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新刊出炉 | 2019年第1期“景观服务”

景观设计学 2019-03-11 来源:景观中国网
原创
《景观设计学》2019新看点&我们的封面又变高级了

默认标题_移动端banner_2019.03.07.jpg


 “论文”扩容 

为了更好地搭建研究与实践之间的桥梁,论文栏目增加了篇幅,收到实体刊的时候不要嫌沉哦。同时也欢迎更多的学者加入我们的作者、审稿人、学术召集人团队!


 “观点”风暴 

邀请知名学者及一线实践人员与你共同“头脑风暴”,通过概念辨析、问题解剖、趋势预测,直面相关学科与行业中的症结与挑战。


 “实践”反思 

在呈现国内外优秀实践项目的同时,还要求每一位实践者对自己的实践探索进行复盘与反思,尝试用研究逻辑推导与论证,形成清晰而务实的叙述,更多鲜有人知的过程细节全面分享,同行们的心声一一道来。



《景观设计学》

2019年第1期

037 | 景观服务

Landscape Services


主编寄语 | 论文 | 观点与评论 | 主题实践 | 探索与过程

LAF2019-02(总37)封面.jpg

景观作为生态系统复合体,是地球生命的载体,为人类提供各种物质产品与包括调节环境在内的多种非物质益处,这些服务直接影响着人类生存与人居环境品质,而人类活动却正在深刻地影响着生态系统服务的持续供给。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建设必须考虑如何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破坏,服务于地球生物圈的完整性恢复与保护,增强人居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


继“人类世生态系统”专刊之后,《景观设计学》再次聚焦于如何使景观更加切实地服务于人类社会及地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命形态。


主编寄语 默认标题_移动端banner_2019.03.07.jpg

位于中国南海的西沙群岛自古有着美丽的景观与丰富的自然资源。近年俞孔坚有幸两次登岛,却发现其已失去原有的美丽与富饶——因利益驱使,大片珊瑚被摧毁,生物栖息地惨遭侵占,海洋生物、矿藏等资源被不断掠夺。借由《论景观的服务》一文,俞孔坚指出,对于西沙群岛的关注,不应囿于其丰富资源所带来的物质利益,而应着重于其美丽与所提供的景观服务。相较于发展捕鱼、海上牧场等产业,在这小小洲屿之上铸就爱与美丽中国梦将更具价值。


默认标题_移动李双成 端banner_2019.03.07.jpg

在《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思辨》一文中,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李双成通过梳理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重要发展节点,指出当前研究的热点聚焦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分类、价值评估、服务簇识别、权衡与协同、流动模拟及其在决策优化过程中的作用等。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不仅能够为规划设计的前期工作提供基础信息和数据,也能为社会、经济和管理等方面的决策提供直观依据,因此我们应当探索多样化的物质量-价值量换算方法。李双成强调,在生态系统服务级联框架研究与应用不断加强的情况下,景观设计师可以借助自身优势在生态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董祚继 默认标题_移动端banner_2019.03.07.jpg

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与国土空间规划》一文中,中国科学院大学国家土地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董祚继对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自然资源资产等概念进行了辨析,进而强调,中国自然资源资产在调查与评估等方面存在权属边界不清、权责划分不明、价值不易衡量等问题,且各类自然资源粗放利用现象突出。整体而言,近些年中国的生态治理和修复工作并未取得显著成效,主要由于这些工作大多以散点式进行,同时执法力度不足,且公民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还较薄弱。董祚继最后指出,在未来,国家层面应努力协调国土空间规划与国民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而城市规划者应当跳脱工程技术层面,使规划真正成为解决社会问题、提升发展质量的工具。


王志芳 默认标题_移动端banner_2019.03.07.jpg

设计生态是指在人居环境中,特别是生态破坏较严重的地方,设计积极主动介入生态系统功能优化、修复或重建的过程。在《设计生态的不同视角》一文中,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教授王志芳及科研助理袁振宇从相关概念的对比出发,将设计生态归纳为4个视角:再造自然风景、再造本土生境、加速自然修复,以及优化自然系统,并尝试提出设计生态的三大内涵:1)生态的功能性,即设计需要创造一个可以自我维护的生态系统;2)过程的功效性,即需要使设计结果优于自然做功,甚至可以促进生态演进;3)结果的体验性,即设计需要叠加美学体验以使生态系统更符合人类社会的需求。


facebook p110-124.jpg

广义上的“社区”(community)既指场所,也指社会活动。家庭、邻里、商业区、大学、中学、公立或私营机构,都是社区的不同形式。但“community”一词在生态学上的含义(即“群落”)也同样重要,因为我们共存于同一个生态系统之中。旧金山湾区Facebook总部设计项目中,CMG景观设计事务所基于生态原则,将一片后工业棕地修复为一处具有生物多样性的韧性景观,并将工作场所文化的功能需求与建立自然系统所创造的栖息地相结合。项目中采用的基于反馈的设计模式,以及电影效果般的景观排布、活动与使用的关系探讨等反思内容值得借鉴。


桥园 刘洁 34-51+68-81.jpg

快速城市化导致自然生态系统退化,其调节、净化、生产等服务受到严重破坏。景观设计师应当更加重视对景观功能与过程的设计,使公园、绿地等景观成为城市重要的生态服务供给者,而非城市的负担。《设计生态学的景观绩效实证研究——以天津桥园公园盐碱地改善为例》利用生态学实验等方法,对公园盐碱地改良的景观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证明,桥园人工生态系统实现了设计的预期目标,达到了显著的排盐排碱效果。其设计模式对类似城市公园和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邓巴炮台 p125-135.jpg

苏格兰邓巴炮台历史遗迹再生设计项目中,为了防止炮台上的构筑设施每况愈下,Rankinfraser景观设计事务所作为项目的总领导者,必须为这些历史遗迹注入活力,使它们重焕新生。通过妥善协调设计团队、项目委托方与公众之间的关系,以及从前期场地调研到建设资金及许可申请等一系列工作,最终将岌岌可危的炮台转变成了充满活力的社区财富。自2017年建成以来,当地公众与景观设计行业均对其给予了积极评价。在该项目建成之前,在炮台的封闭空间内曾发生过一些反社会行为,而在项目建成之后,由于人流量的增加、空间转型以及当地人对于场地认同感的增强,类似的行为已极少发生。


默认标题_移动疏浚设计 端banner_2019.03.07.jpg

大型景观项目因巨大的规模和尺度,会对其所在的城市带来重要的社会、生态和经济影响。这种客户主导的服务模式影响着景观项目的进行,也影响了景观设计师的收入及声望,但这只是景观实践的其中一种模式。尤其是,当今的大尺度淤积物和基础建设项目几乎全部由工程师、地质学家和环境建筑公司完成,这些已培养良好默契的专业人士及项目委托方通常不熟悉景观设计领域,也对景观设计师的实践方法知之甚少。《景观服务新模式:疏浚设计》介绍的“疏浚设计”计划旨在探索一种高度整合的实践形式:其跳脱了传统的单一客户主导模式,以落地实施和应用结果为导向,体现出了自我价值,同时考量并满足了不同群体的利益。


kelly 018-033.jpg

由比利时鲁汶大学工程科学学院建筑系都市主义与建筑研究小组主要成员撰写的《森林都市主义:比利时索尼安森林的城市-生态策略及实施途径》一文,通过回顾大布鲁塞尔及周边地区的索尼安森林与人居环境交融演变的发展历程,阐释了“森林都市主义”这一概念。森林景观被认为是生态(提供大量生态系统服务)和城市环境的基本结构。森林都市主义是城市建设的一种形式,其依靠森林作为跨越(与交通、人居环境和生态相关的)尺度和维度的结构性要素。研究揭示了森林砍伐与造林、人居环境与城市环境重建之间平行却又相互交织的过程和复杂关系。最后,作者认为,当下迫切需要通过重新梳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来重建城市与森林之间生产与消耗的平衡。


p136-155.jpg

1980~2010年,中国中央政府在西北地区主导了一系列环境工程,包括三北防护林工程、“吊庄移民”及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以及退牧还草工程。《环境原理:中国西北地区生态现代化工程分级权利的调和策略》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探讨了大规模生态现代化工程之间的重叠与冲突。通过阐释农业综合发展下的分级权利并对三个案例设定预景,研究认为上述工程在生态现代化框架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相比生态现代化的视角,结合了保育移民与生态移民的二元框架更能够评估这些工程中复杂的相互作用与矛盾冲突,从而优化资源分配,并探索中国西北部地区绿化工程的替代性方法。


默认标题_移动杨青娟 端banner_2019.03.07.jpg

基于可持续理念的雨洪管理多功能景观是城市中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主体,能为公众提供多种文化服务。由于难以进行定量分析,公众一直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要性-满意度分析(ISA)以人的主观感知为依据,使抽象的文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得容易理解和评价。《雨洪管理多功能景观文化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性-满意度研究》研究以不同类型的雨洪管理景观要素为例,探究了ISA方法在文化生态系统服务评价和景观设计管理决策优化方面的实用性。结果显示:审美欣赏、休闲/生态旅游、场所感是城市雨洪管理景观所提供的最受重视的文化生态系统服务;同时,公众对某些类型的雨洪管理景观提供的文化生态系统服务的满意度与重要性感知之间还存在差距。


默认标题_移动刘志成 端banner_2019.03.07.jpg

北京市海淀区绿地结构功能性连接分析与构建策略研究》结合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与权衡(InVEST)模型、最小费用模型等方法构建阻力面、确定连接路径;采用功能性连接指数表示不同距离阈值下绿地网络结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整体而言,最适合海淀区绿地网络现状结构的距离阈值为2 200m;此时形成了10个组分共353条路径,确立了西山、颐和园等6个需优先保护的重要节点和三条重要路径。研究同时证明,通过增加10条重要连接路径可使林地网络连接度提高至原来的1.7倍,使整体结构由破碎化网络变成完整、沿多方向延伸的、稳定而具有韧性的网络结构。最后,研究提出了构建城市绿地结构的三大策略。


台北项目.jpg

植物眼中的台北》是2018台北双年展中的一个装置作品,其素材源自2018年夏季于台北市举办的国际工作坊。来自不同国家的大学生在工作坊中分别将自己想象为一种特定的植物。通过“化身”为植物,他们可以从崭新的视角观察台北市——一个由植物群落和人类社区共同塑造的城市。该装置最终在台北市立美术馆展出,包括支架、示意图,以及相关影像成果——通过植物的眼睛,我们可以以一种有别于人类视野的视角来感知这个世界。这件作品(包括这三组影片)代表着一个开始,它让我们重新看待城市内的生物以及我们与城市本身。



目录


主编寄语

论景观的服务 / 俞孔坚


论文

设计生态的不同视角 / 王志芳,袁振宇


森林都市主义:比利时索尼安森林的城市-生态策略及实施途径 / Bruno De MEULDER,Kelly SHANNON,Minh Quang NGUYEN


北京市海淀区绿地结构功能性连接分析与构建策略研究 / 王博娅,刘志成


雨洪管理多功能景观文化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性-满意度研究 / 杨青娟,Meredith Frances DOBBIE


设计生态学的景观绩效实证研究——以天津桥园公园盐碱地改善为例 / 刘洁


观点与评论

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思辨 / 李双成


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与国土空间规划 / 董祚继


主题实践

景观服务新模式:疏浚设计 / Isaac HAMETZ,Brian DAVIS


景观即工作场所——旧金山湾区Facebook总部设计 / Rayna DENIORD


苏格兰邓巴炮台历史遗迹再生设计 / Chris RANKIN


探索与过程

反向论述 / 陆小璇


环境原理:中国西北地区生态现代化工程分级权利的调和策略 / 欧阳颂恩


植物眼中的台北 / 侯志仁,邓信惠


点击这里即可订购


版权声明:本文由作者于景观中国网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景观中国网立场。如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稿,需注明“文章来源:景观中国网”。如有侵权,请与发布者或我们联系。
投稿邮箱:contact@landscape.cn
项目咨询:18510568018(微信同号)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