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看设计   /  景观  /  正文

2018LA先锋奖:物哀——新疆喀什高台民居的变化设想

全国高校景观设计毕业作品展 2018-11-14
原创
  • 项目名称:
    物哀——新疆喀什高台民居的变化设想
  • 项目地点:
    新疆喀什
  • 设计公司:
  • 所获奖项:
    2018LA先锋奖景观设计奖

参赛作者:王嘉琦 刘佳

指导老师:邢程

所在学校:西安工业大学

作品介绍:

喀什高台民居现在老城人民的居住环境十分差,绝大多数都是危房。为了改变当地的居住环境,保护高台民居的原有特色,对喀什高台民居进行改造。采用模块化时间性设计,保护完整古老建筑,重建坍塌废弃建筑,加固古城危楼,依据户主意愿保留或重建自修自建砖混建筑。以时间的推进,就像细胞新陈代谢,危楼的不断坍塌,老建筑不断老化,被新建筑不断的替换,打造高台民居不老古城,室内依附于新的建筑进行设计,提取特色元素,将色彩搭配和材料选取融入维吾尔族室内民居中,作到户型不改变,不需适应新环境。在当地居民能接受的范围之下,进行合理化设计,不仅深入的了解了他们的生活习惯,更加知晓了他们现阶段生活所处的种种问题,发现设计迫在眉睫。

LAF00369_Z01.jpg

▲区位介绍

LAF00369_Z02.jpg

▲原始场地介绍

LAF00369_Z03.jpg

▲现场实地探访及调研

LAF00369_Z04.jpg

▲设计初步构思

LAF00369_Z05.jpg

▲设计推进合理化

LAF00369_Z06.jpg

▲建筑场地设计方案

LAF00369_Z07.jpg

▲室内分析

LAF00369_Z08.jpg

▲室内调研

LAF00369_Z09.jpg

▲室内元素提取

LAF00369_Z010.jpg

▲效果图

LAF00369_Z011.jpg

▲效果图

LAF00369_Z012.jpg

▲效果图

LAF00369_Z013.jpg

▲弥撒角效果图


地形地貌 

喀什地区三面被山环抱,一面敞开,北有天山南脉横卧,西有帕米尔高原高高耸立,南部是喀喇昆仑山脉,东部为中国第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诸山和沙漠环绕的叶尔羌河、喀什噶尔河冲积平原犹如绿色的宝石镶嵌其中。整个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貌轮廓是由稳定的塔里木盆地、天山、昆仑山地槽褶皱带为主的构造单元组成。印度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北冰洋的寒冷气流也较难穿透,造成喀什地区干旱炎热的暖温带的荒漠景观。而山区的冰雪融水给绿洲的开发创造了条件,形成较集中的喀什噶尔和叶尔羌河两大著名绿洲。喀什市城区的平均海拔高度1289米。

历史沿革

喀什是维吾尔族人口中“喀什噶尔”的简称,这句话原有突厥语、古伊斯兰语、波斯语等融合演变而来的,意思是有“玉石集中之地”、“各色砖房”、“初创”等不一样的解释。今天的喀什古代称疏勒、任汝、疏附,包括古代的疏勒、蒲犁、莎车、依耐、乌禾宅、西夜等原来诸国地盘。汉朝时期在新疆设立了西域都护府,喀什地区作为西域的一部分,正式列入中国的版图,唐太宗以后,这里为唐朝政府十分重要的军事据点之一,当年的安西四镇之一就是为喀什噶尔。民国32年(1943)改名新疆第三(喀什)行政区,建立了喀什专区,1956喀什专区改为喀什地区。

喀什地区管辖1个县级市,10个县,1个自治县。共有4个街道、28个镇、140个乡,155个社区、2296个村委会。境内还有响当当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垦第三师。

民族特色

喀什地区是民族聚集的地区,大家庭大和睦是这里的景象,许多古老的民族曾在这里繁衍生息,发展了独特的经济和文化。在漫长的社会进程中,各个民族互相协作、互相影响、互相融合,逐渐完成了现代民族的发展进程。1998年底,喀什地区总人口为327.9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0.97%,但少数民族人口中绝大部分还是维吾尔族居多,如整个喀什噶尔老城区就是维吾尔族传统民居的区域,更是最为典型的民居之一了。维吾尔族语言为维吾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更像阿拉伯语,分为中心、和田、罗布三个方言,他们大多信仰伊斯兰教。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

设计分析

设计分析阶段的主要目的为了更好的解决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对项目基本信息掌握的越详细则对后面的深入设计帮助越大。所以本节主要是针对基地的改造趋势,设计原则,设计方法进行设计分析。分析如下:

基地选址分析

在高台民居居住的维吾尔族世世代代在此生活,房屋建筑依高崖而建,家族中又增加一代人,便在祖房之上再加盖一层,就这样一代一代的,房连着房,楼连着楼,高高低低起起伏伏,这些建筑大多数都是生土结构,也有不少新的自修自建的砖混建筑。在这样随意创造加盖的楼上楼、楼中楼、楼外楼之间,组成了多条四通八达、纵横交错、弯弯曲曲、时上时下的50多条小巷,这里巷道狭长曲折,小胡同、过街楼随处可见,一般情况下没有本地人带领,游客获外地人一定会迷路的。

基地分析

基地的情况关乎整个设计的成功与否,所以对整个场地有一个很好的了解是十分必要的。根据设计的需求主要针对了基地的周边环境和交通情况以及场地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周边环境:现状场地的东南角为喀什市最大的湿地公园东湖公园,西南方向是一望无际的喀什百年老城区,交通生活等条件便利。场地周边东北侧当时为改造而给居民的安置房,但是效果非常不好,人们纷纷还是回到了自己长期居住的老房子里。西南侧是一片空地,原来因该还是一片老城区,应该是倒塌过多导致拆迁。

交通情况:西侧为吐曼路,场地南侧是为民路,西北方向是艾孜热特路,东北边是滨河北路,交通条件及其便利。

场地现状:场地所占面积较大,有8000平米左右,整个场地建造在高台之上,所以称之为高台民居,植被稀少,场地显得十分荒凉。新疆的维吾尔族人对于居住的理解与我们汉人相似,对于家的依恋和对故土的留恋是不谋而合的。维吾尔族人世世代代居住于此,家里人口增多之后,增加盖的房间占去院子的部分,再沿墙体加高一层房屋甚至是两层。建筑依顺着高台的地势,与汉族不同的是维吾尔族人没有对称的概念,只需要充分的利用好地块与空间,单纯的解决功能性问题。后来人的智慧又建造了巧妙的“过街楼”,从自己的二楼直接跨街过巷的搭到对面的二楼,既不阻挡楼下行人的正常通行,也不影响楼上人的居住生活。除了场地较为多见的过街楼以外,还有利用街面一半的空间的“半街楼”,更厉害的是在曲径的十字路口建造的“悬空楼”,从远处看更像一个一个的积木块搭建或是一个巨大的城堡。这些本来没有规划过,随户主意愿建造的楼上楼、楼外楼,排列出特别的美感。你走在场地的任何一条路上,就可以看见沿着小路建造的古民居建筑大门依墙外而开,而且都是两扇对开门,一户紧挨着一户。

但是场地因长期年久失修导致墙体酥松,土砖碱化也非常严重,因为没有规划和管理,现场地十分的脏乱,垃圾到处可见,房屋倒塌处处都有。居民对于老旧房屋的运用简易材料自修缮导致房屋承重及其的不稳定。

设计原则

场地作为百年古城历史名城及唯一古西域城池,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是颇有困难度的, 对于喀什高台民居的改造在许多专业的人中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觉得喀什市高台民居有历史性和研究性的优势,只是年久失修,存在比较多的安全隐患问题,认为该将当地居民全部迁出到安置房,将高台民居老城作为历史文物像博物馆一样的保护起来,另一种观点觉得高台民居目前的建筑状态不能满足人们对现代生活的需求和安全上的保障,应该把它们全部拆除更新的建筑来完善他们的生活,按照现在的规范建造。以上的两种观点现在我看来,前者是类似用福尔马林一样地浸泡方式将高台民居全方位保护起来,只是得到的仅仅是一大片的生土和木料而已,失去了建筑及很多的意义,而后者一切归零从头来过式的建设成就的是一条假的仿古街,商业街,是现在人们已经厌烦的形式。很显然都是没有很好的将高台民居乃至整个老城区保护起来。要对场地所在地区进行深入剖析,解读古城改造升级后在区域内承担的城市功能,同时要协调场地所在区域居民生活等的关系,同时还有与自然的关系。再赋予场地新的活力的同时,进行新的设计,通过生态恢复等设计方法,使场地的城市记忆重新焕发。

在古丝绸之路上,喀什老城是多么璀璨的一处城镇啊,人们对于它的历史厚重感铭记于心,高台民居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设计时,要传承当地特有的文化及生活方式,尽最大可能保护保存优良的民族传统,切切实实的给当地居民做设计,做好前期调研和测绘工作,符合当地居民们的活动,休息、娱乐、生活的需求,增加互动性,提高群众对项目的参与热情。

设计成果

设计构思

坚持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将独有与传统的古老且完好的民居建筑保护起来不去动它,绝对的尊重原始风貌风格,淳朴与祥和。其余的老民居建筑加固修缮。

将废弃无人居住与高危民居建筑的基础上更新新建新版本的民居。尽管不一定是一种绝对保护维吾尔民俗文化的方式,但是在历史文化老城保护的同时,还能将原有的人们淳朴的人文气息很好的保存下来,那不是真真的保护又是什么呢?

设计说明

项目为喀什噶尔老城高台民居改造。课题的目标是通过老城与民居的改造,在进一步改善老城的空间环境的同时,保留城市记忆,增加历史认同感,回复当地经济,使老百姓的生活更加美好。

经过前期大量的实地考察,经典案例的分析研究,用可持续发展作为指导,使区域环境、区域经济将得到全面的恢复。在喀什市高台民居地块中,我所遇到的问题不止是老旧问题和室内设计问题,而是怎么保留的问题,它的形式他的故事不像是一个简简单单的人,更像是一个沧桑的老者,眼神里满是时间留给他的的痕迹。

我的设计更是一个时间性的设计,它不是一锤子买卖,也不可以是药到病除,一定是得按疗程进行,因为只有时间才知道你的设计是好是坏。但是最终留下来的一定是完美的利好的一座座建筑排列组合,保留了当地建筑形式生活样式。也改善了他们基本的需求。

设计定位

通过对整个场地的前期调研,高台民居是喀什市最具代表的维吾尔族古城建筑群之一。随着城市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喀什高台民居就像一张白纸渐渐暗淡变黄变旧变皱,更像一个渐渐佝偻的老舞者,慢慢的跟不上社会的节奏和步调,同时因为长时间的置之不理不闻不问,导致了场地废弃的更加严重,使得位于喀什市市中心的中心位置看起来十分尴尬,大量的被废弃,破旧,不再被人们打理的危楼住宅建筑,从城市象征,城市文化中心,变成了城市伤疤。在一片历史文化名城的地域中,这片场地显得那么凄凉与不堪。同时,在高台民居的旁边就是喀什市东湖公园,在一个戈壁沙漠中建起的城市中央,但是周边缺少活力,因为脏乱伴随着整个高台民居一带,让人缺少向往的欲望。这就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环境的恶化造成高台民居区域不被人们看好,经济发展能力进一步减弱,没有资金投入治理,环境进一步恶化。伴随着喀什市老城区整体经济的转型和不断发展,喀什市噶尔老城区有了新的规划。高台民居的改造升级将大大改善整体区域的生活环境,区域的魅力将逐渐显现。

而喀什噶尔古民居作为有着六百多年的古民居区域,是喀什市旅游环境开发的首批项目。根据前期调研时发现的问题,本设计提出的解决办法是将倒塌坍塌建筑提取形式及元素,保留原始户型与基地面积的重建,完好的百年以上建筑原封不动的保护,将危楼调研户主意见。按户主意愿进行加固或重建,将自修自建的普通砖混框架结构的建筑与户主商量后依意愿进行保留或者重建。既可以美化环境同时也可以为当地的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空间。

于是这次设计的设计定位为:依建筑现状况进行分类重建,新建建筑的室内设计也进行保留当地元素及形式。该定位的确定是基于两点原因,一是场地内有自治区级保护文物,但又有当地居民自修自建的与其他城市棚户区类似的新建筑,所以要分类去研究。二是场地特殊性导致改造不能超出现有区域,因为场地为高台之上无法外扩,所以我想保留场地现有的形式包括道路的走向和曲曲折折的感觉,这才是高台民居不能变的。三是通过外建筑改造设计以后,将民居的室内部分按照原有的户型布置之后,提取传统的室内元素和形式设计出更美观更实用的方案。

设计主题

当将选择这片场地作为毕业设计是,又当看见和亲身感受了场地带给我的感觉之后,我心中就产生了的设计主题就是,终将致不老之城。为什么是“终将”呢?因为我的想法是长期的,时间性的设计,整个古城就像一个人,它会不断的新城代谢,老的不行了的建筑会遗弃最终倒塌,新的建筑必将取而代之,那么终将有一天最后一个老的建筑将完成自己最后的使命,然后倒塌,最后一座新的建筑取代接替他的使命,整个古城将焕然一新,替换的速度也是倍速增长,到那时它依然是高台民居,依然还站在人们的眼前,可是它并不是奄奄一息。我们要尊重它们,保留历史延续的同时,赋予其新的城市功能性和区域新印象。

设计时不能全面否定和全面肯定,这对于场地的设计来说是不科学的,保留场地的城市记忆是重要的,但是我们对场地进行艺术理性的重塑,让人们可以融入历史,而不是看文物一般,仅仅提供参观学习。所以,对于喀什的高台民居的设计不会将场地一次性的重建,同样的也不会将原来的遗存全部完整的保留,而是赋予它们一种新的功能,来重新塑造一个新的高台民居。场地中不仅仅能看到其过往的历史,城市印记得到保留,同时它将会有新的使命,新的城市功能,新的历史使命,新的内涵。场地将重新焕发活力,重新唤起城市归属感,再次融入城市。

典型户分析

我将很多很多的户型大致提出了三种典型户型,这三个典型户型可以代表场地的小户型、整齐排布户型和散乱排布户型三大类,我也将重点说明这三大类在室内部分的情况。

一类是场地中有多个户型较为紧凑形体较为小的民居建筑形式,但是本质并没有偏离场地整体风格(以方体为结构主体和建筑形式),将这些个建筑重新解构,保留建筑形式与结构形式,其一保留形式是因为保留历史元素,提取重要的场地象征与符号,包括方体的建筑形式,当地建筑因为气候和环境原因建筑之上的窗户多为很小的高窗,室内一入户依据维吾尔族传统习惯要有一处“阿以旺”意思是门厅或是类似我们汉族人的玄关,屋顶的利用率极高等等,集合了现有建筑的优良传统及特点的代表于一身。另一种(第二类)在场地中是有多座排列比较整齐,户型比较方正的建筑,依然是保持上一种统一的方体风格,因为现有建筑虽然开窗小而且喜欢开高窗,所以导致室内的采光极其不好,室内较昏暗。我 的改善方式是了解为什么窗喜欢开小而高的形式,后来知道因为喀什市常常有沙尘天气窗小可以减少将沙尘带入屋中,还有就是喀什市处于的地理因素昼夜温差较大,四季尤其冬夏比较漫长,厚墙小窗有利于室内的恒温保暖,这就是世世代代维吾尔族人留下来的智慧,我们怎能改变,但是将内窗开口扩大,使之变成类似喇叭口形式,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光从室外洒到室内的光通量而且还改善了室内的采光问题,同时这种方式对于新疆的大多数自建的民居都是重要借鉴意义的,同时这种方式对于原有的保温防沙一点也没有减弱,还丰富了室内空间的变化,一举夺得。第三类是较为散乱的户型,在场地中这类户型也较多,所以这三个典型是来概括整个场地。

我把整体场地用3000mm×3000mm的方格布满,用模块化的的方式设计整个场地,但是方格并不是正南正北的打,更不是乱打,而是将每个方格的左下角对准穆斯林每日弥撒(朝拜)的圣城麦加,方格向左倾斜15度,这样就可以保证高台民居的每一家每一户的房屋都有一个角直接对着麦加方向,只需要在哪里就可以了。

室内部分的设计元素提取是由维吾尔族信奉的伊斯兰教建筑的屋顶形式的线条演变而来的,它原有的大拱顶加尖角的传统样式足以代表一切,但是如果直接将它的形式照搬到室内中来,不仅显得不是那么美观而且它特有的教堂式的形制放在家中不太合适。既然是设计,我就将它演变为了三种样式分别运用在了我三个典型户上,一个是三角形一个是半圆另一个是花边。

维吾尔族民居室内情况我经过调研发现,高台民居室内善用墙壁厚度的优势去开壁橱,是置物收纳的好地方。还有是维吾尔族室内喜欢使用隔窗不善用窗帘等,也是传统的一部分,我将提取的三种元素分别运用到三个不同户型中,将室内的木隔窗、门套、弥撒角、壁橱进行运用。

特有的窗形式改变后,光的感觉非常的好,又高又集中,仿佛一盏灯打进室内,加上窗格的图案花纹,光影效果非常有特色。

喀什市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带,虽然降水少蒸发量旺盛,但是乔木长势笔直品质很好,类似杨树、柳树、桑树、槐树、梧桐、松树、杉树、柏树、红杉柳、胡杨等。高台民居的老建筑都是统一用杨树或杉树做柱与梁,再用生土做墙,所以现有的民居室内大多都是以实木材质加生土材质装点运用。我也继承了木制材质与粗糙的墙面肌理为基础。

对于维吾尔族来说,他们喜欢将颜色鲜艳多样的地毯挂在室内的墙壁上,我认为为了更加突出墙壁上的地毯及整体室内效果,将木制材质与粗糙的墙面材质的饱和度降低,都采用了灰一些的色彩搭配。

喀什高台民居场地的改造乃至全球古城老城改造是有绝对的意义和研究价值的,对场地的思考,对场地保留下来建筑的意义,场地的时间性重建,在保留城市的记忆的同时将更新场地新的生活方式,将场地从城市边缘化甚至废弃化挽救过来,随着世界上各国对遗产保护进程的加快古城老城分类保护与改造重建的类型,它的产生是在对世界遗产保护观念的加强,老民居改造作为其中产生时间较短,同时带有较强的独特性,是可持续发展观念下对历史与文化对的重拾和对老城居民的生活改善。

喀什市高台民居老城改造不仅仅局限在对城市土地资源的恢复利用,而是恢复与增加土地的使用方式,帮助人们建立更强的环境保护意识,改善城市环境,创造新的城市功能。高台民居的改造保护重建,改善了喀什市经济资源流失与历史文化保护冲突,旨在引导人们建立新的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与生活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下统一的价值观。通过对高台民居老城的改造,进一步肯定了古城的改造对我国甚至全球城市都有广泛的意义。


评委推荐意见1:
方案面对传统民居的衰败问题进行了大胆的设想,观点新颖独到,突破了民居保护中一些约定俗成的做法,没有急功近利的重新规划,而是尊重场地文脉、场地自然演变和居民需求上进行了较好的平衡。

评委推荐意见2:
对场地现状、人文文化的考虑表现出一定的深入思考,设计体现了关爱人文和环境的精神,解决问题方案具有一定合理性和创新效果。


版权声明:本文由作者于景观中国网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景观中国网立场。如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稿,需注明“文章来源:景观中国网”。如有侵权,请与发布者或我们联系。
投稿邮箱:
contact@landscape.cn
项目咨询:18510568018(微信同号)

 

7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