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人人共享,探索景观的“公正”主张

景观设计学 2024-09-19 来源:景观设计学
原创
景观正义是一个充满挑战与希望、肩负使命与责任的课题。我们期待本期专刊能激发更多关于景观正义的思考、讨论、对话、合作与实践。我们号召结合多学科视角和不同类型的实际问题,不断丰富景观正义的内涵,为创造可持续城市环境和景观、实现美丽中国愿景提供创新性的空间主张和实现途径。

导 读

景观正义,作为环境正义概念的延伸,强调在城市和自然环境中实现公平、包容和公正的规划与设计,使不同社会群体能够更加平等地享有景观资源及其福利。通过赋予景观设计“公正”的价值导向,景观正义不仅有助于显著提高空间和环境效益,还能推动环境正义进程。景观正义具有鲜明的跨学科特点,在空间和时间尺度、场地维度和属性、社会群体和情景等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其研究亟需多学科间的深入对话、精诚合作和积极探索。我们号召基于多学科视角及实际问题来丰富景观正义的内涵,为创造可持续城市环境和景观提供创新性空间主张和实现路径。


关键词

景观正义;可持续发展目标;资源配置;生态系统服务;公众参与;在地文化



景观正义展望:

跨学科对话、协作和探索

Envisioning Landscape Justice:

Interdisciplinary Dialogue, Collaboration, and Exploration



周恺1,陈斌2

1 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城乡规划系

2 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园境建筑学部



联合国于2015年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DG)包含17类目标,其中SDG11为“可持续城市和社区”,旨在“建设包容、安全、有抵御灾害能力和可持续的城市和人类住区”。最新发布的《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展报告(2023)》也重点部署了提高城市公共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目标任务。在此背景下,“景观正义”(landscape justice)成为实现社会可持续性及包容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片

景观不公平现象普遍存在。我们呼吁跨学科对话、协作和探索在各个尺度(小到社区、大到区域)上改善和解决这一问题。© 陈斌,黄玉飞



景观正义,作为环境正义概念的延伸,强调在城市和自然环境中实现公平、包容和公正的规划与设计,使不同社会群体能够更平等地享有景观资源及其福利。景观正义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涵盖景观设计、城市规划、地理学、社会学、生态学和公共健康等在内的多个学科,在空间和时间尺度、场地维度和属性、社会群体和情景等方面均表现出显著差异。为了深入理解和推动景观正义的发展,我们需要多学科间的深入对话、精诚合作和积极探索;同时,在研究、设计和实践的过程中,着重关注以下四个方面:



1)合理分配景观资源:景观正义主张公平和平等地分配景观资源,如水资源、公共空间等自然资源和建成设施。因此,需要更加关注受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文化差异、教育水平、年龄结构等因素影响的边缘化社区,确保他们能够相对公平地享有景观资源。



2)全面考虑生态系统服务:在追求景观正义的过程中,不应忽视生态保护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景观规划设计应当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物种多样性及生态系统服务的多样性和综合性。这样才能在景观正义的背景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营造绿色、健康的可持续城市环境和景观。



3)社会公众参与决策:景观正义强调公众参与,尤其鼓励城市居民和社区成员加入景观规划和设计的决策过程。通过这种方式,充分体现公众的声音和需求。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决策效率及其合理性,还能增强个人的社会归属感和对公共事务的参与程度,加强社区内部凝聚力。



4)尊重和保护艺术文化:景观正义强调尊重和保护各地区文化背景所赋予的景观价值。每个地方都拥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艺术传统,通过将这些元素纳入景观规划和设计中,保护并提升地方特色和文化多样性,可以促进公众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进而增强城市社区的韧性和活力。



景观正义是一个充满挑战与希望、肩负使命与责任的课题。我们期待本期专刊能激发更多关于景观正义的思考、讨论、对话、合作与实践。我们号召结合多学科视角和不同类型的实际问题,不断丰富景观正义的内涵,为创造可持续城市环境和景观、实现美丽中国愿景提供创新性的空间主张和实现途径。



本文引用格式 / PLEASE CITE THIS ARTICLE AS

Zhou, K., & Chen, B. (2024). Envisioning landscape justice: Interdisciplinary dialogue, collaboration, and exploratio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rontiers, 12(4), 4‒7. https://doi.org/10.15302/J-LAF-1-010039



获取全文免费下载链接请点击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勿以景观中国编辑版本转载。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投稿邮箱:info@landscape.cn

项目咨询:18510568018(微信同号)

打赏
  • 给Ta打个赏

36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