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亚国际的青年设计师们在思考什么?
Q:你认为当代青年设计师的现状是什么样的?
J:景观行业的变革与我们所处的时代变革相契合,在绿色生态、科技智能的大背景下,未来的行业的设计导向与行业标准将被时代更新。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与云计算或将使未来的景观行业从“经验分析”为导向到“数据分析”为依据,更为精准和细分的需求分析,未来景观定制化去向将有更大的广度与深度。
与此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充电汽车、新环保建材、高效建筑技术应运而生,或将引发景观行业设计标准的变革。传统的“产品”与“方法”逐步隐退,将渐进形成与之相匹配的设计与施工标准,以及相应的评价体系。
Q:你认为未来这个行业在哪些方面会发生变革?
J:上海TODTOWN天荟作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TOD项目,融合高铁线路、轨道交通、地面交通等复杂的流线系统,同时包含住宅、商场、酒店、办公、服务式公寓等多元业态,由二十余个顾问方共同协作,在长达十余年的设计服务过程中,重塑了我对景观设计的理解。
“设计”二字原在心中的定义是趋向于“艺术”范畴,而在这个项目的亲身历练之后,知晓“设计”与交通、结构、覆土、荷载、机电、给排水等专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在地面以上的部分承载着美,而地面以下的部分支撑着“美”的呈现,其中蕴含着理性、科学与逻辑。
正是这一理解触发了我自身专业构架的搭建,正如色彩、笔触、深浅,运用得当娴熟,方可成作;这一理解也积淀了从业之耐心与恒心,深知点滴积累需时颇长,不断进取,方得始终。
Q:使自己成长最多的⼀次作品创作经历?为什么?
J:五年,是职业生涯的精彩时光,参与了城市化进程,从大规模土地开发建设到城市更新改造,从上海TODTOWN天荟、上海徐家汇中心、上海黄浦区160街坊改造、上海丰盛里、南京证大喜玛拉雅等项目从设计构想到开工建设或是完美呈现,砥砺前行,唯有精心。
我们选择的赛道,与短平快、高周转的类型不同,项目周期非常漫长,在年轻之际,是否耐得住心性、沉得住心气,是过去的几年中常问自己的问题。
如今回望,厚积薄发仍是青年之时不悔之选。作为青年一代景观行业践行者之一,审视行业与自身的使命,以热爱为动力,将不断前行。
代表作:
▼中国江苏南京证大喜玛拉雅中心
▼中国上海徐家汇中心
▼中国上海黄浦区160街区保护性综合改造项目
Q:你认为当代青年设计师的现状是什么样的?
S:作为当代青年设计师之一的我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广泛的专业积累和快速的项目推进,加上拥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可以非常快速的在设计领域中自由的发挥着理想的情怀。正因现在所处的社会背景,造就了我们鲜明的个性与风格,因此可以在实践中更深入的将设计精美的落地作为我们对设计情怀的表达。
同时在成长的过程中从全世界各种各样的风格借鉴与临摹,到突破乌托邦、天空之城充满形式主义的自我的设计表达,最终回归从设计的本身角度考虑更好的服务使用者的同时又更好的展示我们自己的文化属性。
在现在信息爆炸的环境中,各种公众号、论坛、讲座……,各种碎片化信息的获取非常容易也非常多,多到不知道怎么去选择、怎么去和项目融合运用,市场的发展需求也从单纯的野蛮生长到需要独立的设计理解和追求,我们青年设计师怎么样才能走的更加长远是一直需要探索的话题。
Q:你认为未来这个行业在哪些方面会发生变革?
S: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完善和房地产开发的日渐饱和,景观设计师在未来的市场中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如何将自己的想法得到充分表达并且发挥我们专业的最大价值,一直是我们思索的话题。
我们抛开技术革新带来的设计手段和表现的推陈出新外,我们设计本身应该会更需要加入对未来的思考,未来其实还未来,我们的城市从一幢幢屹立的钢筋森林的生硬,到我们期待着未来的社区和城市富有人性化,人情味,人文气,让人与人的交流多一点,亲和一点,更富有秩序,更自在;景观设计师将从空间的营造工作变化成场景的营造工作来回应人与社会的更高需求。
Q:你觉得青年⼀代设计师有哪些创新的设计思维或方法?
S:我们这一代的设计师既经历过80年代的摇滚文化,90年代的民谣风俗,也感受过00年代的嘻哈创作 ,同时被许多文化信息包围,不再从单一的渠道获得信息,我们不再是靠线性的逻辑去思考问题,会从一句话,一首诗,一曲乐 ,一张画 ,甚至是一款游戏又或者瑜伽或者一件服饰中产生各式各样的想法,在小清新文化、亚文化,佛系文化、萌文化、二次元文化、极简文化等各种文化的影响下找到设计的灵感。
在提高创造力同时又将这种反哺到生活中为其增加的乐趣,使自己时刻保持活力。这是个良性的循环,不仅形成了新的思维方法也成为了一种生活态度。
对于文化的认同是每一位景观设计师的基石,把设计与文化认同结合起来作为自己的设计情怀的表达,设计作品不再想要标新立异,而是表达我们设计师真实的内心状态,使我们的作品有属于自己的独特质感和文化属性。
代表作:
▼中国上海中企滨江悦府
▼中国上海大华朗香公园里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勿以景观中国编辑版本转载。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投稿邮箱:info@landscape.cn
项目咨询:18510568018(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