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科妮莉亚·哈恩·奥伯兰德 | 哈佛第一位获景观设计学位的先锋女性设计师

景观设计学 2020-12-23 来源:景观设计学
原创
不落窠臼,奥伯兰德的先锋一生:哈佛第一位获景观设计学位的女性

科妮莉亚·哈恩·奥伯兰德(Cornelia Hahn Oberlander,1921~2021)是历史上第一位从哈佛大学获得景观设计学位的女性,在她漫长的景观设计职业生涯中,获得奖项和赞誉无数。景观界“普利兹克奖”——科妮莉亚·哈恩·奥伯兰德国际景观设计奖(The Cornelia Hahn Oberlander International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rize,以下简称奥伯兰德奖)也以她的名字命名。1990年,奥伯兰德获颁加拿大勋章时,评审会评价道,“当我们说到环境责任、可持续性和生态精神的时候,奥伯兰德是一个先驱者。数十年前,她远远早于其他人。”


图片

奥伯兰德曾获得2011年杰弗里·杰里科爵士奖 © Vincent Boon


"When I consider the life and career of legendary landscape architect Cornelia Hahn Oberlander ’44, two images come to mind that together capture her essence: hard-working, determined and visionary."

—Ann Leone

“当我谈及传奇的景观设计师科妮莉亚·哈恩·奥伯兰德(史密斯学院1944届)的人生与事业时,脑海中会浮现两个体现其特质的词语:勤奋坚定、高瞻远瞩。”

——安·里昂


出生于德国鲁尔河畔的米尔海姆,奥伯兰德是历史上第一位在哈佛大学获得景观设计学位的女性。她是加拿大现代景观的奠基人物,被誉为“加拿大的景观设计院长”,同时也是景观行业中绿色建筑和气候议题的开拓者。在70多年的景观设计职业生涯中,她获赞无数。2021年,华盛顿文化景观基金会(The Cultural Landscape Foundation,以下简称TCLF)首次颁发的景观界“普利兹克奖”——奥伯兰德奖以这位传奇女性的名字命名。


图片

“钻石椅”中的奥伯兰德,照片摄于奥伯兰德家中,房子位于温哥华的一个半林地中 © Yoshihiro Makino 

图片

客厅的狭窄通道可以看到对面朝向森林深处的阳台 © Yoshihiro Makino 


01 世界对女性的认知

"There are no advantages or disadvantages for well-educated female landscape architects who can sit at the table with men in full confidence."

“对于受过良好教育,能够充满信心地与男性坐在同一张桌子边上的女性景观设计师来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优势或劣势。”[1]

当被问及女性景观设计师是否具有特殊的优势或劣势时,奥伯兰德如是回答。

1942年,哈佛大学设计学院景观设计系迎来了第一批女性学生,22岁的奥伯兰德便是其中之一[2]。彼时,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Cropius)将他的现代主义理念带到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议题,并掀起了景观设计系的现代主义革新。在这场风暴中就读的奥伯兰德,不仅将合作的氛围带到了景观设计系的研究室中,也将现代主义思想与价值观带向了她尔后一生的工作与创造中,持续引导着她对学科的突破性追寻、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以及对新兴解决方式的探索。可以说,是超越世俗的勇气将奥伯兰德带到了哈佛大学景观设计系,而激进的工作方法又对奥伯兰德的一生产生了更加深远的影响。1947年,奥伯兰德成为第一位拿到哈佛大学景观设计学专业学士学位的女性,并在费城开始了她的职业生涯。


图片

在哈佛求学时的奥伯兰德 © Image courtesy of Cornelia Hahn Oberlander 


在1953年与丈夫彼得·奥伯兰德(Peter Oberlander)一同迁往加拿大温哥华之前,她还曾为景观设计师丹·凯利(Dan Kiley)工作,并深受其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尔后又作为社区规划师为建筑师路易斯·康(Louis Kahn)、奥斯卡·斯托诺罗夫(Oscar Stonorov)工作,参与其市政规划和公共住宅项目。这一时期,奥伯兰德逐渐开始在这些社会项目中加入对场地生态的关注,尝试将现代主义城市设计的社会责任拓展到生态环境层面。


图片

图片

1953年起建的费城Cherokee公寓项目是一个20多公顷的花园公寓综合体,由柯布西耶的学生奥斯卡·斯托诺罗夫(Oscar Stonorov)负责。奥伯兰德在此项目中担任总体规划师,通过适应性的建筑布置来保护场地的原有地形。© The Cultural Landscape Foundation


1953年迁居加拿大以后,她相继接手了大量公共空间领域项目,并积极地与加拿大政府建立密切联系。第一个轰动性的项目是其1967年为蒙特利尔第67届世博会加拿大馆游乐场所做的景观规划。该项目受到她三个孩子的启发,饱具冒险性和创造性,成为整个加拿大儿童游戏场地向新方向发展的催化剂。随后,奥伯兰德成为加拿大议会儿童和青少年议题中儿童活动国家特别小组的成员,为加拿大设计了70多个游乐场,并参与制定了国家游乐场准则(National Task Force of Play)。


图片

图片

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加拿大馆游乐场规划 © Cornelia Hahn Oberlander


此外,奥伯兰德也是加拿大现代景观教育的奠基人,无数人心目中的“加拿大景观设计院长”。

1960年,奥伯兰德成立了自己的景观事务所,并因其高度合作的工作方式、对场地和可持续与气候话题的关注而迅速在业界闻名。在其70年的职业生涯中,她与建筑师、景观设计师等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在背景各异的场地中建造了风格多变的景观项目。

从学习、工作到创业,女性的角色从未影响奥伯兰德对自身职业轨迹的想象力。她始终保持着比男性更为激进的创造力;她的作品基于现代性的工作方法,风格灵活多变,以至于从未被评价为“女性化”;她跳出女性的舒适领域,自起炉灶,积极地与政府开展合作,为景观行业争取到了更多话语权。一方面,她在一定程度上巧妙地利用了女性在沟通与合作能力上的优势,催化了加拿大现代公共空间的建设。另一方面,她也拒绝任何社会传统观念中对女性角色的偏见。在很多女性景观设计师将关注点集中于植物、庭院等“柔软”层面时,她将自己从女性的视角,或者说,是世界对女性的期待中解放出来,关注更为迫切的行业话题,致力于探索并突破景观设计的边界——也许这也是景观行业所期许的未来景象,女性以其足够的数量与影响力,摆脱所谓的“特殊群体”待遇。


图片

2010年,奥伯兰德与OLIN景观事务所女性设计师的合影 © The Cultural Landscape Foundation 


02 行业对景观的想象

"Landscape architects are a combination of artists, designers, choreographers and scientists; they must also be leaders, especially in dealing with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景观设计师集艺术家、设计师、编舞家和科学家于一身;他们也必须成为领导者,尤其是在处理气候变化的影响时。”[3]

2019年9月,得知华盛顿文化景观基金会将世界首个为景观设计师设立的百万美金国际奖项以她的名字命名时,她发表了对于景观设计师在当代角色的看法。

奥伯兰德,一个现代主义者,始终探索着景观设计师角色所能触及的最远领域。

出生于一个书香家庭的奥伯兰德,其母亲是园艺家,因此她自幼便培养了对景观的浓厚兴趣,并励志成为一名景观设计师。“我11岁时在一位艺术家的工作室看到一幅壁画,画中表现的是莱茵河和想象中的城镇。当我向艺术家问起画中的绿色空间时,她告诉我那是公园。回家后,我告诉母亲‘我想做公园’。从那以后,我便开始接受以景观设计为培养目标的教育。”[4]在一次采访中,奥伯兰德这样描述自己与景观设计的渊源。

怀揣着对园艺的兴趣和建造更多公园的目标(也是当时公众对于景观的想象),奥伯兰德进入哈佛大学景观设计系进修。在这里蓬勃发展的现代主义思潮的深刻影响下,奥伯兰德开始探索利用景观规划改善公共空间,为低收入住宅设计景观和活动场所。1951年,奥伯兰德在路易斯·康的低收入住宅项目(Mill Creek Housing Project)中完成了游戏场的处女作。Mill Creek是费城西部一个有色人种聚居的区域,在长期种族隔离政策的影响下,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排水困难,生活环境极其恶劣。路易斯·康在政府委托下带领一批现代主义建筑师和规划师对此区域改造重建,增加了大量绿色开放空间,邻里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


图片

费城1962年土地利用类型图,可以看到Mill Creek Projectd的区位 © Registry Division, Bureau of Engineering Surveys & Zoning, Department of Public Works, Federal Works Progress Administration for Pennsylvania

图片

Mill Creek住宅综合体规划平面图 ©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and Pennsylvania Historical and Museum Commission,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Stuart Weitzman School of Design

图片

Mill Creek住宅综合体项目 © West Philadelphia Collaborative History

图片

改造后的照片展示了被绿色空间环抱的低收入住宅综合体,绿地为提供了风景优美的公共活动空间 © George Alikakos,Louis I. Kahn Collection,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and Pennsylvania Historical and Museum Commission,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Stuart Weitzman School of Design


广泛的社会关注度和极高的行业敏感度使奥伯兰德敏锐地捕捉到景观行业在改善生态环境和面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巨大潜力。她开始致力于屋顶花园的推广,并开创性地引入气候变化的议题,而这些议题在十多年后才逐渐在行业中流行起来。

1974~1979年,奥伯兰德与加拿大建筑师阿瑟·埃里克森(Arthur Erickson)合作完成了温哥华市中心横跨三个街区的罗布森广场(Robson Square)。这一极具前瞻性的设计向全球展示了可达式屋顶花园的潜力,并为此后许多城市屋顶花园树立了典范。即便是40年后的今天看来,这样大尺度的屋顶绿色公共空间仍然是十分大胆的设计。


图片

图片

图片

温哥华的城市绿洲:罗布森广场,既可见工业感强烈的钢结构元素,又有远离喧嚣的休憩场所 © Charles A. Birnbaum


正是因为奥伯兰德的行业先锋性,将于2021年起每年一度颁发的“奥伯兰德国际景观奖”特意以她的名字命名,授予那些在解决公共空间领域社会、生态、文化、环境和其他挑战中做出杰出贡献的景观工作者。

在21世纪第三个10年的开端,奥伯兰德对于行业角色的看法仍然具有前瞻性。在面临气候变化、社会矛盾加剧等全球性议题时,景观行业正经历一场社会角色的转变。2019年,绿色新政 (the Green New Deal)呼吁景观设计师扮演更多的政治角色,以解决当今世界迫切而棘手的气候变化和社会不平等问题。这意味着,景观设计师或将在全球性问题的解决中担任领导角色。“他们(景观设计师)必须成为领导者(they must be leaders)”,99岁高龄的奥伯兰德用一句话概括出的行业角色,可能是新生代景观从业者未来几十年的奋斗方向。


03 大众对工作的态度

"Why I work? It is my passion… Do you think I want to retire? To play Bridge? I would be bored to death."

“我为什么要工作?这是我的热情……你觉得我想退休喝茶吗?整天玩桥牌?我会厌倦死!”[5]

在2018年约瑟夫·希勒尔(Joseph Hillel)的纪录片《城市梦想者》(City Dreamers)中,当97岁的奥伯兰德被问及打算何时停止工作时,她这样回答。


图片

City Dreamers宣传片中的奥伯兰德(左二)  © Joseph Hillel


事实上,在长达70年的职业生涯中,奥伯兰德都在不断地用行动诠释自己的工作观。在每一个普通人认为可以止步的节点,她都未曾停下前进的脚步。

在哈佛大学就读期间,她放弃了传统花园的设计,转向了大胆的抽象主义,并将景观规划作为改善公共空间品质的媒介。在与路易斯康等建筑师的合作取得初步成功时,奥伯兰德选择与在英属哥伦比亚大学(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取得教职的丈夫一同迁居加拿大,并将加拿大公共空间的建造推动到全新阶段。这一时期的奥伯兰德也在住宅景观设计方面赢得声誉,为弗莱德曼博士打造的住宅景观是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在住宅景观设计的工作中,奥伯兰德逐渐建立了自己的价值观与立场,对场地生态、气候变化等议题的关注也在这些作品中发展起来。


图片

奥伯兰德为弗莱德曼打造的住宅景观,建筑在溪谷之上“漂浮” ©  Yoshihiro Makino

图片

书房,奥伯兰德温哥华自宅:全景式的玻璃墙坐拥精心设计的本土植物景观,这种处理方式在奥伯兰德的住宅设计中频繁出现 © Yoshihiro Makino

图片

生活区,奥伯兰德温哥华自宅:鲜明的黄色涂料是包豪斯美学的继承 © Yoshihiro Makino


与埃里克森在罗布森广场的合作又成为奥伯兰德将工作重点转向城市尺度的契机。在掀起屋顶绿色革命的同时,她还关注场地的文化景观与人类学进程,将实践领域扩展到文化景观方面。与阿瑟·埃里克森合作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博物馆项目将景观空间设计为户外博物馆,以模拟原住民群岛Haida Gwaii的景观,其植物配置还以人类植物学研究为基础。


图片

图片

图片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博物馆,植物景观基于人类学研究,生动再现原住民群岛景观 © Charles A. Birnbaum

图片

场地平面图 © Cornelia Hahn Oberlander


2001年,她的事业成就已足以著书立说[6],但近20年后、直至去世前她依然在工作,创造新的景观,也创造新的奥伯兰德。事实上,进入人生的第70个年头,也是自身职业生涯的第50个年头,奥伯兰德非但没有停下来安享晚年,反而进入了她的设计生涯的第三个丰产期。

这一阶段,奥伯兰德更加关注在公共空间中的生态与美学的结合。最具代表性的案例当属2002年与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汉克·怀特建筑事务所(HM White Architects)合作为纽约时报大厦设计的中央庭院(New York Times Building Courtyard)。白桦的选择不仅为庭院增添优雅与美丽,更是基于对场地小气候的深入研究。正是由于根植于场地生态,作品才能在高度人工的环境中同自然建立强烈的联系。


图片

纽约时报总部大楼中央庭院 © HM White Site Architects + Cornelia Oberlander Architects

图片

对庭院小气候的研究,通过3D建模模拟太阳辐射、风速和温度的季节性变化,以确定其对种植的限制,从而生成反应场地小气候信息的设计回应 © HM White Site Architects + Cornelia Oberlander Architects 

图片

分层结构 © HM White Site Architects + Cornelia Oberlander Architects 

图片

图片

模型与表现图 © HM White Site Architects + Cornelia Oberlander Architects 


2018年,在罗布森广场建成35年之后,由奥伯兰德设计的温哥华公共图书馆中央分馆的屋顶花园首次亮相。接下项目时,奥伯兰德已90多岁高龄,却仍然时常出现在施工现场,监理施工细节。对工作的热情并未因岁月的推移而有丝毫减退,我们看到的依旧是70多年前那个追梦青年。


图片

图片

温哥华公共图书馆屋顶花园 © Charles A. Birnbaum


对于奥伯兰德而言,工作是享受,是生活的一部分,亦是生命的养料。正如史密斯学院的里昂教授所言:“奥伯兰德是这般有创造力,鲜活、生动,远非‘宝藏’等任何静止的事物所能形容。”[7]



参考文献

[1] Oberlander, C. H. (2009). Lifelong Beauty: Cornelia Hahn Oberlander.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hina, 2(6), 59-65.
[2] Dumpelmann, S., & Beardsley, J. (2015). Women, Modernity,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London, England: Routledge.
[3] Leone, A. (2020). A Force of Nature: Cornelia Hahn Oberlander ’44. Smith College. Retrieved from https://www.smith.edu/news/2020-cornelia-hahn-oberlander
[4] Manus, M. & Rochon, L. (2006). Bilder kanadischer Landschaftsarchitecktur / Picturi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p. 60, 96). Munchen, Germany: Callwey.
[5]Hillel, J. (2018). City Dreamer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citydreamersfilm.com/
[6] n. d. (2001). Cornelia Hahn Oberlander Landscape Architect. Perspectives in Landscape Design, 1-3
[7] Leone, A. (2020).  A Force of Nature: Cornelia Hahn Oberlander ’44.Smith Alumnae Quarterly. Retrieved from https://www.smith.edu/news/2020-cornelia-hahn-oberlander



编辑 | 冉玲于,周舟
策划、制作 | 唐中慧
版权声明:本文由作者于景观中国网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景观中国网立场。如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稿,需注明“文章来源:景观中国网”。如有侵权,请与发布者或我们联系。



打赏
  • 给Ta打个赏

0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