圈规划探究实现以下几个目的:

【自足性】 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最基本的条件就是需要满足社区内部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的公共服务设施,将便民利民作为构建自足性社区环境的首要任务,以居住区为核心的锚点,合理的缩短日常生活服务与活动空间的各个驻点间的距离,较高的社区自足性可以节约较低的居民日常生活中的时间成本,提升了城市生活环境与居民生活品质。

【可达性】 有研究表明,考察社区居民可达能力的重要依据是出行时间、出行距离、出行方式等,步行可达范围反映了社区建成生活空间范围设施是否健全完善的衡量标准。购物活动属于满足其生存需求的基本活动,也是最为贴切居民生活的体现,而休闲活动等持续性的活动则需要满足居民更高级层次的需求,更倾向于在可达范围内进行出行。

【共享性】 指多个社区的居民对同一个设施或者同一公共空间共同使用的特性。社区的闲置资源共享的优化利用是解决城市社区配套设施利用率低下的重要途经,社区与社区间应该实现互通,通过共享、连通、互补和综合,将可叠加服务的丰富性以及不同时空的多样性的特征有效合理利用,取得共享城市资源之间的平衡。


二、总结以下四点构建明城区生活圈层的策略要求:

1)分级控制,配套建设。按照居住分级控制规划,针对不同级别配套不同类型的设施。

2)统筹布局,开放共享。鼓励学校单位将内部文体场所向周边社区开放,增补资源配套。

3)集中与分散兼顾。生活圈配套设施应按各层级圈层的服务半径相对集中分布。

4)独立与混合并重。在基础圈层应打造微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站式便利服务。


三、以下为优化明城区社区生活圈的几个重点方向:

圈层连接:营造人本尺度的绿色慢行路网

由于明城区围墙边界的保护形成了一个封闭拥堵的交通网络系统空间,内外交通不畅,极大地影响了居民日常出行效率。而道路的主要特征是对公共开放空间属性的强调,应将轨交车站与非机动车寄存站点与重要的公共空间与公共服务进行整合,方便不同交通方式相互衔接转换。并优先考虑路权和基础设施的分配,营造人性化设计的城市慢行系统。

服务多元: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人群的生活需求

经对居民行为观察发现,老人和小孩使用社区周边活动服务设施较频繁,但出行能力制约了活动范围的缩短,因此社区周边需添置重视老年人与儿童步行可达范围的活动空间及公共设施为主更能体现生活圈规划下的资源配置可达性的优化。另外,通勤人群的需求也是不可忽略的问题,这类人群生活节奏快,社区周边更需要强调生活服务便捷性,来降低时间成本提高生活效率。

时空优化:城市公共设施的可达性与均置度优化

通过对明城区公共服务设施大数据系统分析,及日常行为需求调查,合理完善明城区内以社区为核心点,将餐饮、购物、医疗、通勤、健身、休闲、文化等居民生活组成,以不同级别的服务设施通过设施步行可达性合理均置在社区生活圈层空间体系结构。居民日常利用率越高的服务设施越临近圈层中心。资源利用率偏低的可以社区与社区之间实现互补综合,在提高明城区空间资源的利用率的同时又合理的增强了城市生活服务的便利性。

功能更替:将健康理念植入城市绿地系统

由于对西安市明城区绿地系统和绿地健康功能进行研究,将区域内利用率低的公共空间进行用地功能置换和叠加,且学校单位等内部绿地应对周围社区居民实现开放共享,并对以生活圈层系统的分级绿地系统形成不同尺度和功能的绿地类型,营造一个全民健康的城市生活环境,通过绿地系统的再建设,满足居民健康、运动、休闲的生活需求,引导全民更加健康共享的生活方式,最终达到健康城市的目标。

文化映射:公共艺术品质提升的精神场所

由于明城区内存在大量利用率低的的老旧社区建筑,通过建筑空间功能置换,提升文化精神场所品质是既是丰富明城区居民多元生活需求的关键,也是加强城市共享理念下社区邻里关系交往和互动的介质,通过创客中心、文化集市、迷你图书亭、微型博物馆等趣味感的设施参与,进一步完善社区生活圈的文化资源配置,营造更具有邻里关系归属感的人文环境。

智慧共享:以互联网+引导的共享性互动平台

以共享平台将明城区公共服务设施通过智慧化的整合联系,将居民生活完善和丰富,引导居民参与部里间的互动,结合智慧生活与公共服务、公共空间将其分层分布。为社区居民的“吃、住、行、游、康、娱、购”生活七大要素,提供了更加全方位、智慧化、互动化且安全便捷的城市生活环境。


▲通过对西安市明城区居民日常行为与出行特点观察研究,提出切合居民行为需求制定相应的优化策略。

▲通过完善5~15mins步行可达范围内健全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七个方面公共服务设施新增,来取得共享城市资源之间的互补平衡。

▲以不同级别的服务设施通过设施步行可达性合理均置在社区生活圈层空间体系结构,合理的增强了城市生活服务的便利性。

▲将明城区交通设施结合与周边商业、开放空间以及绿地等公共服务进行整合联系,方便不同交通方式相互衔接转换,带动各环节发展。

▲通过绿地系统的再建设,将利用率低的公共空间用地功能置换,满足居民休闲运动的生活需求,引导健康共享的生活方式。

▲用“共享”的视角看待城市生活,通过智慧平台将公共服务粘度增强,提供更加全方位、智慧化、互动化且安全便捷的城市生活环境。

▲结合智慧生活与公共服务、公共空间将其分层分布,为社区居民的“吃、住、行、游、康、娱、购”生活七大要素整合连接。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勿以景观中国编辑版本转载。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投稿邮箱:contact@landscape.cn


0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